《追風箏的人》:很幸運讀過這本書!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譯者李繼宏,上海人民出版社於2003年出版,是美國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暢銷書。

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

還記得那年我上高中,暑假跟著姐姐坐火車回老家,姐姐在火車上玩手機,我十分的無聊,於是姐姐掏出她在大學圖書館借的書給我。就是這本《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很幸運讀過這本書!

行程大概有三小時的路程,我閱讀了這本書不到一個小時便被這本書深深的迷住,以至於我回到老家之後每天吃完飯都坐在二樓陽臺上閱讀這本書,直至這本書被我看完,也久久被這本書的故事吸引。

下面是引用譯者的話

丙戌年春節假期,我沒有回廣東,獨自留在上海翻譯《追風箏的人》。記得除夕夜半,室內燈光昏黃,窗外爆竹聲聲,我充耳不聞,飛快地敲擊著筆記本電腦的鍵盤,將拉辛汗最後留給阿米爾的信一字一字打出來,等到把信譯完,已是淚流滿面。相信你一定明白,我流淚不是因為自己觸景傷情,而是由於故事動人心絃。

但說實話,雖然翻譯時入戲太深,當初我卻沒料到,卡勒德·胡賽尼先生這部處女作,也是我的第二部譯著,竟然在隨後十年裡賣出數百萬冊,迄今仍高居各大圖書暢銷榜前列。當初同樣沒料到的是,在十年後的今天,我竟然生活在美國加州,也就是小說後半部分發生的地方。如今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

自從這本書在2006年5月出版以後,幾乎每週都有讀者寫信給我。他們大方分享閱讀後的感觸和生活中的故事,甚至不吝讚揚我的譯筆,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鼓勵和滿足。還有一些目光敏銳的讀者,告訴我哪裡也許譯錯了,哪裡也許可以改進。如果說這次修訂過的譯文比原來的好,很大程度上應該感謝他們。

現在阿米爾和哈桑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相關的解讀和評論多如牛毛,但我仍想在這裡重複十年前寫下的兩段話:

在這本感人至深的小說裡面,風箏是象徵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創作背景:據作者自述,他和他的兄弟在喀布爾度過的日子就像阿米爾和哈桑的生活那樣: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上學。冬天就去放風箏,在電影院看約翰·韋恩的電影。書中跟他的經歷最相似的情節是在美國的日子,阿米爾和他的父親努力創造新的生活。他和阿米爾一樣,是一個來自於阿富汗斯坦的移民。他家在瓦茲爾·阿克巴·汗區的房子很大,在那裡能舉行盛大的派對;他們還去帕格曼野餐。他對童年生活的記憶非常美好。

《追風箏的人》:很幸運讀過這本書!

我並不想介紹這本書裡面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親自閱讀這本書,我相信你絕對不會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