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企業服務月:集中解決工業項目土地供應、項目審批等問題

惠州企業服務月:集中解決工業項目土地供應、項目審批等問題

設7個服務體驗區,18個政策諮詢區,共31個市直部門和單位“擺攤設點”為廣大企業提供服務。昨日上午,惠州市2018年“企業服務月”活動在惠州會展中心拉開帷幕,與往年不同,今年的活動明確提出,通過八項服務活動,計劃經過三年努力,推動我市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逐步實現“雙十百千萬”工作目標。

昨日的“企業服務月”活動集市上,31個市直職能部門及單位擺攤設點,超過1000多家企業派員參加企業服務月活動啟動儀式。據初步統計,現場企業反映問題或諮詢建議共1105宗,現場已解決或已答覆1067宗,38宗轉相關部門研究解決。

今年安排“八項重點服務”

今年“企業服務月”活動安排了“八項重點服務”。其中,打造“首席服務官”升級版的“推進項目建設百日攻堅”活動備受關注。該活動由市發改局、市經信局牽頭,市國土局、市環保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安監局、市金融局、市公用事業管理局等單位和各縣 (區)配合,利用6月到9月100天左右時間,集中時間、精力解決工業項目土地供應、項目審批、基礎設施配套等環節的困難和問題。

惠州還開展惠企政策推送服務,即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如“惠企通”APP、惠州市微服務、惠州商務微平臺、惠州開辦企業便利通等,把“省十條”“惠十條”“外資十條”等惠企政策和最新資訊精準推送給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對接服務,實施新的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扶優”活動等。

另外5個服務還包括開展質量品牌創建服務,支持企業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廣東省著名商標和國家級、省級相關貫標等項目;開展金融幫扶對接服務,進一步加大對企業上市和掛牌的補助力度;開展“企業上市”服務,在全市篩選100家以上發展潛力好、技術創新能力強、有意向上市的企業,由市領導和市直部門掛點聯繫服務;開展“企業上雲”服務,幫助企業降本增效;開展“企業上規”服務,積極探索開展中小企業“強企增效”試點工作等。

打造永不落幕“企業服務月”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企業服務月”活動結束後,市經信局會同市政府督查辦對企業反映的問題(訴求)分別進行了四次督查督辦,截至目前,企業反映的275個問題(訴求),已經解決247個;對個別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訴求),各縣(區)及相關職能部門已通過下企業現場座談交流等方式,向企業充分說明了情況,企業表示理解。

“惠企通”還與惠州市網絡問政綜合信息平臺無縫鏈接,企業可在“惠企通”上提交訴求反映問題,問題自動流轉到相關職能部門辦理,部門的回覆結果也會在“惠企通”上反饋,真正做到了企業家說了不白說,件件有迴音、事事有落實,打造了一個永不落幕的“企業服務月”。

八項重點服務

●推進項目建設百日攻堅 ●開展惠企政策推送服務 ●開展技術創新對接服務 ●開展質量品牌創建服務●開展金融幫扶對接服務 ●開展“企業上市”服務 ●開展“企業上雲”服務 ●開展“企業上規”服務

“雙十百千萬”目標

到2020年,新增大型骨幹企業10家以上,新增主板上市企業10家以上創建省級以上智能化改造試點示範企業100家以上,創建省級以上質量名牌試點示範100家以上新增規上企業15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以上推動企業上雲10000家以上,推動個轉企10000家以上

八項主要活動

1 舉辦“服務集市”活動

31個市直部門和單位集中“擺攤設點”為廣大企業提供服務。

2 開展領導掛點服務企業活動

結合首席服務官制度,掛點聯繫100家以上三高企業,幫助企業解決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升服務質量效率和精準度。

3 舉辦“對話企業家”活動

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和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與企業和行業協 (商)會代表直接對話,回應和解決企業訴求。

4 組織“服務企業”小分隊

分別由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人社局、市環保局、市科技局牽頭,有關部分配合,組成7支“服務企業”小分隊,分別深入各縣區、鄉鎮(園區)、企業集中的片區和企業協(商)會,直接面向企業提供政策諮詢和現場辦事服務。

5 開展“惠州市100家企業上市培育工程”服務

通過全鏈條的系統輔導,進一步增強我市企業對現代企業制度和資本市場的認識,推動企業積極改制上市,擴大發展空間。

6 組織“高校科研成果與企業技術需求對接”活動

推動一批高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成果向我市企業轉移轉化,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和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7 組織“主題講座日”活動

由市總工會、市科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安全監管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和惠州海關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能,組織“主題講座”,提高企業辦事效率,擴大惠企政策覆蓋面。

8 組織“企業互學互訪”交流活動

組織企業到“上市企業”“品牌企業”“標杆企業”參觀學習,與優秀企業家面對面交流,尋找企業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提升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協同優勢,實現共同發展。

辦“電子駕照”不怕忘帶駕照

今年的“服務集市”活動,現場有18個單位組成的政策諮詢區和13個單位設立的7個服務體驗區。

在體驗區,今年除了 “網上辦事大廳服務”和“企業年報”體驗保留外,新增了“企業上雲”體驗服務;稅務“最多跑一次”、“全程網上辦”體驗服務;公安便民業務辦理綠色通道體驗服務;環境影響登記備案體驗服務;安全生產行政許可服務服務區。

往年,體驗服務區都大受歡迎,今年也不例外,其中,便民業務辦理綠色通道體驗服務區諮詢體驗者很多,尤其新事物“電子證照”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這就很方便,我馬上就領取自己‘電子證照’。”市民黃先生邊說邊關注在手機上,他稱,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私家車,與車相關的業務能手機辦理給車主帶來很大的便利。

“你的意思是說,不一定非要是軟件或硬件自主研發才是科技創新,像我企業這樣搞智能集成的,裡面的一些專利工藝也可以申報科技創新相關的項目嗎?”昨日上午,在市科技局的攤位,廣東天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麗珊得到肯定的回覆後,激動地站起來,“我這次來對了,你打開了我的視野。”她忍不住對市科技局工作人員說道。

楊麗珊的企業主要做智能系統集成,在她看來,他們的產品軟件和硬件都是由供應商提供,並非自主研發,所以企業成立20年來一直只埋頭做事,根本不留意相關的優惠政策,這次集市她帶著幾位員工一起參加,分別到不同攤位瞭解相關政策,最後每個都拿著厚厚一疊資料,“以前總覺得科技創新都是高大上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帶回去好好研究下,以後我們企業在科技創新、研發申報方面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現在的問題是,政府怎麼知道哪個企業想知道,企業怎麼知道政府有相關的政策?”市科技局現場工作人員陳洪稱,為此,精準對接才能實現相關政策讓企業獲悉,“所以我們現在很注重部門網站的及時更新維護,並培養企業關注政府部門門戶網站信息。”他稱,部門網站不像其它平臺那樣信息紛雜甚至有錯誤,它的內容對企業而言是精準、及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