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高章臣:傳承書法文化作品要傳遞正能量

專訪高章臣:傳承書法文化作品要傳遞正能量

人物:高章臣,中國華夏萬里行書畫協會副會長,慈善中國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華夏龍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等。

近日,高章臣書法家現身青島,與廣大書法愛好者、粉絲們交流書法、分享作品。筆者有幸在碧露軒茶藝館採訪到了高章臣老師,一起走近高章臣的書法藝術。

問:高老師,您主要是以哪幾種書法為主?

高章臣:主要是隸書、行楷、行書為主,小篆也寫但是比較少,另外還有草書。

專訪高章臣:傳承書法文化作品要傳遞正能量

問:您一般寫的作品或者詩詞會刊發、發表嗎?

高章臣:平常寫詩一般是創作書法,只是在朋友圈發一下。16年9月12號,我坐高鐵去煙臺的路上,我做了首詩“吾乘高鐵齊魯行,秋高氣爽激詩情。神州大地似宣紙,大海為墨在錦屏”,把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當作宣紙,把毛筆、大海當作墨汁,書寫對祖國、總書記的感激之恩。這是一個藝術家應該這樣做的。我寫詩詞講究少兒精,詩詞一定要經得起推敲,還要有正能量。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一定要傳遞正能量。

作品一般會被書法家協會、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領導人等收藏。

問:像你這樣每天大概要練多久的書法?

高章臣:如果沒有其他外事活動,在家平均每天七個小時左右。

問:當時為何選擇書法?

高章臣:我從7歲開始寫書法,那時候寫得少,但是喜歡書法。我父親是老師,當時在當地我認為他的書法是非常棒的。小學一年級剛好趕上文化大革命,街道的牆上全是用漆刷的大標語,白牆紅字居多,我覺得非常好看很喜歡,便開始模仿、臨摹,研究筆法是如何寫的,臨摹完後回到家在紙上寫,所以我的鋼筆字在上學時是最好的。

問:您此次來青島主要是想和粉絲、書法界朋友們分享什麼?對於青島的書法文化,您怎麼看?

高章臣:主要是進行書法交流。很多粉絲喜歡我的作品,是因為我的作品比較規矩,不是按照自己的意識去寫,不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書法講究規律,和開車一樣不能越線。

青島這個地方我很喜歡,青島書法家協會成立於1988年,這在當時全國來講是比較靠前的。中國書法協會是1986年成立的,所以說青島書法協會在同期同等城市中是比較靠前的,至今已第五屆了。青島的書法底蘊還是可以的,齊魯大地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孔子文化影響很深厚,在齊魯大地上先後出現了太多太多的大家,像“書聖”王羲之等等。

專訪高章臣:傳承書法文化作品要傳遞正能量

問:像您平常除了書法之外,是否會涉及國畫之類的內容?

高章臣:單純地就只是書法,想學國畫但是沒時間,畢竟精力是有限的。書法很難想學好也不容易,所以我的精力基本上放在書法的學習、臨摹、提高、傳播這些方面。人不能什麼都會,有的人什麼都會但是沒有一樣是精通的,要講究術業有專攻。我的目的是把中國古代書法繼承下來,並傳承下去。

書法是一項長期的、枯燥的、默默無聞的工作,要有一定的信念和決心。大書法家從來沒說過“我寫書法是為了賺錢”諸如此類的話。寫書法目的一定要明確,就是一心想把字寫好,要用心、賣力,作品不好的話一定要廢掉,不能出手。人去世後,要有好作品留給社會,在世上流傳,這就是我的目的。把書法這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傳承下去,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書法行列當中。

問:剛才說起臨摹,您平常一般會臨摹哪位大家的書法?或者說,比較喜歡哪位書法家的作品?

高章臣:我比較喜歡趙孟頫的,趙孟頫這位大家在歷史上功力也是比較深厚的,現在我們所說的楷書四大家其中就有他。其實“二王”的字我也喜歡,但是我和趙孟頫的性格比較相近,所以我對他的字體臨摹地比較多,包括明朝的鄧其昌等等,他們的行書比較流暢,看起來非常瀟灑,但又能體現出功力很深厚。

問:能否給書法初學者和愛好者提一點建議?

高章臣:書法是中國的名片。現在文藝界正在提倡發揚社會主義文化,一是要提高全民的文化意識,再一個就是要深入基層,要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現在辦書法班的人很多,這些人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我對這些書法班持保留態度。學習書法要從基本功開始,例如楷書,以柳公權等人的唐楷為基礎。另外,初學者要抱有正確的態度,練字能夠提高自己的性情,修身養性,對自己也是個磨鍊。

高章臣部分作品

專訪高章臣:傳承書法文化作品要傳遞正能量

專訪高章臣:傳承書法文化作品要傳遞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