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男人對你越來越冷淡?三招幫你徹底翻身!

其實,雞肋女想要被人重視也不是不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先找到對方的需求點,對症下藥,提升他理解並認可的高價值,才能快速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自我價值的提升也並非一朝一夕,那們今天,我們就再為大家提供3個不外傳的輔助小秘訣,希望可以幫助各位雞肋女儘快翻身。

總感覺男人對你越來越冷淡?三招幫你徹底翻身!

一、培養需求感和依賴感

《小王子》中,有這麼溫馨的一段:

小王子和小狐狸的初見。

“來和我一起玩吧,”小王子說。

“我不能和你一起玩,”狐狸說,“我還沒有被你馴養。”

“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千千萬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

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隻狐狸,和其他千千萬萬只狐狸一樣。

但是,如果你馴養了我,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

於是小王子就馴養了小狐狸。他們就形成了需要與被需要,依賴與被依賴的關係。

總感覺男人對你越來越冷淡?三招幫你徹底翻身!

對於戀愛,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誤區,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誰先認真,誰就輸了。

戀愛中似乎大多數人對於需求感的理解是“收”,需求感被認為是不能暴露甚至是不能存在的。這種想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的。

喜歡一個人,想要和他在一起是再正常不過的表現了。戀愛中正確認識和表達你的需求感是需要好好掌握的一門戀愛技巧。

只有當你表達對了需求感,才能促成你和你的另一半形成需要與被需要,依賴與被依賴的關係。而沒有表達好需求感,會讓你們無法熟悉和了解,也就無法升級關係。

所以,雞肋女想要翻身,就要學會怎樣合理釋放需求感!

總感覺男人對你越來越冷淡?三招幫你徹底翻身!

二、讓男人覺得你旺夫,你是他的幸運女神

男人覺得你雞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你對他而言,真的毫無存在感。

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在他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當然,我們所說的的存在感絕對不是靠作鬧來吸引眼球,而是讓你告訴他:你是他的幸運女神。

姑娘們可能意識不到,運氣在男人的眼裡是多麼的重要。

當一個個商界大佬都表示自己是靠運氣發跡的時候,相信大部分的男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下一個幸運的馬雲。

可即使自己不夠幸運,也希望身邊有一個幸運女神的陪伴。

總感覺男人對你越來越冷淡?三招幫你徹底翻身!

所以,平時我們應該多對他進行潛意識培養,讓他覺得和你在一起之後,他的生活就開始變得很幸運了。

每當這個時候,你都要有意無意的撒著嬌告訴他:“看吧,和我在一起之後,你是不是變得特別的幸運呢?快點叫我幸運女神。”

總感覺男人對你越來越冷淡?三招幫你徹底翻身!

所以,在你潛意識給男人灌輸你特別幸運之後,他工作上有什麼困難都會主動找你分享,你們彼此間也有了更多的話題,這時假如你是一個對世界有獨特見解的女人,他就更依賴你給他出的主意,從此就離不開你了。

所以,雞肋女想要翻身,你就要成為他的幸運女神!

總感覺男人對你越來越冷淡?三招幫你徹底翻身!

三、從他的角度去看問題,讓他覺得你是最懂他的那個人

我們之所以會愛上一個人,本質上是“心裡可見性原則”。

這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如果你的靈魂真正的被一個人看見,你就會愛上這個人。

也就是說,當你發現別人看自己的眼光,跟我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是一致的,並且他們通過對我們的言行,表現出對我們的這種理解,我們內心就會有一種深深的被“看見”的感覺。

而人們都傾向於去愛那些真正懂自己的人,因為這讓他們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不孤單,能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得到安全感和認同感。

所以,在你的伴侶徘徊不定,自我懷疑的時候,堅定的對他說:“親愛的,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到的;你擔心什麼呢?你比你自己想象的更出色!”

永遠不要吝嗇對他的讚美,男人是直線思考的動物,即使你覺得自己的誇讚已經到了假的不能再假的地步,相信我,他們也完全辨別不出來。

總感覺男人對你越來越冷淡?三招幫你徹底翻身!

比如,當男友的一項提議遭到上司否定,他的心情很低落。

這時你不要質疑他的工作能力,而是要分析這個提議的優點,並鼓勵說只是你這個想法需要更高的平臺實現,公司的資源沒有辦法滿足而已。

這個時候,男人就會覺得你們之間的心意是相通的。

如果你能做到從他的角度去看問題,那麼就會讓他覺得你是真正懂他的那個人,從而更願意和你在心靈上貼近。

所以,雞肋女想要翻身,你就要做最懂他的那個人!

總感覺男人對你越來越冷淡?三招幫你徹底翻身!

當男友對你不夠關注不夠主動的時候,一定是你對他沒有產生足夠的吸引力,而最最關鍵的還是因為他覺得你的價值不夠高。

所以,歸根結底,雞肋女想要翻身,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分析對方的需求點,對症下藥,提升對方理解並認可的高價值,才能快速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適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一味的照本宣科只會產生副作用,只有因人而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