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酒令牌《自然》雜誌最新研究:喝酒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

年底飯局多,經不起人勸酒怎麼辦?現在,最好的“擋酒牌”來了。

2018年伊始,國際頂尖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研究論文:酒精和其代謝產物乙醛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甚至導致癌症。對喝酒上臉的人來說,風險更大。飲酒傷身,顯然添了“實錘”,有關該研究的論文這幾天在朋友圈裡刷屏了。但也有聲音弱弱在問,不是說“上臉的人更能喝嗎”、“小酌怡情,喝點紅酒還能軟化心血管嗎”?別凌亂了,今天咱們來仔細說說喝酒這事。

擋酒令牌《自然》雜誌最新研究:喝酒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

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

直接破壞幹細胞DNA

瞭解《自然》雜誌這篇論文前,需要先了解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乙醇→乙醛→乙酸。其中,乙醇和乙酸都相對安全,麻煩的是這個中間產物:乙醛。

乙醛對人體不是個好東西,如果分解不夠快,不僅讓人反胃、嘔吐,還會造成毛細血管擴張,也就是喝酒臉紅,更嚴重的是,它會殺死肝臟細胞,如果長期被乙醛刺激,還容易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過去有研究指出,乙醛會損傷細胞的DNA。世界衛生組織呢,也早早給乙醛蓋了戳:一級致癌物。

當然,人體不會輕易對乙醛妥協,我們身上有一種名為醛脫氫酶(ALDH2)的保護性酶,它能夠防止乙醛的毒性積累,加快它代謝為相對安全的乙酸。

那麼,沒有ALDH2會怎麼樣?這次,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Ketan Patel教授與他的課題組,就在幾隻喝了酒的小老鼠上做了實驗。他們敲掉了小鼠身上的ALDH2,無法及時被降解的乙醛讓小鼠的DNA變得不穩定。接著,研究人員再敲掉負責DNA修復的FANCD2基因,DNA不穩定性明顯上升。在受損DNA的影響下,造血幹細胞活性顯著降低,甚至無法正常工作。

擋酒令牌《自然》雜誌最新研究:喝酒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

對喝酒上臉的人來說

DNA突變風險更大

直接點說,幹細胞損傷了,會增加患癌風險。“這次《自然》發表的研究論文,除了表明喝酒的確傷身之外,對喝酒上臉的人來說,警示性更高。”梁贇醫生表示。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英國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攜帶ALDH2基因缺陷的小鼠喝酒後,DNA突變數量是普通老鼠的4倍!

據統計,亞洲約有5.4億人攜帶ALDH2基因突變,存在突變的人群,自身不能合成足夠的ALDH2來降解乙醛,這種人往往有個特徵——喝酒容易上臉。科學家曾做過研究,發現約1/3的東亞人(日本人、中國人和韓國人)身體中缺乏ALDH2,他們比不缺乏ALDH2的人,有更高的患食道癌的風險。對他們來說,喝的是酒,拼的可是命啊。

擋酒令牌《自然》雜誌最新研究:喝酒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

有研究指出

至少7種癌症與酒精有關

一些酒鬼可能要問,如果我沒有ALDH2和FANCD2缺失,不耽誤喝吧。

對此,Patel教授也表態了,人體清除酒精和DNA修復系統並不完美,酒精仍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導致癌症,甚至在防禦機制完好的人群中也是如此。

數據怪嚇人的,但從臨床上來說,這也都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擋酒令牌《自然》雜誌最新研究:喝酒會破壞幹細胞DNA,引起突變

紅酒能軟化血管是真的嗎?

酒量能越練越好是真的嗎?

“實際上,業界並不認同紅酒可軟化血管,任何喝酒具有保健作用的說法,也都沒有一個可靠的依據。”丁亞輝醫生說,近來有研究發現,長期少量飲酒,也會增加心律失常的發生率。

一些人會以“過來人”的姿態說,酒量能練的,喝著喝著,臉也就不那麼容易紅了,這話吧,有點道理的。

但這種“升級打怪獸”的過程還是算了吧,訓練期間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已形成,即便耐受力增加,對身體的損傷可是一個都沒有少。

戴均儒醫生見多了喝酒造成為肝、胃粘膜損傷的病人,關於喝酒,他代表了廣大醫生的普遍態度:無論喝哪種酒,無論喝多少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如果酒桌上實在推脫不了,不妨記住兩點:喝酒前,最好先在胃裡墊點東西,延緩乙醇進入血液。上酒桌前,也可喝一杯濃濃的牛奶,在胃裡形成一層保護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