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你走進一家星巴克,看到店裡對同一杯咖啡提供兩種套餐:第一種是加量33%不加價;第二種是原價降價

33%。哪種更省錢?看上去差不多?事實上,降價33%相當於加量50%。然而,這一簡單事實的應用卻是極廣的。某洗衣粉“加量不加價”,公然讓主婦們佔便宜;某商場“滿200送100”,最終成交價有沒有算過是打幾折;“滿200減100”,是否感覺到享優惠總是要差那麼一兩塊錢。

而這只是商場最慣用的手段,下面再列舉十種讓消費者數學無能的手法,保準讓你掉進坑裡還以為撿著大便宜。

1)我們受到第一個數字的嚴重影響

你走進一家高端的商店,假設是愛馬仕Hermès吧,你看到一個包包的標價是7000美元。“這簡直貴得離譜!”你心裡想。然後你又發現了一款很好的手錶,標價367美元。假設是天美時Timex,和剛才那個包相比,這款絕對超便宜。商場就是這樣調整或定下你的消費預期的。這就是為什麼在商場的一樓奢侈品和一些

快時尚消費品會集中在一起。

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2)我們很害怕極端

我們不喜歡廉價的感覺,我們也不喜歡上當受騙。既然我們不確定商品的價值多少,我們就會避開過高或過低的價格。商家就會利用我們對中庸的偏愛來對付我們。相信你有過這樣的體驗:你的面前有兩種啤酒可以選擇:25元的啤酒和18元的啤酒。你會選擇更貴的那種啤酒。現在引進第三種啤酒,除了前面兩種,還有一種更便宜的啤酒,只需16元,現在你會選擇18元的啤酒,大約還有20%的人會選擇25元的啤酒。絕少有人選擇最便宜的啤酒。然後,撤去了16元的啤酒,換成一種34元的超高級啤酒。大多數人又選擇25元的啤酒,一小部分人選擇18元的啤酒,約10%的人選擇最貴的34元的啤酒。我想你已經看明白了,商家會利用人的這種心理,在他主推商品的旁邊放上更貴和更便宜的商品,僅管這兩種商品一個月都賣不動幾件

,但是他一定不會讓它下架。

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3)我們都愛理由

S公司有一款279元的麵包機一直賣不動,一天,Z售貨員在它的旁邊放了一個外形幾乎一樣,而標價為429元的麵包機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279元的麵包機當月銷售量翻番。這種策略有效的原因就是人們喜歡理由。由於很難知道商品的真實價值,我們需要一些說法來向我們自己解釋所做決定的正確性。價格差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由和一個動機,那個279元的麵包機比另一款幾乎一樣的便宜了大約40%,佔大便宜了

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4)我們被告知什麼,就做什麼

行為經濟學家實驗發現,在水果上閃點光、把沙拉像糖果那樣擺放,可以讓孩子們多吃水果和沙拉。然而成人們也同樣受這些簡單遊戲的影響。例如,一些精明的餐廳,就會利用一些簡單的技巧,如圖片和畫框等設計菜單,以將我們的目光吸引到最有利可圖的菜品上。好的經驗法則:如果你看到菜單上一道菜是被突出的,畫框的,配圖的或是與一個非常昂貴的菜品放在一起的時候,它可能就是一個高利潤的產品,餐廳希望你能看見並考慮它。

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5)我們讓情緒控制自己

龐德斯通的書中一個著名實驗,一些被公認的不公平出價,會激活腦葉皮層。比如說A商品的公認價值是10元,現在S商場以1元的價格銷售,你會覺得在S商場能買著超級便宜的東西,以致於對S商場其它價值不那麼容易定論的物品也一律會不加分析地認為很超值。

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6)我們在喝醉、疲憊時,容易變得更笨

你在一家酒吧喝醉了,你很容易和陌生人做一些蠢事。出發前,你只是想去打發一下這該死的時光,但喝了7杯酒後,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了。我們在喝醉、疲憊、倍感壓力等情況下,最容易疏忽一些常識性的問題。超市裡,便宜的糖果條和口香糖通常放在收銀臺附近,因為那裡是疲憊的購物者最有可能放縱渴望而不關注價格的地方。有酒的午餐有利於達成協議,因為酒精會立即縮小我們腦袋裡的複雜因素的範圍。如果你想讓某人冒一次被低估的風險,把他灌醉,或者讓他疲累或耗盡其自我。

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7)VIP確實是非常重要的豬(Very Important Pig)

我在健身房辦了一張VIP會員卡,年費1680元,銷售員來給我算帳,一天5元錢都不到,簡直太划算了。然而這一年我可能去了不到20次,事實上並不是因為我特別懶惰,我跟好幾位辦卡的朋友聊天,他們都是一年去不了幾次。

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8)終身質保通常沒什麼卵用

看上去很牛逼的樣子,這個產品質量一定很好,我用著可以100%放心了。事實上是這樣嗎?也許終身質保的產品比質保三年的產品更早出現問題了,但是你也不能換臺新的,那接著修唄,只要你有耐心,我們的售後人員一定不會有脾氣。然而你也許忘記了,當初因為終身質保你比同類產品多花了1/3的價錢。

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9)我們迷戀數字9

高達65%的零售價格以9結尾,為什麼?人人都知道20美元和19.99美元是一回事。但是數字9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這件東西很便宜。這件東西是某個知道你喜歡打折和便宜商品的人定價的。換句話說,9已經超越了魅力價格的地位,成為買者與賣者之間一根承載無聲理解的電纜,說明該產品定價非常合理、有競爭力。購物是一個注意力遊戲。消費者們不僅是在尋找產品,他們也在尋找產品值得購買的線索。我們的大腦中在尋找貨品的時候在數字9上發現了可以達成交易的契約。

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10)我們受一種強烈的公平感控制

我們又回到我們不知道這個東西該花多少錢這點上,比如說一場馬戲團的門票,有的印了880元,有的沒有印價格,我們分別把這些票送給朋友,結果發現印有880元價格的大多都來了,而沒有印價格的極少有人來,印有票價的理解為一定很精彩,而沒有印票價的認為可能就是一個小丑耍幾個氣球就完事了。一場馬戲的價值多少呢?誰知道!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定論。我們的大腦受一種公平感推動。購物時大腦只在知道的地方受用,而超出我們認識範圍的,只能靠線索、情感、比較,我們統稱為“自我理解的公平感”控制著。

我們並不愚蠢,只是易受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