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屏幕前的孤獨感

手機屏幕前的孤獨感

“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生命叫做孤獨,

我就是這樣,孤獨地生活著,

沒有一個人真正跟我談得來。”

——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

如今,“低頭族”已不再是一個新鮮詞彙。

如果你在地鐵上,發現沒有旅客拿著手機把玩,

你是否會覺得更奇怪?

手機屏幕前的孤獨感

在任何一個時刻,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億人在網上衝浪,參加看似無窮無盡的“虛擬派對”,工作、學習、休閒和社交,網絡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聯網擁有數億用戶和無數的群組,圍繞著無窮無盡的話題,它可以幫助找到一個能與你分享話題的伴侶。自2006年以來,社交網絡在許多人的社會生活中已經變得非常有影響力,人們依賴這樣的網絡來建立和維持他們的社會聯繫(Boyd,2006)。

但這也延伸出了一個問題————在虛擬世界裡的社會聯繫真的降低你的孤獨感嗎?

或者換句話說,你在微博或者Facebook上的“朋友”,真的是你的朋友嗎?

手機屏幕前的孤獨感

  • 網絡或許讓你更獨孤

Kraut等美國心理學家早在1998年就進行了一項縱向研究,他們得出結論認為網絡會增加孤獨感。

實驗數據顯示,上網的增多與抑鬱和孤獨的增加有關,社交聯繫也會隨之減少。兩位作者將他們的研究命名為“互聯網悖論”————本應有助於建立和維持社會聯繫的行為實際上卻恰恰相反。

Valkenburg和Peter曾在2008年警告說,網絡衝浪對青少年的社交能力有嚴重的影響。他們認為,青少年在網絡上的身份認同,可能比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的真實身份認同更多。因此在離線的社會環境中,他們的社交能力就會下降。

手機屏幕前的孤獨感

一些青少年沉迷於網絡遊戲也可以由此解釋,在遊戲中,他們可能是工會的領袖,是大神,是菜鳥們的偶像;但在生活中,他們可能是老師眼中差等生,家長眼裡的壞孩子。

  • 因為孤獨才更愛玩手機

“孤獨本身會產生慣性,孤獨的人更傾向於增加自己的孤獨感。”(Sermat,1980)

按Sermat的說法,人們對被拒絕的恐懼使他們避免和別人進行互動,因此他們會更加孤立。而如果被拒絕的代價減小,那麼孤獨的人可能會更願意承擔參與互動的風險。網絡所提供的社交環境正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在網絡中,你可以是張三,也可以是李四,甚至可以成為與實際生活中完全相反的一個人,而由於身份不明,即使被人拒絕彷彿也不是一件特別“丟人”的事情。這種匿名的安全感或許會讓孤獨的人愛上網絡社交。

手機屏幕前的孤獨感

國內一項在醫學生中進行研究也顯示,手機依賴與孤獨感呈顯著正相關。醫學生課程多,學習壓力大,加上理科性質,沒有更多時間參加集體活動、娛樂活動等,這會加重他們的孤獨等不良情緒。而手機的多功能、互動性可以減輕由於孤獨情緒引起的焦慮等,從而形成對手機的依賴。

  • 獨孤有多可怕?
手機屏幕前的孤獨感

“獨孤就是現代生活的流行病”

————Killeen, 1998

1998年,《science》雜誌上刊登的一篇論文回顧了一系列的類似研究得到了這樣的結論:孤獨是高血壓、肥胖、缺乏鍛鍊和吸菸的代名詞,是導致疾病和過早死亡的危險因素。

流行病學家麗莎-柏克曼(Lisa Berkman)曾指出,在9年的觀察其中,與他人來往不密切的男女,死亡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高2-3倍。社會來往較少的人,更有可能死於癌症以及呼吸系統和腸胃系統疾病。

手機屏幕前的孤獨感

雖然現在也有研究表明,適當的孤獨感在生物學上對人們對人們有利。但過度的孤獨感,無論是從心理還是生理上,無疑都是危害人們健康的一大凶手。

而抑鬱症患者的症狀表現,往往也伴隨著巨大的孤獨感。

就如作家聖埃克絮佩裡所寫,“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生命叫做孤獨,我就是這樣,孤獨地生活著,沒有一個人真正跟我談得來。”抑鬱症患者往往認為別人不能理解自己,即使身處人群之中,心靈上也是孤獨的。

  • 你孤獨嗎?

UCLA孤獨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Unive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s)是用於測量人們孤獨感的專業心理學量表,主要評價由於對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的差距而產生的孤獨。下面我們將為你列出量表中的一部分問題,供您參考。

  • 你常感到與周圍人的關係和諧嗎?
  • 你常感到缺少夥伴嗎?
  • 你常感到沒人可以信賴嗎?
  • 你常感到寂寞嗎?
  • 你常感到屬於朋友們中的一員嗎?
  • 你常感到與周圍的人有許多共同點嗎?
  • 你常感到與任何人都不親密了嗎?
  • 你常感到你的興趣與想法與周圍的人不一樣嗎?
  • 你常感到想要與人來往、結交朋友嗎?
  • 你常感到與人親近嗎
  • 你常感到被人冷落嗎?
  • 你常感到你與別人來往毫無意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