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被挑壓的篾為“經”,編織的篾為“緯”,經緯挑壓交織變幻出精美的圖案。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竹編,我國一項傳統手工藝,

通過匠人靈巧的雙手將竹篾挑壓交織編出各種形態的工藝品。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編古已有之,涼蓆、涼枕、竹扇、竹筐、竹籃……以竹成器,自古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08年6月7日,竹編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他是位普通的竹編手藝人,從小在重慶長大,終日與竹為伴,

從7歲開始就跟著爺爺學習竹編,到10歲就已經能獨立編織竹編制品了,

如今近四十年的磨礪成就了他一手竹編的好手藝,

他便是人稱“小馬哥”的竹編藝人馬明中。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馬明中7歲時跟隨爺爺學竹編,10歲出門獨立為當地人家編織簡單的竹編生活用品。

2015年被邀CCTV鄉村大世界欄目組拍攝“玩轉萬盛”舂米舞道具的設計和編織。

2016年6月至7月,在文教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培訓計劃“重慶川美首期竹編研修班”學習,同年培訓作品應邀參加山東省非遺博覽會展出。

2017年4月成立重慶閎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17年7月至8月,在文教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計劃“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竹藝研修班” 研修學習;

2017年9月14-17日,受邀參加第六屆中國(重慶)文化產業博覽會展出,其創作的竹編《健美腰帶》在此博覽會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工藝美術精品展上獲得第二屆“工匠杯”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

2017年10月1-4日,受邀參加第九屆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跨界融合.傳承精典”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會。

2018年2月10-13日,受邀參加2018萬盛老街新春文化廟會“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展”展會。

其創作編織的《竹編耳環耳墜》和竹編茶盤遠銷法國。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說起馬明中則不得不說他的八角形編織。

或許我們都知道竹編多以經緯編織法為主,除此之外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

不過除了這些傳統的編織方法外,馬明中還有一個絕活,那便是八角形編織,他說,現在的編織法也有很多,但八角形編織還沒有,還沒有其他人能編出來,但是我能編。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從生長的竹到可編織的篾,要經過破竹、去節、分層、刮平、劃絲等十幾道工序,馬明中全都要手工進行操作,在他看來,拉絲同編織一樣都是極為關鍵的,因為編織中最細的竹絲僅有0.25毫米寬,和人的頭髮絲差不多,而較為常用的篾條也只有1至1.5毫米,並且都需要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所有的過程,馬明中憑藉的僅有一雙巧手而已。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如今馬明中正積極尋找竹編的跨界創新,

他說:“什麼是跨界呢,就是用竹編做出脫離原來形式的東西來。比如,我正把竹編應用到衣服上去。”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挑竹、片竹、抽絲、編竹……

在馬明中看來,片竹成絲,編竹成器,做竹編急不來,要慢工出細活。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苗家竹編,他將竹編玩出新花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