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得先留住竹藝匠人,才能談非遺文化和工藝傳承

圖文:黔源竹韻藝記

也許是杞人憂天,但是,近期還是感覺到了又一些竹編手藝匠人們準備改行的打算。和手藝人們聊天,成為了我每天生活的一個部分,更能體會到竹編藝人首先需要的是什麼,其次是什麼?

竹編,得先留住竹藝匠人,才能談非遺文化和工藝傳承

貴州省竹編非遺傳承藝人

民間手工藝竹編面臨的不是單純的編制藝人不夠,更多的是缺少能夠堅持製作的年輕的中堅藝人,會做、能做、在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會的有多少,能的有多少,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做的有多少?他們為什麼在做,是否願意做,能做多久,這才是竹編手工藝窘境的所在。

竹編,得先留住竹藝匠人,才能談非遺文化和工藝傳承

兩款不同色澤的全竹竹編提籃

年邁的竹編藝人在竹編編制產區還是有著一定的數量,但是因為年邁的藝人們精力很有限,所以在他們看來能夠編制竹編僅僅只是為了補貼一點家用,能做多少做多少,做得一個好一個,不期盼什麼,不計劃什麼,也不想太追求什麼,這些現狀和藝人們的精力有很大關係。年邁的竹編藝人們有著很好的竹編手藝,在技術指導和傳授方面有著自身不可取代的優勢,但在量產上卻比不上年輕的竹編藝人們。所以對於竹編手工藝來說,留住年輕的手藝人,讓更多的年輕手藝人加入到編制生產中來,讓年邁的竹編藝人願意傳授技藝經驗(讓年邁竹藝人在技術領域突出價值,而不是用產量的多少衡量價值),這才是竹編行業生存的核心。

竹編,得先留住竹藝匠人,才能談非遺文化和工藝傳承

全竹藝術竹編簸箕:五福臨門字樣

要想留住年輕的竹藝人不改行,且讓更多的年輕竹藝人加入進來,首先要解決的前提就是經濟回報,至少要讓竹編編制能夠支撐一個家庭的經濟開支,這是最現實的問題,沒人願意餓著肚子做著沒有錢途希望的行業。其次則是需要尊重,這需要相關方面對手工藝的認可,即認可他們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且對此類藝人進行相應的適當補貼(對藝人們實實在在的補貼,而不是弄出一些補貼標準,補貼人數來讓一些投機倒把的人或者機構來鑽補貼的空子),只能進行適當的補貼,因為手工藝最大的經濟來源還是要向市場要,市場活了,行業也就越走越寬,如若要是出現拿補貼就活,不拿就消失,那絕對是一種文化的畸形演變。

竹編,得先留住竹藝匠人,才能談非遺文化和工藝傳承

全竹藝術竹編簸箕:吉祥富貴字樣

問市場要利潤,是手工竹編制品能重新發展的原動力,手工的精髓在於感覺,而不是數量,至少現階段是不允許的。曾有人對我說,我要這款竹編魚簍10萬個,3個月完成,我只能呵呵一笑,讓他再去別家看看。

竹編,得先留住竹藝匠人,才能談非遺文化和工藝傳承

吉祥富貴 五福臨門

手工竹編的走向,必然是走中高端且朝著奢侈品發展,走全球化線路,才能讓手工藝更能體現價值。而不是一味的朝著廉價、再廉價,以數量取勝的方向。手工再快,快不過機器,但手工的感覺是機器沒法替代的,這才是手工製作能在機器覆蓋下的縫隙中生存發展的唯一機會。走出去,走出去,問市場要利潤,才能留住手藝人,留住了年輕的中堅藝人們,再去談文化和傳承,否則,民間手藝在若干年之後也就真的只是文物了,且只能在博物館中依稀緬懷一下這項消失已久的手工文化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