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漢,給諸葛亮和劉備出了一道最大的難題

正當蜀漢內部為了荊州之失鬧得雞飛狗跳時,更大的霹靂接連打在中華大地上。

首先是公元220年初,終極大魔王曹操死了。

曹丕篡漢,給諸葛亮和劉備出了一道最大的難題

短短兩個月內,情同手足的大將和畢生的老對手先後去世,對劉備可謂悲喜交加。

曹操死後,曹魏方面曾發生了短暫的紛亂。青州兵敲著鼓離去,曹彰試圖依靠武力過問繼承權,而最終繼承曹操地位的曹丕,又對親兄弟曹植屢屢打壓。

諸葛亮在《隆中對》預言的“天下有變”,就是這個時候。

如果此事發生在半年前,如果這時候關羽還在,荊州還在,恰好是諸葛亮第三步戰略——進取中原的最好時機。這時候,讓關羽大舉北伐,劉備自己帶兵從漢中直驅關中,孫權也會從淮河方向捏軟柿子,“興復漢室”的目標,幾乎唾手可得!

遺憾的是,歷史無法改變。當機會姍姍降臨時,蜀漢已經失去了抓住機會的實力。關羽死了,荊州完全丟了,孫權和劉備的關係由同盟變成了死敵,反過來向曹操、曹丕父子下矮樁。

即使面臨曹魏的內亂,蜀漢也只能龜縮在兩川之內舔舐傷口。

諸葛亮心中在滴血。坐看一個夢寐以求的機會在眼前,自身卻因為之前的錯誤而只能選擇錯過。對於有大志向的人而言,這種痛苦真是無可名狀。

歷史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到當年冬天,曹丕終於做了他爹曹操不敢做的事:篡位。

曹丕篡漢,給諸葛亮和劉備出了一道最大的難題

在皇帝寶座上待了三十年的傀儡漢朝末代皇帝劉協同志,宣佈“禪讓”給曹丕。曹丕還要假惺惺的推辭。三次勸告之後,終於接受“天意民心”,成為新的皇帝。曹魏皇朝取代了劉漢。“三國”中的第一國建立。

劉協被封為“山陽公”,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享受榮華富貴。此後他又活了14年。

這最後的14年,說不定倒是他一生中最輕鬆的14年。地位從皇帝降為公爵,從天下名義上的主人成為普通的休閒貴族。至少,不再為國運操心,不再害怕自己的權力遭到侵凌和掠奪。為漢朝他該做的抗爭都做完了,現在只剩下純個人層面的苟延。公元234年,劉協去世。死後,諡號是“孝獻皇帝”,或者簡稱“漢獻帝”。

曹丕篡漢,給諸葛亮和劉備出了一道最大的難題

對於和劉協同一年生,同一年死的諸葛亮來說,恰恰相反。從這一年起,諸葛亮的地位會越來越高,他的生活會越來越累,需要操心的事會越來越多,最終走上“鞠躬盡瘁”的不歸路。

而就在眼前,諸葛亮,以及他的主公劉備,需要解決的一個最迫切而關鍵的問題就是:

漢朝皇帝沒了,應該怎樣來“興復漢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