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酒正式收歸中糧,還有希望重回酒業第一梯隊嗎?

5月27日晚間,酒鬼酒發佈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中皇公司的通知,中糧酒業投資於5月25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批覆,核准豁免中糧酒業投資因國有資產變更而控制公司1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31%而應履行的邀約收購義務。

此次中糧酒業投資取得證監會豁免的邀約收購義務,標誌著中糧酒業正式將酒鬼酒收編。

酒鬼酒正式收歸中糧,還有希望重回酒業第一梯隊嗎?

酒鬼酒正式被中糧收購

根據公告,本次劃轉完成後,中糧酒業投資直接持有中皇公司50%股權,並通過中皇公司間接控制酒鬼酒31%的權益,成為酒鬼酒的間接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酒鬼酒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收購不會影響酒鬼酒的獨立經營能力,酒鬼酒在採購、生產、銷售、知識產權等方面將繼續與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保持獨立。”

酒鬼酒正式收歸中糧,還有希望重回酒業第一梯隊嗎?

在2014年,中糧集團就間接入主了酒鬼酒。2014年11月,中糧集團合併同為央企的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通過後者的全資子公司中糖集團間接控制酒鬼酒。而在中糧入主前,酒鬼酒曾陷困境,2012年,酒鬼酒因“塑化劑”事件,其銷量和股價受到嚴重打擊。隨後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酒鬼酒發展陷入低谷,2013年和2014年連續虧損,直到2015年實現淨利潤0.89億元,公司股票才撤銷退市風險警示。

中糧入主之後,業績逐漸好轉,2017年,酒鬼酒營收為8.78億元,同比增長34.13%;淨利潤為1.76億元,同比增長62.18%。對此,酒鬼酒在2017年年報裡稱,在白酒行業整體復甦的情形下,酒鬼酒取得了戰略單品初步形成、盈利能力提高等7大成效。未來將藉助中糧集團的整體優勢和平臺資源,獲得更多渠道、網絡及人才支持,進一步做大做強酒鬼酒。

人事變動頻繁 麻煩不斷

儘管去年業績尚可,但酒鬼酒走的卻並不順。在人事變動方面,據統計,自2017年1月以來,酒鬼酒有11個董事、監事及高管職位發生變動,其中有7人因工作變動或個人原因離職。包括2017年1月13日,酒鬼酒宣佈董事長趙公微辭職,2017年7月12日宣佈副董事長夏心國辭職。2018年2月12日酒鬼酒宣佈董事長江國金辭職。

今年3月5日,酒鬼酒發佈公告,稱選舉中糧酒業董事長王浩為公司新任董事長,中糧酒業副總經理李士禕為新任副董事長。業內人士也認為,這是中糧不斷釋放出打造酒鬼酒為專業平臺的信號。

酒鬼酒正式收歸中糧,還有希望重回酒業第一梯隊嗎?

酒鬼酒正式收歸中糧,還有希望重回酒業第一梯隊嗎?

請輸入描述

與此同時,酒鬼酒北方基地在投資短短5年後於2017年5月破產,北上進軍全國的戰略就此擱淺,外界認為這是酒鬼酒經營策略冒進所致。

2017年11月,酒鬼酒提出將拿出300個窖池進行共享運營,首批開放100個。酒鬼酒副總經理李明向媒體介紹,共享窖池是酒鬼酒208.66億品牌價值資源和馥郁香型白酒釀造資源的小範圍共享,但該項目也被業內專家被質疑是借用風口概念炮製的營銷噱頭,市場接受度不高。

酒鬼酒的麻煩還不只這些,今年1月12日,酒鬼酒推行的兩大單品之一——“52°高度柔和紅壇酒鬼酒”所使用的新版“麻袋陶瓶”包裝,卻因知識產權使用糾紛鬧上了法庭。業內認為“麻袋陶瓶”包裝已經成為了酒鬼酒品牌構架中一個標誌性的符號。而核心符號鬧出消費糾紛,勢必會對其品牌形象造成影響。

品牌力、產品力仍存不足

自2016年以來,中糧在酒鬼酒業務上,通過聚焦核心產品、梳理產品價格體系等戰略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和業績。與此同時,在今年1月中旬,酒鬼酒再次開啟新一輪的“北上之路”,以與天津邊氏集團的經銷合作正式啟動。

作為曾經的文化名酒,酒鬼酒曾成功躋身高端白酒行列。今年1月11日,新任董事長王浩在酒鬼酒戰略單品2018年策略發佈會上公開表示,期望酒鬼酒能早日重回酒業第一梯隊。

目前,中國白酒一線陣營以茅臺、五糧液、洋河為主。2017年,貴州茅臺淨利潤達到了270.79億元,而五糧液和洋河股份,2017年淨利潤分別為96.74億元和66.27億元,而同期酒鬼酒淨利潤僅為1.76億元,與上述酒企利潤的差距在數十倍甚至在上百倍。白酒行業分析專家蔡學飛指出,酒鬼酒目前體量小,盈利能力仍然薄弱,其所指的重回白酒第一梯隊應該是指從品牌和影響力上,重回中國文化名酒一線陣營。近幾年酒鬼酒主打中低端白酒,已經退居為邊緣化、區域型酒企,想要短期內達到白酒一線陣營的平均體量非常困難。

同時,蔡學飛認為,酒鬼酒經營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其產品結構不完整,中低端沒有產品群,沒有形成流量基礎。同時,中高端核心產品雖然不斷升級,但是銷售多年有老化傾向,同時其差異化品牌特色有弱化趨勢。而放到全國市場,酒鬼酒還需面對品牌力、產品力不足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