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每天收聽我們的消息

為您推送前沿科普知識


“OMNIA MIRARI ETIAM TRITISSIMA” 

在最平凡之處尋找奇妙之事

——卡爾·林奈

這十種新發現的生物都是如此奇異而美麗。

有的像辦公樓那麼大,有的只有最好的顯微鏡才能看見。

·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學院每年5月23日都會發布“十大新物種”,以紀念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的生日。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林奈創造性地提出雙名命名法,被稱為“ 分類學之父 ”。

林奈把前人的全部動植物知識系統化。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顯示,“林奈的命名,排序和分類生物系統今天仍在廣泛使用”。

這份“十大奇特物種”名單始於2008年,旨在提醒我們地球物種的多樣性。

學院主席昆廷惠勒博士說,他們每年會命名18000個物種,同時每年有多達20000種物種滅絕。

1.“弓身的兩棲動物”——Epimeria quasimodo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發現地】 南極冰洋

Epimeria quasimodo顏色絢麗,體長約5釐米。

我們可能覺得它們有些像小龍蝦,能把人看餓了。

在外國科學家心中,它們很像《巴黎聖母院》塑造的經典角色:那位樣貌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

具體來說,這種甲殼生物弓身的外形很像駝背的卡西莫多,科學家便以此為它們命名。

2. “帶叉的原生生物”——Ancoracysta twista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發現地】 聖地亞哥的水族館

這種單細胞生物不屬於任何已知物種,研究人員無法確定它們的最近親屬。

它們依靠鞭毛來移動,如同魚叉一樣的細胞器可以攻擊其他原生生物。

3.“孤獨的樹”——Dinizia jueirana-facao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發現地】 巴西大西洋沿岸的叢林

這種樹(左圖)全球僅剩25棵(一半位於保護區內),極度瀕危。

它們可以長到40米,62噸。右圖是它的果實,長約0.5米。

4.“機智的甲蟲”——Nymphister kronaueri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發現地】哥斯達黎加

它們並不是螞蟻,而是緊抓螞蟻腹部的一種小蟲,只有兩毫米長。

當蟻群停下來時,這些小蟲會自由活動,找吃的。

當蟻群開始遷徙時,它們又會跟著一起走。

研究人員正試圖弄清楚,為什麼這些小蟲沒有淪為螞蟻的獵物。

5. “瀕危的猩猩”—— Pongo tapanuliensis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發現地】蘇門答臘島

通過形態測量學,行為學和基因組學的研究,科學家確定這類猩猩是一個獨立物種,大約在380萬年前與蘇門答臘北部的猩猩發生分化。

它們是世界上最瀕危的猩猩,約1000平方公里的棲息地上僅存800只。

6. “深海的魚”——Pseudoliparis swirei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發現地】馬裡亞納海溝

這種神似蝌蚪的魚體長10釐米,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的幽暗深處。

它們日常活動的區間是6898到7966米的深海,科學家認為8200米是魚類能夠生存的生理極限。

7. “華麗的異養花”:Sciaphila sugimotoi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發現地:日本的石垣島

這種10釐米高的花,外表華麗,賞心悅目。

要欣賞它們並不容易,每年只有9,10月份才會開花。

Sciaphila sugimotoi屬於異養花,不必依賴光合作用,可以從其他生物體獲得營養。

它們與真菌共生,從中獲得營養,還不會傷害到“夥伴”。

這個物種嚴重瀕危,剩下的50棵分佈在在溼潤的常綠森林中。

8. 火山細菌:Thiolava veneris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發現地:加那利群島

2011年,加拿利群島海底火山爆發,無數海洋生命消失。三年後,科學家發現了Thiolava veneris,一種外觀像頭髮的新殖民細菌。這些細菌如同深海的粗毛毯一般,延伸了近半英畝。科學家們得出結論,這種細菌有著獨特的代謝特徵,讓它們能夠在新形成的海底進行定殖,為早期生態系統的發展鋪平道路。

9. “有袋的獅子”Wakaleo schouteni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發現地:澳大利亞

和其他動物不一樣,Wakaleo schouteni已經滅絕很久了。

此前,澳大利亞昆士蘭的世界遺產區發現了一塊化石,經研究發現這是一隻袋獅。

這種雜食性動物生活在二千三百萬年前,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樹上渡過。它體重約23公斤,和哈士奇差不多大小。

10.“洞穴甲蟲”Xuedytes bellus

「科普」2018年新發現的十大奇特物種,有國貨哦!

發現地:中國廣西都安的山洞

華南農業大學田明義教授科研團隊在國際動物學雜誌 Zookeys 上發表論文,向全世界介紹了廣西喀斯特溶洞中的一個洞穴步甲新屬新種。

從Xuedytes bellus的名字上,我們可以看到林奈雙名法的痕跡。

根據林奈命名法,每種生物的名字由兩個單詞組成:第一個詞是屬名,為名詞;

第二個詞是種名,為形容詞,用於形容物種的特性。

在這兩個單詞後面,有時還可加上命名人或命名時間。

新種被命名為 Xuedytes bellus Tian & Huang, 2017。它的屬名取自漢字“穴”,以表達這一物種的穴居習性,而種名意為“美麗的”。

因為要適應黑暗的洞穴生活,Xuedytes bellus和其他甲蟲外觀差異較大。它們身長9毫米,頭部很長,身體緊湊,沒有翅膀,複眼消失。

基於形態特徵,該新種被認為是極度適應洞穴生活的典例。

*參考

The top 10 new species discovered during a given yea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