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你是否還記得什麼時候開始購買股票,第一次購買的是什麼股票、購買的理由以及盈虧?是否還記得進入股市的初衷?是否後悔過?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不會進股市呢?

相信大家進入股市的初衷,基本都是為了賺錢。但理想跟現實總是存在差距的。與賺錢的初衷相比,更多的是“黃世仁進來,楊白勞出去”,“寶馬進來,自行車出去”。一賺二平七虧才是股市永恆不變的真理。據說,有一個調查,炒股的人百分之七八十自認是高手。不知道你是不是,反正我是這麼認為的。到今年,剛好炒股10年了。期間,有過一賣就漲停的,也有過一買就漲停的;有行情不好的時候,跌到懷疑人生的,也有行情好的時候,連續漲停的。你說退市又不捨,繼續操作又感覺不太穩健,就在糾結中渡過了。

在股票交易當中,大多數人能看到的成本是來自股票交易的手續費,以及在操作失敗後認賠出局造成的本金折損,以為只有這個才是股票交易的成本。但是作為前證券營業部客服和營銷主管,而且在辭職後靠股票交易維持生計的我本人覺得,這不是全部。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還有兩種成本是股票交易成功獲利必須付出的,一種就是腦力成本,像那些真正的短線高手一樣,花上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去摸清一兩種技術指標,建立嚴格的交易體系和紀律,弄明白各種宏觀經濟和行業數據的意義,在一些關於股票的消息被爆出的第一時間裡,快速搞清楚這是利好還是利空。這也是一種成本,付出這樣成本的人才會被大家認為是一個股票投資高手,有資格有能力去參與股市。

但是大家最不在意的一種成本其實是時間,對於大多數普通投資者,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易體系,那麼靠什麼獲利?答案就是時間,一個成長型企業從地域性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的過程中,無論短期股票的波動有多麼嚴重,最後的結果一定是長期上漲的。一家現金流穩定,主營業務可替代性低的公司,利潤的一年年累計,最後股價也一定是水漲船高的。

所以,普通人可以用很少的專業知識水平去參與股市,但是必須做好花大量時間去等待回報的心理準備。普通人如果是不打算花精力去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也不想花時間等待一隻股票通過足夠長的時間給予回報的話,那麼就必然遭受虧損。所以說普通人不適合的是追漲殺跌做短線。但是普通人適合安安靜靜做長線。


為什麼很多人都有資金但是不敢投入在股市裡?

1、“國家隊”控盤太深。

目前來看,中國的“國家隊”不同於海外的平準基金,只在行情出現極端波動的時候才出現。中國的“國家隊”在行情趨穩的情況下還在深度介入,長期資金單邊做多和單邊做空都會很難受。而且國家隊的介入給了市場一種很強的“橫盤”預期,那麼就註定無法吸引那些注重穩定正回報的長期資金入場。

2、長期悲觀,短期熱炒,沒有賺錢效應。

市場上對長期走勢普遍持悲觀預期,但“不正常”的是,短線都在全倉搏殺,導致熱點輪動太快,難以形成賺錢效應。這種行情適合短炒,對長線資金沒有吸引力。

3、跌了三大輪,很多股票還是“貴”。

很多長線看好的投資者發現,在經歷了1.0、2.0、3.0三輪暴跌之後,居然還是找不到基本面好估值又便宜的股票。

橫向來看,實體資產吸引力逐漸顯現,資金“脫虛向實”。

1、股市、債市、期市等金融資產都經過了牛市,價格在相對高位,收益率已經降到了很低的水平。相對而言,實體資產的優勢開始顯現。

2、能兼顧收益和風險的金融資產都出現了“龐氏騙局”特徵,比如P2P。但在實體經濟中確能找到兼顧風險和收益的資產,例如PPP項目。

3、管理層偏好導致。資金繞過了股市這個直接融資市場,流向實體經濟,會導致“經濟強、股市弱”的環境。如果要在“經濟弱、股市強”和“經濟強、股市弱”裡面二選一的話,監管層肯定傾向於後者。

感受過才知道痛楚,可能這就是我們有後悔想法的初始吧!


其實在中國股市都是 窮人賣力,富人借力

股民要學會借力,才能迅速致富

20世紀80年代,廣東經濟發展特別迅速,城市變化日新月異。城市變化得越快,建築業就越興旺發達。在廣東有一個村子,正好有一條大河流過,兩岸有大量河沙,同時村子離城裡很近,當城裡的建築業發展迅猛時,也帶旺了這個村子的河沙開採業。

這條村子裡的人就靠著河沙開採,就有了豐厚的收入。一天下來,最起碼會有20多元的收入。那個年代,很多在央企國企裡上班的人,一個月的薪水才100塊左右。所以,20多元在當時算是一筆大收入。採沙這麼賺錢,搞得連村裡的一些小孩都不願意去讀書了,整天就想著自己拉一輛架子車,憑自己的力氣到河裡去篩沙“賺大錢”。

有一戶人家,一天兩架車子到河裡篩沙,不到一年就蓋起了一間大瓦房,成為周圍一帶快速致富的典型。一提起這家人,左鄰右舍都會翹起大拇指,嘖嘖稱讚。不過,篩沙致富,憑的完全是個人的力氣。越賣力,越賺錢。

村裡大多數人都在賣力採沙賺錢的時候,卻有一個人並沒有加入到採沙大軍裡。這個人也算是一個知識分子,高中畢業。連續考了三年高考都落榜了,最後只好回到村裡務農。但他不屬於有力氣可賣的人,柔柔弱弱的身子骨,幹不了重活,所以平時不怎麼勞動,整天遊手好閒。

20世紀90年代開始,城裡人流行起了喝牛奶,但當時養牛的人並不多。為了鼓勵大家養奶牛,國家銀行大力支持,提供無息貸款。這個人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於是憑藉銀行貸款的扶持,他建起了養牛場,專門僱人來養起了奶牛。由於喝牛奶的人多,養奶牛的人少,所以牛奶銷路供不應求,根本不用愁賣。

來訂牛奶人的每天都絡繹不絕,讓養牛奶門庭若市。這個人抓住機會,順勢擴大了養牛場的規模。後來,養牛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利潤節節攀升。幾年後,這個人便富甲一方。

時光匆匆,20年過去了。如今,村裡最早蓋起大瓦房的那戶人家,兒子們都已經進城打工去了,只有戶主還在採沙去賣,但現在他也已經是一個60多歲的人了。現在河沙已經沒什麼市場需求了,人們蓋樓房基本上都採用機器打出來的山沙。因為即使賣力去採來的河沙,還遠沒有去城裡打工掙的錢多,所以採河沙的人越來越少了。那位養奶牛的人呢?他早就不養奶牛了。10多年前,通過養奶牛賺了大錢的他,看到周圍學習他開養牛場的人越來越多,他知道未來通過養奶牛賺錢會越來越難,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於是,他就開始到城裡開起了粵式快餐店。經過幾年的經營,他的粵式快餐店現在已經開了50多家分店,成為了廣東著名的快餐品牌之一!

這個人如今已經有億萬身家,總結他的致富之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很善於“借”。當年搞養牛場能賺大錢,離不開向銀行借的錢,離不開向專業奶農借的技術,離不開聘請到養牛場的技術人員的智慧……後來開快餐店,更是把“借”字升級,向銀行借的錢更多,借的人力、物力、財力……更多。

賣力掙錢,就算起早貪黑地忙碌,掙的錢也終歸有限,想致富真的很難;借力賺錢,只要看準了機會,就能輕輕鬆鬆發家致富。換言之,想迅速致富,就一定要學會借力。會借財力,懂得怎樣向銀行、向親戚朋友、向一切能借到錢的人借錢;會借智慧,求助懂行的專家,聘用專業人員為你工作;會借一切你需要的物資;會借一切你需要的……

學會借力,借別人的力,借工具的力,借金錢的力,借自己的力……你便找到了槓桿的著力點,就可以去撬動整個世界,就能讓自己迅速地富起來。若是隻靠自己苦幹,埋頭賣力,卻不知道借力,恐怕永遠只是混個溫飽,幾乎不可能致富。總之,想要迅速致富,想要賺到大錢,關鍵不在於你能做多少事,而在於你能借多少力去做多少事!


中國股市股市套路多,假話滿天飛。

想要頑強的在股市中存活下來,是需要很大的意志力的。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下面就為各位股友盤點一下,股市常見的三大謊言!

謊言一:KDJ金叉

有很多炒股新手都一味地相信技術指標,覺得只要指標學的好,肯定不會虧錢的。這是新手的一大誤區,因為很多看似會大漲的指標是可以被主力做出來的。比如KDJ指標,正常的KDJ指標顯示是金叉的時候就是買入時機,死叉就是賣出時機。但是真的這麼簡單麼,不是的。KDJ只是對個股的歷史數據分析的結果,不能作為以後走勢判斷的依據。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謊言二:機構評級和買入定價

現在很多知名的財經網站上,經常會看見有文章寫的關於機構給出上市公司股票的評級。甚至還有些軟件上會根據評級給投資者建議一定的倉位。股市新人也最容易被忽悠,或者會抱著僥倖心理總想著試試。從這裡開始,決絕被騙,拒絕做韭菜!

謊言三:主力有資金進入

也有很多新人炒股喜歡看主力動向,但是主力哪有那麼傻啊,一眼就讓你看出來的就不叫主力啦!所以所謂的什麼主力有資金進入啊這種是很有誘惑力的騙術,很多沒有定力的股民就會被忽悠了。但是一般當你跟隨所謂的主力買入後,就是真正的主力出貨的時候了。賭神永遠不會把底牌透露給你的,別天真了。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千萬別認真,認真你就輸了。相信自己就行了。


讀懂莊家套路:莊家在下跌中是如何賺錢的?

不少人有時候不理解,莊家的成本是20元,他將股價打到10元或者15元,他不也虧了嗎?這真是傻莊,其實散戶是不明白的,莊家賺錢的手段很多時候是和散戶不同的。我來舉個例子,600228,當時有些機構的成本是30多元,但開盤後連砸10個跌停板,最後在9.2元被打開,按理說機構虧慘,如果莊不砸跌停板,出貨的價位不是高些嗎?損失不是小些嗎?

其實不是這種情況,不砸跌停板出貨,散戶也會跟著出;而承接盤有限,機構的貨是出不掉的,慢慢的下跌機構損失會更慘,並且你由於價格沒有吸引力,找不到對手盤,那就成了鈍刀子割肉,痛苦只有自知。

採用了猛砸跌停的辦法,市場的目光就會集中到那上面來,當跌到一半時,有協同私募或者機構開始巨量吃單,因為在這幾天的跌停中市場的關注度非常高,而出現巨單吃貨了,這說明這時的股價應該反彈了,技術上超賣出現,股價腰斬,怎麼著都要反彈個百分之十幾到二十,所以散戶、大戶一哄而上,機構賣單被哄搶。

但現實情況並不是散戶和大戶們所想象的,在熊市中放巨量的往往都是出貨,看似大單掃貨,其實就是莊家們設的陷阱,然後利益分享。

再舉個南車上市的例子,上市價超過發行價60%以上,5個機構席位齊刷刷的排在購買的前5名,這些機構傻了嗎?非要溢價60%來接盤,特別在熊市中,還怕買不到籌碼?如果等幾天再買,也許到發行價都有可能。其實,機構們一點不傻,這不過是機構之間穿連襠褲的表演,那些獲得60%以上溢價的會給這些接盤的機構分配一定利潤的,而且這些機構買入的也並不多,更多的籌碼是溢價交給了其他人,包括大量散戶手中了。對接入大部分高溢價籌碼的這部分人,那些獲利者就不用考慮什麼了。

這裡我還回到前面,600228,那些機構30多元的成本,卻賣出9.2元,那不鉅虧嗎?這不過是散戶思維,從現金數額來說,機構是大放血了,但從籌碼角度來說,機構可以把賣出的資金按現在9.2價格買入,等於賺了一倍半的籌碼,只要漲回15多,機構的本就回來了,而那些守在30以上的人,只好等驢年馬月了。這還不排除後面繼續下跌的可能,如果股價繼續下跌,機構就更容易獲利。

所以,我操作的股票我就希望它能跌下來,儘量的低。

舉個例子,在20元到18元區間,我出掉了手中的20%股票,在18到16區間我又出掉18%的股票,後面我就要回補,因為在這種下跌的情況下,不少止損盤開始湧現,還有些人要補倉,這時候我就要根據籌碼情況做反彈,為什麼要做反彈呢?主要是吸引抄底盤進來,當然,如果抄底盤巨多,第二天我就再反手做空。

一般情況下第一天的反彈抄底的是不多的,只要進行兩天,散戶一看,這個股怎麼天天漲,特別是割肉盤和補倉盤,他們一般都會追進來,而高位的一看漲了幾天,不賣算了,等幾天也許還能賺點。這時候我再反手做空,將他們套住。

這中間我賺多少?因為拉的當中還要派發利潤,所以,每一段的下跌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潤。

那我為什麼希望我坐莊的股價儘量低?你想想,你如果開個商場,你是希望你經營的貨物便宜還是貴?自然是便宜的好,因為這樣一來所用資金量就少。10元加1元,人家就嫌貴了;如果1元加1角,不顯山露水的,沒人和你計較,而和10元和1元所賺比例卻是一樣的。股票也一樣,1元股票漲到1。5元,沒多少人感覺什麼;但10元漲到15元呢?

這就是中國股票市場牛短熊長的根本原因,莊沒幾個希望股價很高來增加自己的成本。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股票市場的定律是一贏兩平七虧,意思是70%以上的人都會虧損。那散戶如何才能站到贏利的10%人的群體中?我認為,機構為了賺散戶錢,不斷的在研究散戶心理和行為學,我們散戶不妨反過來,把自己當成機構投資者,也來研究一下機構的心理和行為學,這樣才能在這個充滿陷阱、欺詐、騙術和謠言四起的市場裡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我是機構投資者,要想做一支股票,我認為我先要找到一支大小合適,前景無需多麼優秀,但幾年之內絕對不會倒閉的那一種。然後我去拜會該公司領導,告訴他我想投資他那支股票,請他們配合。如何配合呢?就是在我吸籌時,在公報時儘量將業績放平,或者適當隱藏利潤,這一點公司很容易做到,只要對報表進行適當調整就行了,例如,將某些損益一個季度提完,使其報表看上去虧損;或者將後面數年的費用半年攤完,這都使得當期報表非常難看。


看清莊家出貨的三種形態

一、拉高出貨

拉高出貨一般是在主力已經獲利的情況下進行的出貨形態,其分時圖上往往呈現出鋸齒形走勢。盤口特徵為:小單拉高,大單打下,上方很少掛出大單,下方遠離賣單處經常閃現大單,但實際成交則往往不是接盤的大單,而是空中成交(不顯示掛單的成交)。

目的:製造盤口買盤眾多、成交活躍的效果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二、打低出貨

打低出貨是一種強行出貨方式,莊家有一種強烈的出貨慾望,可能與急於套現分錢有關或是資金鍊斷裂被迫出局(此時未必獲利),盤口特徵為開盤就快速拉高,然後一路賣出,大單小單一起下,呈現出一種毫不掩飾、

血洗中國股市真正的原因大公開,堅決出局的態勢。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三、鋸齒形出貨

鋸 齒形出貨是一種溫和的出貨方式,主力主要靠構建高位平臺來培養市場一種希望股價向上“突破”的心理,在這種心理期待下不知不覺的來接主力手中的籌碼——盤 口特徵為每天成交量不大,少有大單成交,成交主要由小單構成(主力以小股形式分拆出給市場),中間時有停頓,形似“鋸齒”,故稱為鋸齒形出貨走勢。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以 上三種出貨方式中,殺傷力最大的是打低出貨,這類出貨大都為莊家的資金鍊出了問題,為了“保命”,莊家會不顧一切的出逃(不管獲利與否);最好的出貨方式 是拉高出貨,只要你不貪,往往能與莊共舞,形成散戶與主力的雙贏局面;鋸齒形出貨則在兩者之間,一般不會被深套——區別它們的技巧在於盤口:

1.拉高出貨往往成交量很大,這是因為散戶跟風盤所致;

2.打低出貨和鋸齒形出貨的成交量一般都不大,尤其是鋸齒形出貨,主力極有耐心,見到接盤再賣出,沒有就等待,也不去破壞圖形,是一種以時間換空間的出貨戰略;

3.打低式出貨有時也會放量,但很難持續,總體上呈縮量態勢,遇到這類出貨應該第一時間出局!


現今散戶該當如何生存下去?

對於投資者來說,買進股票就是為了賣個好價錢,就是為了賺錢,但投資股票絕非容易事。炒股票就像做買賣,有很多規矩和訣竅,譬如賣香菸要看市場、辨優劣,什麼煙暢銷,什麼煙滯銷,香菸的質量如何?萬一進了條假煙,就是賣出十條真煙還得蝕本,所以,香菸經銷商和煙販在“進貨”的時候會非常仔細。

遺憾的是,大多數投資者炒股票不像做買賣那麼認真,很多精明的生意人只要一進股市,馬上便失去了做生意時的謹慎,昏天黑地折騰一番,特別是“進貨”的時候表現出來的狂熱、盲目和衝動,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作為投資者,“進貨”確實很重要,在這個市場裡,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例子太多了。對於如何“進貨”,大家見仁見智,尚無定論,但在下單之前若能辨明十種不該下單的情況,下單之後的結果可能會好得多。

二、對沒有未來的企業不下單。一家企業有沒有未來很重要,對於有未來的企業而言,它的發展軌跡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即使市場暴跌,對其的影響也不會太大。蘇寧電器仍然會賣出很多家用電器,萬科仍然會建造和售出很多房產,貴州茅臺的名酒仍然會遠銷千里之外……而對於沒有未來的企業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業績會越來越差,經營會越來越困難,過的是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

中國股市有很多股民一直想不明白的問題,這篇文章都一一為你解答

三、未經研究不下單。深入研究過的股票,自己心中有數,心中有數,手中就有準兒。如果僅僅靠聽來的消息,再怎麼言之鑿鑿、信誓旦旦,只要股價一跌,馬上就慌神兒;再一跌,就開始懷疑消息的真實性;繼續跌的話,就自我否認消息,最後割肉出局,賣了個地板價。只有經過深入的調研,把“消息”變成“信息”,變成自己研究之後確信的東西,才能成為值得信賴的投資參考。

四、對有硬傷或有疑問的企業不下單。應該儘量迴避有硬傷的或有疑問的企業,比如業績爛得一塌糊塗,公司會否重組、大筆應收賬款怎麼處理、涉及巨大金額的訴訟還沒有明確結果……這樣的企業還是遠離為好,股市裡“股樹”參天,巨木成林,何必非要吊死在這棵歪脖樹上。

五、短期內暴漲過的股票不下單。連續暴漲過的股票多半已經不便宜,買入之後多半會下跌或盤整,沒有必要在裡邊跟它硬耗。

六、股價處於下跌趨勢中不下單。這一條不是絕對的,如果您是在效仿巴菲特,完全可以在下跌中持續買入,但這要有三個前提:一是企業要有很好的未來;二是股價已經低於企業內在的價值,已經是便宜的柴禾,就不妨撿一點;三是買了要拿得住,別等到地板價的時候,心裡一慌,全都割了。如果我們做不成巴菲特,那還是等趨勢改變,與其逆勢而上,還不如順勢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