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濃濃赤子意,脈脈望境心,戊戌畢業季,共書國美情”,上週五,隨著許江院長在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的慷慨致辭,又一年的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示周啟幕了。時值美院建校90週年,畢業展主題定為“寄言2028”,直接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了未來。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中國美術學院彷彿魔法世界中的霍格沃茲。除卻常見的“國油版雕”,設計、建築、跨媒體藝術、手工藝等等,彷彿那些未曾熟知的密室和塔樓。想要走遍,你可能需要這份美院“活點地圖”。

老村與舊街,最是那條回家的道路

地點:象山校區18號教學樓

牌一村,位於諸暨市牌頭鎮。牌頭老街,一個連老人都無法說清楚有多久遠的老街。這充滿鄉土氣的老村舊街,與美院有什麼關係?綜合設計系畢業生劉仲春、董玉松的“牌一記憶館”,或許能夠詮釋美院與鄉土的那條脈絡。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綜合設計 牌一記憶館

紅磚是鄉村隨處可見的建築材料。木構與紅磚能更好融入到村莊,成為村莊的一部分部分,非結構的牆面作起伏鏤空處理,既可保證私密性,又可在視線上與外面自然景觀相連。竹子作為當地常見的建築材料被引入設計,作為一樓臨時展區的展板材料。纖細的竹條整齊的編之成格柵,輕質易移動,使空間更加靈活,功能變化更豐富。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二層空間

“記憶館傳承了村莊內核的文化傳統元素,體現了其內在的文化價值,兼具村民活動和文化展示,同時可作為外來遊客中心。遊客在此停留,體驗田園詩意、村莊生活,是銜接村莊和現代生活一處重要場所。”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綜合設計 回+

黃晨陽、周丹靜、柯琳丹三人的“回+”更加直奔主題:“回”即是一個循環的迴路,“+”則是家的延伸。當年輕人們越來越傾向於遠離家庭獨自生活,我們需要一些信號來提醒我們“回家”。“用聲光電的方式來營造家庭的溫馨氛圍,與產品之間的互動越多氛圍越濃,令人回憶起小時候的快樂時光,旨在呼籲人們不要忘記‘回家’。”

營造法式,解構一座南宋皇城

象山校區15號教學樓一樓

公元1127年,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同年,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繼位,建立南宋,史稱宋高宗。1129年,高宗以鳳凰山麓北宋州治為行宮,1138年定都臨安,開始大規模建設皇城。時至今日,幾經兵火的皇城遺址為省軍區後勤部倉庫、市氣象局和居民住宅所覆蓋。2009年,杭州啟動南宋皇城大遺址綜合保護工程,部分軍區和工廠的土地被置換,成為創意園;狹窄髒亂的笤帚灣也被拓寬改造,並與鳳凰山路相接。隨後,針對這一區域的改造開發似被暫緩了。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以南宋皇城遺址地塊為載體,從多個方面探索試驗針對複雜歷史地塊的城市設計方法與場地策略,並發展出可供實踐借鑑的城市設計範式”,這就是建築藝術學院城市設計系的課題“演化的城市”。

課題導師胡臻杭說:“城市設計,是一個不同於城市規劃的專業,它更加關注人與你生活的環境之間的一些關係。不僅僅侷限於一些建築空間,更多地是人與自然與建築城市與你所有活動生活的空間之間各種各樣複雜的矛盾,正是中國美術學院城市設計系正在努力去解決的。 ”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目前,皇城範圍內的大部分區域依然遍佈民居,居住條件較為惡劣,但是任何具有一定強度的建築改造都將觸及地下文物,同時大量的拆遷經費和協調精力也是政府或開發商所不能承受的,這似乎成了各環互鎖的死結。概括述之,場地的地上部分呈現出大多城市舊區共有的典型特徵,具有討論的普適性。”

素陶浴火涅槃,丹漆大器脫胎

象山校區26號教學樓

在美院山北操場面對主席臺左側,有一座頗具古風的土黃色建築物,這就是陶瓷燒製用的柴燒爐。直到畢業展開幕前幾天,這座爐子還在燃燒。山北操場主席臺的背面,有一座人跡罕至的熱成型實驗大樓,這就是陶瓷藝術專業所在。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陶瓷作品

陶瓷專業的畢業生們,就在柴燒爐和實驗大樓之間來回,默默地重複著自己的修行,就像他們所做在陶瓷,無言地在爐火中一次次地經受鍛鍊。陶藝系的同學說:“我們的作品失敗的幾率很大。不同批次燒出來的作品都不一樣。所以從開始畢業創作開始,我們就不斷地燒不斷地燒同樣的東西。最終在畢業展之前挑出最滿意的一件作為最後答卷。”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漆藝作品

無獨有偶,漆藝專業的畢業生也一步步完成了大漆脫胎的繁瑣過程。畢業班的同學們表示,從漆器底胎的製作,到漆藝的髹塗、描繪、鑲嵌、刻填、磨繪、彰髹、堆塑等都是純粹的手工加工。手工,是漆藝最為高貴的品質。大漆脫胎而出,大器亦隨之砥礪而成。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漆藝作品

跨媒體的“端口”,用詩性@未來

南山校區4號樓

1971年,電腦工程師雷•湯姆林森出於數字地址的準確傳遞,首次將@帶入電郵世界,從此@(at)被賦予全新的含義,成為信息時代無所不在的鏈接、定位。以“@端口”作為2018跨媒體藝術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畢業展的主題,既顯示了新一代學子對媒體終端的本質思考;也展現了他們對於跨文化跨領域交互融合的姿態。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MY BEAUTIFUL DARK TWISED FANTASY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不要害怕生或死,你早已見過許多》

研究生邵睿璐創作的《不要害怕生或死,你早已見過許多》,選擇用攝影記錄靜物,“我並不希望最終的作品是一張靜止的照片,所以我選擇用延時攝影的方式,持續拍攝一個月。在這一個月中,畫面中有持續生長的植物、有不斷枯萎的鮮花和腐爛的水果、有已經變成屍體殘骸的羚羊頭骨及角、有我奶奶織了一半的毛衣、有每日更新的報紙和前一日被燒成灰的報紙灰燼等等。”

這一段段影片,在外行人眼裡些許有些晦澀,但它們蘊含著生命和詩性,或許是一封封“@”未來的時空信件。

南山校區6號樓

油畫,原本是傳統的經典藝術,而本次畢業展中,最先聲奪人的,恰是一幅油畫作品:翟莫梵的《湖畔大學》。作品微博在畫中人之一的高曉松轉發並評論:“ 我最窮,但臉最大”後,紅遍網絡。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湖畔大學》在形式上脫胎於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只是畫中人由“柏拉圖”們轉變為“馬雲”們,這種變化無論對錯,卻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於是,作者就按照與雅典學院相仿的尺寸,以“這些人”去對比“那些人”。翟莫梵說,他向來喜好大畫、歷史畫,這次,他想要畫一張東方的、歷史性的,能值得被記錄的當代史。“這種歷史應該是由藝術家來記錄的,正如倫勃朗的《夜巡》一樣,倘若當時這些射手並沒有約倫勃朗繪製一張定件,他們或許在歷史上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歷史畫的意義不僅僅是還原與記錄,更重要的是這個藝術家給這段故事帶來了什麼。”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湖畔大學》

為了看《雅典學院》的原畫,翟莫梵特意在暑假跑了一次梵蒂岡。他認為原畫中的哲人、學者、君王手執代表各自領域的器物或是著作,他們就是那個時候崇尚的“紅人”,它是一個虛擬的學院,一個精神的場所。“但是我要繪畫的大學是真實存在的,所有人物都確有其人而且就在當下的,是有實質的,這就成為了一個真真的對比,浙商可以說是一個登峰造極的時代產物,所有人都盼望著哪天馬雲能把購物車給清空。再往下想它展示了一種人們思想的蛻變,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不再是‘讀書高’的詩仙哲人了,我們崇拜的或這信奉的變得更加實際了。”

“寄言2028”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展活點地圖

延伸閱讀:

從2010年開始,中國美術學院以“畢業展示周”的全新形式,全面展示美院“像哲人一般思考,像匠人一般勞作”的育人精神的教學成果。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季因其規模之盛、作品之豐、創意之新、亮點之多而成為杭城藝術嘉年華。

中國美術學院2018屆畢業生2505人,其中本科1717人,各層次研究生492 名,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學院2018屆專科畢業生296人。畢業作品分佈在南山、象山校區的美術館、潘天壽紀念館、體育館和其他公共空間、各教學單位場地約1.5萬平方米的展示空間,以及上海張江的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畢業創作展示周為5月25日—6月2日。

2018屆全院本科畢業作品4000餘件,其中遴選出的優秀作品374件,將參加6月6日-11日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南山校區)的優秀畢業作品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