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廣眾,男子企圖猥褻12歲女孩!為什麼不“化學閹割”這類人?

大庭廣眾,男子企圖猥褻12歲女孩!為什麼不“化學閹割”這類人?

1

5月12號,在深圳一家購物商城中,一位母親帶著女兒和兒子在購物。媽媽手牽著小兒子的手,12歲的女兒跟著在後面。突然 ,從右側衝過來一名白衣男子,強行把這名12歲的小女孩拖進消防道,企圖實施猥褻。

媽媽反應很快,一位綠衣小哥發現後,也瞬間衝進消防道去幫忙。所幸,這名白衣男子沒有得逞。女孩沒有受到身體的傷害,但心理的驚嚇怕是會影響她一生。

而監控顯示,就在十幾分鍾前,商場的影院裡,這名白衣男子猥褻了一名女子。當天,這名男子就被保安抓獲並送至派出所。

大庭廣眾之下,當著孩子媽媽的面,這個男子就敢如此行兇做歹,若是晚上或是白天人少時,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許多網友看後也怒不可遏,紛紛表示應該“化學閹割”這類人。

2

近幾年,性侵、強姦案件越來越多,但對於這類犯人,到底該怎麼處理,向來有爭議。爭議最多的莫過於

是否該對這類人實施“化學閹割”。

化學閹割,就是用醫學手法,在一定時期內抑制一個人的衝動,但不會破壞器官。藥物失效後,理論上來說還可以恢復功能。

實際上,早在45年前,“化學閹割”就已經誕生在丹麥。到了1993年,瑞典立法批准對犯人實施“化學閹割”。2004年,挪威在一項科研實驗中,對四名犯人進行了“化學閹割”。

大庭廣眾,男子企圖猥褻12歲女孩!為什麼不“化學閹割”這類人?

但是,亞洲只有韓國通過並實施“化學閹割”法案。

2008年,韓國提出“化學閹割”的法案;兩年之後,法案通過。2011年7月24日,法案正式生效實施,韓國也因此成為首個實施“化學閹割”的亞洲國家。

3

為何中國遲遲不實施這個法案呢?

簡單來說,“化學閹割”有副作用。

上個世紀初,英國有個很厲害的人,叫艾倫·麥席森·圖靈。

大庭廣眾,男子企圖猥褻12歲女孩!為什麼不“化學閹割”這類人?

圖靈有多厲害呢?他被後人譽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曾經在二戰時,破譯德國密碼,使得二戰提前結束了好幾年。某種程度上來說,拯救了無數人的命。

圖靈是同性戀。40歲那年,同性伴侶和別人勾結,盜取他的財產。圖靈報警後,反而被控告有猥褻罪和同性戀,並因為同性戀被判罪。

當時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坐牢,要麼接受“化學閹割”,圖靈被迫選擇第二個。

化學閹割後,圖靈身上出現了乳房不斷髮育等副作用。2年之後,不堪折磨的他自殺於家中床上,床頭還有個咬了一口的蘋果。

4

實際上,化學閹割的副作用,並不只是在身體方面。

比如,犯人可能會萬念俱灰,一死了之。

大庭廣眾,男子企圖猥褻12歲女孩!為什麼不“化學閹割”這類人?

拋開人權不談,若是犯人心裡極度牴觸,即便降低了性衝動,他依然會有其他工具行淫。倘或犯人城府極深,說不定還會“韜光養晦”,伺機報復社會,這些情況,我們顯然不願看到。

為何現在國際越來越重視犯人刑滿釋放後再就業問題?原因就在於此。若是這類人不被社會接受,萬念俱灰之下,他們或許會自暴自棄,一死了之;又或許會被世人唾棄而報復社會。

不管哪種結果,都值得反思、深思。

5

最後,有人支持像韓國那樣,給這類人戴上電子腳鐐。

大庭廣眾,男子企圖猥褻12歲女孩!為什麼不“化學閹割”這類人?

依然會涉及到人權問題。

犯人刑滿釋放後,就已經不再是犯人,但若是仍視之為犯人,顯然說不過去。

故而這種方法,目前仍只有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使用。

說白了,法律手段和懲罰,目的絕不僅僅在於懲治犯人,更重要的是讓犯人知過改過,重新做人,而不是把他們逼到絕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