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人類面臨新的重大抉擇時的中國宣言

解讀博鰲 | 李錦:人類面臨新的重大抉擇時的中國宣言

解讀博鰲 | 李錦:人類面臨新的重大抉擇時的中國宣言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報道》特約評論員

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重要節點,以及美國對華揮舞貿易大棒的特殊時刻,人類面臨著新的重大抉擇: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

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就是在這個重大抉擇關頭召開的會議。

“我要明確告訴大家,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主席在在博鰲亞洲論壇論壇上明確表態,也再一次宣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

當下,中美貿易戰正在進行,世界仍然彌散著混亂。此時探尋的目光轉向地球的東方,分析“中國活力”,評論“中國模式”,打量“中國道路”,瞭解“中國態度”。該說什麼,我們就明確表達,沒有必要遮遮掩掩。此時,習近平在論壇上明確表態,再一次宣示了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並且表態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

不僅表明中國態度,我們提出中國方案。我們的方案是什麼?是面向未來的“五個要”: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要對話協商、共擔責任;要同舟共濟、合作共贏,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要兼容幷蓄、和而不同;要敬畏自然、珍愛地球。

不僅提出了中國方案,而且拿出了中國行動。在擴大開放方面,中國將採取四個重大舉措。“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實打實的舉措和表態,將盡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的態度,讓人們足以感受到這份中國真誠,當然也收穫了世界的掌聲和輿論的讚譽。

這幾天,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一個是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另一個則是揮舞著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的美國。在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新的滾滾潮流中,誰在順應時代、契合世界各國人民期待?誰在逆潮流而動、做國際貿易規則的破壞者?不言自明。

這是習近平的第四次博鰲之行,此時發出“中國聲音”,不光闡明共創未來新主張,向世界展現中國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的世界眼光和世界格局,而且提出了更為切實可行的推進全球化的戰略和舉措,也表明了中國的誠意。以整體意識、全球思維、歷史眼光、人類情懷打量這個世界,正是中國的大國外交提供的新“世界觀”。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習近平主席點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火炬,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今天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思考的是“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將到哪裡去”的問題,提供的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與中國措施。“博鰲方案”是中國方案的提煉和昇華,必將有效化解逆全球化的風險,完勝全球化的下半場。

講過方案,講過措施,演講結束前的重要部分是“一帶一路”。我們注意到,黨的十九大報告五次提到“一帶一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也五次提及“一帶一路”。同樣,習近平在在博鰲亞洲論壇論壇上演講也五次提及“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成為新時代中國對外開放的主要抓手,不僅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是實現全球治理、推進新型國際關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習近平沒有迴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些不同意見,認為這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就一定能增進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臺,讓“一帶一路”倡議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無論中國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都不會威脅誰,都不會顛覆現行國際體系,都不會謀求建立勢力範圍。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習近平不僅宣示了我們的世界觀,而且展示了中國的價值觀。

習近平特別強調,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不講邏輯,只能導致混亂,不順應潮流,只能被時代拋棄。

“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了中國貢獻。”習近平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大貢獻。

這次,中國政府舉辦博鰲亞洲論壇,主動承擔大國責任,發出“中國聲音”,分享“中國經驗”,提供“中國方案”,拿出中國行動,向世界展現中國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的世界眼光和世界格局。在回答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的時代之問,習近平展示了中國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演講向世界宣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表達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這是中國開放的宣言書。

解讀博鰲 | 李錦:人類面臨新的重大抉擇時的中國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