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根本就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

拿完年終獎了,公司裡面有一個女孩子辭職了。她跟我說,想要更加穩定的工作,不想再拼搏了,太累。

聽到這種話,我感到非常可惜,我沒有辦法說服那些追求穩定的女孩子,根本就沒有穩定的工作這回事。

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很多人都期望的工作。我也不例外,但是我知道並沒有這樣的工作。

從中興的員工跳樓,到萬達電商大規模的裁員,在當今的社會,每個職業都面臨極大的壓力與挑戰,每個人活得都不輕鬆。

別傻了,根本就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

01.

一個人成功地失業需要多久?

答案是:三年。

小張是我的朋友,大學畢業後,他回到老家在當地最大的國企工作。

每天朝九晚五,工資和福利固定,偶爾還有些灰色的收入,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一切按部就班,日子簡直甜蜜得要爆炸。

但沒多久,小張就趕上了企業精簡,他出現在裁員的名單中。小張極不情願地夾著簡歷邁進人才市場,可沒有一技之長,沒有過硬人脈,小張已經是職場的不受歡迎人士。

穩定其實就是最大的不穩定。追求的這種穩定,是以失去自己的競爭力,失去自己的發展潛力而換取的,換句話來說,就是自己的不思進取換來的舒服,這不是穩定,這恰恰是危險。

別傻了,根本就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

02.

同學每天朝九晚五,在外企上班,收入、福利、發展空間各個方面都優越於我們,曾經羨煞一眾同學。大家都覺得他不僅找到了一個穩定的工作。

今年,這位同學出現在我的辦公桌前。裁員,世界500強裁員。

曾經想象穩定就是一切,忽然發現一無所有。穩定的工作是一把雙刃劍。它帶給你安全感,也必然剝奪你的可能性。

所以說,那一份你曾以為驕傲的穩定工作,其實限制了你的可能。

穩定的工作,不是一份保障,更是職場的陷阱。

03.

曾經我們羨慕的銀行業,也開始面臨變革。一個朋友,六年前在銀行後臺做會計,四年前面對銀行業務萎縮的嚴峻局面,大量的後臺人員都要衝向前線,於是他也就隨之轉崗,成為了一名業務員。

那一天我們吃飯的時候,他不無焦慮地說,如今的他處於35歲這個尷尬的年齡,卡在上不上下不下的年紀,他發現自己除了銀行業務之外,當年學的企業財務知識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了,如果哪一天這個飯碗再也端不穩了,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當人工智能都開始淘汰華爾街的交易員了,未來哪有什麼工作是穩定的呢?

所以,我們在挑選一份工作,和規劃自己職場路徑的時候,或許我們應該多想想如何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變得稀缺,變得有話語權。

別傻了,根本就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

04.

有一個朋友,原本在安穩的體制內工作,突然有一天辭職不幹了。自己打碎了所謂的“鐵飯碗”,反而四處求職。你是不是也很好奇: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想一想,體制內工作穩定,相對輕鬆,不用擔心被辭退或者發不出工資,最起碼五險一金能正常交,福利待遇也不錯。

可這一切都有個前提,那就是你得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行,否則你會過得很“憋屈”!

環顧四周,絕大多數同事都是家裡有房,或者家庭條件較好,父母有能力資助買房。對於他們,工作就是找件事做,打發時間。

而對於窮二代,工作就是衣食父母,是你全部開銷的唯一來源。錢少這在平時還好辦,大不了省吃儉用。可問題是上有老下有小,父母生病你怎麼辦?沒房子孩子上不了學你怎麼辦?……

雖然你工作賣命、加班加點,但由於機制的原因,工資不可能大幅提升,更不可能翻倍。不知道的人,以為進入體制就能當官發大財,說起來滿滿都是豔羨。每月精打細算,看看當月生活費夠不夠,只有自己知道這生活過的有多苦逼。

正如,他所說:“在體制內的這幾年,我是很穩定,但看不到希望。”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應當擁有一種自覺的危機感。通過努力和勤奮,讓自己更與眾不同,更稀缺,更重要,更有影響力。

穩定的工作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帶給你安全感,也必然剝奪你可能性。

別傻了,根本就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

05.

所謂的穩定,正在困住你的生活和未來。

10年前,100萬元算是一筆鉅款。但在今天,100萬元在一線城市連一套三居室的首付都交不起。

所以剛剛升到副科的同學抱怨:“這幾年工資確實也漲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感覺還是缺錢……”

“是啊,工作是穩定,但是錢越不經用。”

他現在的工資是月薪5000多,加上獎金、補助、各種雜七雜八的補貼,一個月到手大概也就7000多。這對於一個還著車貸房貸、養著兩個孩子的男人來說,談何容易。

他自然覺得艱難。時常感嘆:“後悔了……但年紀大了,還能去跳槽去哪啊,走也走不了了……”

風險少,意味著增幅少。增幅少,意味著敵不過通貨膨脹。敵不過通貨膨脹,意味著財富的貶值和資產的虧損。

穩定的工作,也意味著你穩定的窮著。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應當擁有一種自覺的危機感。通過努力和勤奮,讓自己更與眾不同,更稀缺,更重要,更有影響力。

別傻了,根本就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

06.

馬雲曾說:“從來沒有一種工作叫錢多、事少、離家近。”

十幾年的時間,曾經最大的手機制造商諾基亞已經倒閉了、蘋果已經出到X了、90後都被視為中年人了、華為清退35歲員工了、自媒體人一年賺幾千萬已經是常事了、不少90後都已經融到了第二輪資金……

任何企業所面臨的都是充滿競爭的環境,一旦企業無法持續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無法適應快速變換的市場環境,無法應對市場中存在的各種未知的風險,終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對於企業而言,本質上不存在穩定的可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會毀於一旦。

企業為了能更好地應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就需要有不斷優化的內部競爭機制來篩選適應不同發展階段的精英和人才,任何想安逸、想得過且過的人,都只能儘早地被列入等待淘汰的“黑名單”。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也沒有一勞永逸的安穩。

生活是自己的,奮鬥也不是為了別人,拼搏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只有每天進步才是最穩定的生活。

——李尚龍《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

工作穩定,這個詞聽起來溫情脈脈,但是背後充滿了風險。世界五百強,大型國企、風投高科技、BAT……哪一個穩定,不暗藏殺機。沒什麼,世界本來就這樣,壓根就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

別傻了,根本就沒有什麼穩定的工作

有位辭職者的感言是:穩定,其實就是不穩定。真正的穩定,不是你在一家單位有飯吃,而是你足夠牛,不論走到哪裡都有飯吃。這應該是對穩定工作,最為精闢的解釋了。

面對競爭激烈的職場,我們能所做的就是努力和勤奮,學習和知難而進。為自己賦能,令自己更與眾不同,更稀缺,更重要,更有影響力。一個不可替代的你,終有一天會比誰都“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