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非遗,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金凤

豫见非遗,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金凤

马金凤,女,汉族,1922年11月出生,一级演员。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

5岁时,马金凤随其父崔合利学唱河北梆子,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她又跟随当时的名师分别学习了祥符调、豫东调和豫西调的唱法;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曾得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具体指教,并被梅兰芳收为弟子。马金凤是豫剧“马派”艺术的创立者、“豫剧五大名旦”之一,有“洛阳牡丹”之誉。

豫见非遗,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金凤

马金凤的声腔以豫东调为主,融合了祥符调、豫西调的基本特点,具有高亢、明快、清新的特点。其演唱以小嗓为主、大嗓为辅。声音坚实、柔韧,吐字清楚;表演细腻、洒脱、生动逼真。她根据自身条件和剧种的地域特征,在唱腔上采用词密腔简的基本方法,并使用“规整、对称的上下韵”“舒展跳动的小花腔”“大段词从容地贯连”“小叠句轻快地垛唱”等多种节奏型演唱,使得旋律、节奏简朴、简洁,唱腔丰富、多变,雅俗共享。

豫见非遗,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金凤

豫见非遗,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金凤

1956年,马金凤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主演《穆桂英挂帅》获演员一等奖;1958年、1982年、1985年,江南电影制片厂、香港金马影业公司、河南少林影业公司、西安电影制片厂先后将其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拍成戏曲艺术片;1983年,她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为中组部直接联系的专家);1994年荣获“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1998年,她主演现代戏《情系小浪底》获河南省第七届戏曲大赛荣誉奖。同年,应邀赴台湾讲学;2004年,她被文化部授予“表演艺术成就奖”和“终身艺术成就奖”;2011年被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组委会授予“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2013年,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马金凤不仅是豫剧艺术的实践者,而且也是豫剧艺术的传承者。她身体力行不断培养新人,其弟子多是不同时期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如:马春荣、杨素贞、秦秀真、韩培玲、许青枝、王文慧、孙爱珍、柏青、周桦、耿海堂、赵晓梅、娄玉凤、刘海燕、路艳菊、温秀英、秦晓萍、岳爱金、关美利、刘素芹、杨晓青、陈培、康侠、游琳、刘冰、李焕娜、吕伟伟、刘雯卉等。

豫见非遗,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金凤

豫见非遗,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金凤

豫见非遗,豫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金凤

原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审核:荆书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