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毛筆寫成了《論持久戰》,揚工匠精神,學徒三年只能打下手


中國是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不斷開拓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傳承體系,而維持這個體系正常運轉的工具便是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

“文房四寶”中毛筆居首,因為毛筆最能彰顯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也是最重要的譜寫歷史的工具。

毛筆是中華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幾千年以來,它為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蒙恬被中國毛筆制筆匠人譽為祖師爺,其隨從劉寅世代繼承了蒙筆技藝,延綿不絕,傳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文化中具有豐富內涵與傳統手工技藝融合發展的載體。

千年技藝,無限傳承。一支毛筆技藝精湛,承載了歷史賦予的不同使命,經過歷代文人墨客之手始終是妙筆生花,它由128道傳統工藝製作而成,她從公元前約201年走來,這就是被漢高祖賜封的“汝陽劉”毛筆。

河南汝陽項城縣的汝陽劉毛筆,是文化部確定的毛筆行業中唯一的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是河南省重點文化企業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還是光輝燦爛的寶貴文化遺產。圖片是第67代傳承人劉建飛先生。

汝陽劉傳統工藝制筆的特徵,主要體現在對“三義”、 “四德”的追求,“三義”是指筆要達到“精、純、美”,“四德”為“尖、齊、圓、健”。為了保證毛筆質量,學徒三年內只能打下手,不得制筆。

西安事變”之後,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了共同抗日,紅軍改稱八路軍。但國民黨仍然堅持 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立場,對陝北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共產黨仍處於十分困難的境地。

在這困難之際,陝北延安的周恩來副主席囑託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的 同志,到國統區購買一些毛筆來,以應革命之需。

老家汝陽的“民國四公子”張伯駒先生不辭勞頓,回到項城老家,購得一箱汝陽劉上乘毛筆,千方百計轉送到延安,交到周恩來手裡,此前毛澤東用汝陽劉毛筆寫就了《論持久戰》等革命論著

這是在中國文字博物館銷售的汝陽劉毛筆【《布衣鏡界》關注百姓生活 弘揚傳統文化,原創作品,歡迎評論、收藏,嚴禁轉載,點擊“關注”二字,您就能查看我之前所有內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