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樓市最大的機會在哪裡?

粵港澳大灣區:樓市最大的機會在哪裡?

“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方案,很有可能在未來兩週內公佈。

這將是2018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其重要性將超過海南的“自貿區+自由港”的建設。原因很簡單,“粵港澳大灣區”體量實在太大了,一降生就是世界級的。

這裡說的“世界級”不僅僅指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還包括金融、航運、貿易、科技、高等教育在全球灣區裡的地位。

因為本號定位侷限,我們節選樓市來看一下,樓市最大的機會在哪裡?

粵港澳大灣區:樓市最大的機會在哪裡?

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是中國城市化最大的熔爐,也是匯聚外來人口規模最大的區域。廣東公佈的官方人口是1.13億人,但根據推算,廣東實際生活人口在1.32到1.4億之間,而且高度集中在大灣區的9個城市。

大灣區屬於廣東的9個城市,被廣東官方分為三個組——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在這三個小圈子裡,人口增長最好的是“深莞惠”。拉長10年,觀察一下9個城市的“小學生人數”就一目瞭然了。表面上看,廣州小學生在四個一線城市裡率先突破了100萬,但事實上廣州增速並不快,其基數一直很大。

2010年到2016年廣東所有城市“小學生人數”的變動情況,在這6年裡深圳增長了47%,惠州增長了33%,東莞增長了34%,而廣州、佛山、肇慶分別增長了17%、17%和-3%。珠海、中山、江門的增幅是:23%、22%、4%。

換句話說:珠三角9城市裡,人口增長最慢的板塊是“廣佛肇”。這可能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粵港澳大灣區:樓市最大的機會在哪裡?

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機會,是深圳帶來的,而不是香港、廣州。原因很簡單:深圳目前才是“大灣區”最大的人口、資金增長中心,而且由於深圳面積狹小,資源必須外溢。

對於廣州來說,面積很大,很多區域還沒有發展起來,能外溢的能量不多。香港那邊,因為匯率等原因,資金其實是流向歐美的,迴流內地的很少。看看李嘉誠家族的資金流向,就明白了。

深圳在2016年底,曾出臺了“深圳市住房建設規劃(2016-2020)”,這份文件值得細讀。在這份文件裡,深圳預計在“十三五”期間(2016-2020),全市住房總需求約180萬套,其中,購房需求約70.8萬套,租賃住房需求約109.2萬套。

期間深圳的住房供應量有多少?說出來嚇人:只有65萬套!其中“力爭新建商品住房批准預售與現售30萬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供應35萬套”。

180萬減去65萬,還有115萬套房子從哪裡來?當然只能靠周邊城市。

對此,深圳官方已經直言不諱,多次表態要跟周邊城市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最近有消息說,深圳又在跟東莞、惠州商談,仿照“深汕(汕尾)合作區”搞兩地合建的開發區。這類開發區,一般會有配套的住房。此外,深圳還希望沿著連接東莞惠州的地鐵線,建設一些能安置深圳居民的小區。當然,這涉及到落戶、教育和納稅等諸多問題,需要協商。

115萬套房子,每套住4個人,就是將近500萬人。而這,僅僅是“十三五期間”。

事實上,過去幾年東莞、惠州、中山都有相當比例的房子,被深圳人買走。據統計,2017年惠州的房子58.6%被深圳人買走,東莞的房子57.3%被深圳人買走,中山的房子51.4%被深圳人買走。

由於缺乏便捷的“通勤方式”,絕大多數臨深區域的購房行動,都帶有投資性質。如果深圳連接上述城市的地鐵、大橋能通車,這些房子就可以真正發揮居住功能了。

下面這份表格,列舉了深圳跟東莞、惠州之間準備在未來對接的地鐵線,其中連接東莞的有10條線,連接惠州的有3條(注意,尚未確定)。至於深圳中山之間的“深中通道”則有望在2024年通車。“深中地鐵”雖然尚未規劃,但這個概念已經被兩地高層關注了。深圳目前的市長,此前就是中山的市委書記。

粵港澳大灣區:樓市最大的機會在哪裡?

想想看,當500萬深圳人真正住到東莞、惠州、中山,這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一個真正的、高度互動的城市群就誕生了。其中帶來的商業機會將非常巨大。

粵港澳大灣區:樓市最大的機會在哪裡?

深莞惠軌道銜接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