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衛華勇營偷襲了北洋軍及海關屬軍火庫,對清朝戰敗有無影響?

劉中元字立虎

首先,要了解威海衛華勇營情況,以及他們參加了哪次戰鬥,還有他們在戰鬥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在甲午戰爭後,威海被日本人佔領,但是英國人也看上了威海,就在1898年,與清政府在北京簽訂了中英《租威海衛專條》,威海衛被英國強租。威海衛租借成功之後,就成為了英國的遠東海軍基地。在當時,英國的殖民地遍佈全球,沒有多少兵力駐紮在威海,而又不能不駐軍,因此,英國就準備在中國徵召士兵。最早的華勇營組成人員,為英國人從香港上海等地招募的,後又在當地招募,但是人員並不充足,而且,清朝時期的中國人,對當兵並不熱衷。於是,英國人就採用“高餉”的方式,吸引士兵。

軍餉高,對於當時很多連飯都吃不飽的中國人來說,是很好的謀生途徑,因此吸引了眾多人參加。報名的多了,英國人對士兵的要求也上去了,這批精選出來的士兵,平均身高五英尺七英寸、胸圍三十五英寸,在當時“ 東亞病夫”的華人中,算是強健的一群人。人數大約千人左右。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作為英國軍隊駐紮在中國的部隊,一百多名華勇營士兵也加入英軍參加了戰鬥。

侵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而只有100多名的華勇營士兵,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最開始是作為苦力的存在,在泥濘的土地上,為八國聯軍拉大炮。之後協助俄軍對清軍駐守的東局子軍火庫發動攻擊,後又受命為德租借商鋪滅火,並清剿滲透到租界附近的清軍及義和團狙擊手,可以說,哪裡需要打雜的,就去哪幫忙。

在之後的戰鬥中,華勇營的主要任務還是拉大炮,後來“華勇營”協同日軍敢死隊,攻破天津城牆,華勇營可以看作是去送死的。“華勇營”進行的最後一場戰鬥是將大炮拖上城牆,協同美軍攻擊紫禁城,又是拉大炮的任務。進了北京城後,華勇營的任務是給英國人站崗放哨。

華勇營看上去參加了不少戰鬥,但是,實際上,有仗打的時候,華勇營就是送死的炮灰,沒仗打的時候,華勇營就是打雜的苦力。對於清朝的戰敗,主要還是八國聯軍跟清軍、義和團戰鬥,送死跟打雜的華勇營,起不了什麼作用,沒有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