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裝備不是甲午戰敗藉口,清軍陸軍裝備比日軍強!

在甲午戰爭中清軍一潰千里 ,李鴻章把失敗的主要原因歸之於武器裝備落後。

他辯解: “中國限於財力,拘於部議,未敢撒手舉辦,遂覺相形見細。”因此, 戰敗的原因是“ 固由眾寡之不敵, 亦由器械之相懸 , 並非戰陣之不力也 。”

其實清朝的陸軍裝備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並沒有不如日本。甚至可以說比日本人略勝一籌。

武器裝備不是甲午戰敗藉口,清軍陸軍裝備比日軍強!

一,槍支質量。淮軍在洋務運動以後即70 年代以後 ,淮軍陸軍主要配備的槍支種類為英國的馬梯尼 ,法國的哈乞開斯 ,德國的老毛瑟,美國的林明敦。到甲午戰爭前夕 ,甚至有些部隊還裝備了更為先進的後膛連發槍 ,主要槍種有奧地利的曼利夏和德國的新毛瑟和中國仿造的快槍等 。

日軍方面 , 當時其陸軍使用的主要是國產的青銅炮和村田式單發槍,只有少數部隊裝備了村田式連發槍 。性能上遠不如中國進口的西方新式連發槍和後鋼槍。

二,火炮方面。 淮軍主要有英國的阿姆斯特朗式還有德國的克虜伯式後膛炮 , 到1884年淮軍配備的後膛鋼炮已達 370多 門 。另外,到甲午戰爭前 , 江南製造局共造出後膛大炮145門 , 大部分用來裝備了淮軍。淮軍火炮中 ,有一部分還是西方剛發明的速射炮 。

日寇全軍擁有的野炮不過 300 , 數量更比清軍少得多

武器裝備不是甲午戰敗藉口,清軍陸軍裝備比日軍強!

三,彈藥是否充足?談及彈藥問題,總是讓人感覺是否像海戰那樣沒有彈藥,能給淮軍和“大清”留一絲體面?答案是不能的,我們的彈藥很是充足。舉個例子,在平壤戰役中,我們每個人裝備150發子彈,日軍是每人8發。到最後連李鴻章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說“再發再棄,令我寒心”。清軍是在資敵呀!

武器裝備不是甲午戰敗藉口,清軍陸軍裝備比日軍強!

簡要地對比“大清”和日本陸軍的裝備,我們的陸軍裝備是進口的,日本確是國產的居多。所以清朝的戰敗絕不是因為裝備太差,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