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的恐懼,李世民對秉筆直書的遺禍千年!

玄武門之變的恐懼,李世民對秉筆直書的遺禍千年!

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弟逼父親奪得皇位,這場政變違背了封建禮制,因此李世民揹負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千方百計要洗刷這場政變帶來的消極影響。李世民發現要使得天下人不懷疑他的皇位的合法性,就要篡改歷史,在貞觀十六年和十七年要求觀看他的起居注,並指導修史人員該怎麼寫歷史,下達了皇帝的最高指示按照周公誅殺管蔡來美化他的這段歷史。李世民的這種行為給後世歷史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

玄武門之變的恐懼,李世民對秉筆直書的遺禍千年!

從史學發展來看 ,前四史各成一家之言受到人們的讚譽。唐後,正史為各代史館專修 ,這種讚美之聲卻不多見了。史館所修的正史已成了只說帝王一人的官樣文章了。這種做法顯然和寫史的本意大相徑庭,一切唯上和一切為了皇上變成了統治了史館的所有修史領域的唯一指導思想。

官修史書的缺點:

第一 ,無法秉筆直書。真是歷史的最基本要求。史館修史的主要史料來源就是起居注和時政記。這類史冊原本為史官專事記錄,待皇帝死後再編為國史。史官的這種特權是任何人都不得干涉的。但自史館建立之後,史官的特權卻受到了帝王和史館的雙重千預。唐太宗、明太祖還是其他帝王 ,表面上都贊成史官"是非善惡皆當明白直書",可是 ,一旦史官真的秉筆直書了 ,帝王們又心虛得很 ,再三提醒史官要"不書吾惡,記聯功業 ",並直言要史官刪改不利於自己的記錄。

馬屁精的史館"高職人員"則乾脆以防史料外洩為由,把起居注等編撰權抓到了自己的手中。有點良知和學識的史官剛一提筆 ,就會有鋪天蓋地的提醒。

第二 ,毀書。史料取捨原是史官修史的一項基本功,但自從監修們在史館內提倡忠君為上以及政治取士的思想後 ,史料取捨就變成氣味很濃的政治活動了。例如清修《四庫全書》徵書 12000餘種 ,但到修成時約近萬種書籍被悄悄處理了。

玄武門之變的恐懼,李世民對秉筆直書的遺禍千年!

實行一人獨斷修史事務,使得歷史的"真"蒙上了塵埃。

從此,很多帝王們和所謂的熟讀歷史的繼承人就要求要回避自己和前任那段見不得人的歷史。

然而,朗朗乾坤豈能是一人所能夠左右,歷史的真相、帝王的豐功偉業和千古罪孽一定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李世民雖然是玄武門之變上位而後篡改歷史,但是他還是一個好皇帝,是一個天可汗!然而歷史還有一些帝王他們妄圖掩蓋真相,或許他們不懂或者不願意做那些真正為老百姓的事情,而以為靠滿朝文武的歌頌(乾隆)就是偉大的千古一帝,實在是可笑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