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三年,牛熊拐點快來了嗎?

股災三年,牛熊拐點快來了嗎?

MSCI

曾經因多次闖關失敗,A股入摩卻成為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坎。然而,經過了這些年的努力,A股入摩最終成功,而隨著5月份最後一個交易日的結束,A股市場正式納入至MSCI新興市場指數之中,這也是A股逐漸步入國際大舞臺、走出世界的重要舉措。

需要注意的是,原本在今年5月中旬,MSCI公佈的半年度指數成分股調整結果中,合計有234家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但從目前公佈的結果來看,納入A股的名單或為226家,而對於部分長期停牌、任性停牌的上市公司卻遭到了剔除。由此可見,對於停牌問題,MSCI的重視程度還是非常高的,而這也是未來名單調整的關鍵所在。

根據安排,今年6月1日起,MSCI將納入中國A股的初始因子為2.5%,而今年9月,納入因子將會提升至5%。可以預期,隨著A股正式入摩,未來A股吸引外資的能力會越來越強,而市場可能帶來的新增流動性補充預期也會越來越明顯,對於長期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的A股市場來說,也是一個直接性的利好。

A股正式入摩,這確實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但,與此同時,步入今年的6月份,同樣也是股災三年的重要時間點,而在不經意間,2015年6月的A股市場股災風波已經經過了三年的時間,而三年後的A股市場狀況,也發生了較大程度上的改變。

其中,股市破淨股數量驟然增加,滬深兩市破淨數量達到百家以上,這也是股災三年、熊市三年以來的市場現狀。但,與前幾輪大熊市底部狀況相比,破淨股破百家的水平,加上低價股數量的大幅增加,也許也是股市步入熊市尾聲的重要信號。

再者,則是股市系統性風險得到快速降低,市場估值泡沫得到大面積壓縮。時至目前,無論是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還是A股市場的平均股價,均出現了大幅度地下降。其中,以滬深主板為例,目前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經接近歷次大熊市底部區域的水平,而估值壓縮力度越大,股市投資風險也會不斷降低。

此外,則是此前轟轟烈烈的高槓杆工具基本上遭到了市場大面積清理,而以往“成也槓桿,敗也槓桿”的市場狀態也基本上成為了歷史。不過,對於A股市場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問題依舊普遍存在,而股票質押新規、資管新規等重要舉措的先後出爐,實際上也意味著金融市場去槓桿化的過程仍在延續,而抑制資產泡沫及防風險、守底線仍然是當下國內金融市場的政策定調方向。

步入6月份,或許會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甚至可能會成為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實際上,回顧2000年以來的A股市場,在部分年份中,6月份往往也會成就一個行情的轉折點。

其中,2001年6月,A股創出了2245點新高水平,但隨即開展了長達四年時間的大熊市行情;2005年6月,股市創出998點新低,但隨後卻開展了一輪大牛市行情;2010年6月下旬,股市完成了階段性急跌探底之後,隨即開展一輪中級反彈行情;2013年6月下旬,股市創出了1849點市場底,成為了前一輪大熊市行情的調整最低點,而後逐漸回升,完成最後的牛熊拐點確立過程。至於2014年6月,則是上一輪熊市行情的終結時間點,同時也是當時牛熊拐點的重要轉折點,隨之而至的,則是一輪轟轟烈烈的槓桿牛市行情正式啟動。

由此可見,對於6月份的A股市場,確實值得觀察,而經過了三年熊市行情之後,A股入摩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的契機,而股市可否在6月份完成關鍵性的行情拐點,就頗具看點。但,對於A股市場的大熊市築底過程,我們仍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而對於A股市場而言,急跌並不可怕,最可怕的往往是股市持續陰跌的過程,這也是熊市末期最煎熬的過程。

經過了多年的努力,A股市場最終成功入摩,這確實是一件標誌性的事件。在實際情況下,雖然A股入摩初期,新增流動性湧入規模可能相對有限,不足以對A股存量資金博弈環境構成太大的影響,但這還是一個新的開始,而隨著A股市場逐漸開放、外資資金對A股市場的適應程度不斷提升,未來外資佈局A股市場的進程有望進一步加快,這也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不過,對於金融市場的持續開放,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而在市場不斷開放、准入門檻不斷放寬的過程中,我們更需要做好充分的風險防禦能力以及危機應急準備,這樣才能夠更有自信迎接外資資金的投資佈局,把A股入摩的積極性得到充分地發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