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哪來的底氣挑戰全歐洲?原來是靠他們

世人皆知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軍集結了190個師,3800輛坦克,7200門火炮,60萬輛汽車和5000架飛機,共計550萬人,發動了侵蘇戰爭,行動代號“巴巴羅薩”,為期四年的蘇德戰爭就此開始,蘇聯方面則將這場戰爭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

德國哪來的底氣挑戰全歐洲?原來是靠他們

過慣了西歐生活的德國兵對蘇聯鄉村近乎原始的狀態非常吃驚

五百多萬軍隊,確實是個難以置信的數字,應該是把負責後勤,包括醫護人員、伙伕、馬伕這些人員都算進去了,真正在前線戰鬥的部隊也就150萬人左右,不過即使這樣也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希特勒當然不會傻到只派德國人去打仗,為數眾多的盟國和僕從國就是希特勒敢於在打敗英法之後,繼續挑戰蘇聯這個巨人的底氣。

德國哪來的底氣挑戰全歐洲?原來是靠他們

尤其是可怕的路況,簡直是噩夢

二戰時的德國,不只是有德國本土的6000萬德國人參與納粹的戰爭,還有戰前吞併的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

德國哪來的底氣挑戰全歐洲?原來是靠他們

還有不少阿拉伯人、卡爾梅克人、印度人甚至蒙古人加入德軍

除了日本和意大利兩位盟友,德國還有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僕從國,如果說匈牙利、保加利亞這些東歐國家追隨德國是因為畏懼蘇聯,英法的保證又是一紙空談,為了自身安全也就只好加入軸心國,那麼北歐國家追隨德國恐怕就有種族主義的意思了,當然也有芬蘭這種跟蘇聯不共戴天的。

德國哪來的底氣挑戰全歐洲?原來是靠他們

芬蘭人強悍的戰鬥力常常令黨衛隊都佩服

值得指出的是,德軍在歐洲不少國家都招募了志願兵,挪威、瑞典、芬蘭、丹麥、法國、比利時、荷蘭都有為數不少的志願者加入德軍,武裝黨衛隊第5裝甲師就基本上由北歐志願者組成,所以也叫“維京”師。

德國哪來的底氣挑戰全歐洲?原來是靠他們

武裝黨衛隊第5裝甲師徽章

歷數一下德國的僕從國們:

匈牙利: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羅馬尼亞: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

保加利亞: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

斯洛伐克(傀儡政權):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南斯拉夫(政變後被德軍佔領):1941年3月25日加入,1941年3月27日退出

克羅地亞(傀儡政權):1941年6月15日加入

芬蘭和西班牙算是德國的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泰國只是名義上的盟友,維希法國也只能算傀儡政權。

德國哪來的底氣挑戰全歐洲?原來是靠他們

被盟軍俘虜的德軍士兵,明顯是東方人,《登陸之日》的創作來源之一

可以看出,歐洲泰半已落入納粹之手,大量僕從國的軍隊為德國提供的強有力的支援,戰績比較突出的是西班牙、芬蘭,其中西班牙雖只有一個師參戰,但戰鬥力之強令蘇軍也驚歎,比較無語的是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這兩國的軍隊在東線戰場也有不錯的表現,但後來在布拉格的戰鬥中,這兩國因為是世仇,居然扔下蘇軍自己掐了起來!至於意大利那“呆萌”的戰鬥力就更不用提了,坑德國人那是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