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原來是這個意思

清明節來了,最為人所知的一首《清明》詩,就要拿出來說一說了。為什麼要說呢?因為很多人對這首詩產生太多誤解了。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以為清明瞭,祭拜祖先,掃墓啦,所以喜歡把和首詩和緬懷祖先放在一起。其實不是的啦,詩的開頭就講了“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個指的是清明時節,二十四節氣的清明時段(包括清明和穀雨)而已啦,通常這個時候天氣也是比較多雨的,雨呢也不會很大,但經常下個不停。所以,首先要明確,這首詩和緬懷祖先沒有半毛錢關係。

震撼!“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原來是這個意思

杜牧清明詩

“路上行人”指的是什麼人?有不同見解,有人說是遊玩的遊客,有人說是去掃墓的人,有人說是詩人杜牧自己。我敢肯定,講的就是杜牧本人。他為什麼會“欲斷魂”呢?不是感念親人難受的丟了魂啦。其實就是因為趕路,又碰巧老是下雨,即使戴著斗笠蓑衣,也免不了一身溼透啊。你說難不難受?難不難受?詩人就是詩人,說話比較文藝,所以就“欲斷魂”了。

“欲斷魂”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杜牧有自己的目的地嘛,一心一意魂牽夢繞盼望早些到達。可是呢,這下雨的鬼天氣,你說影響不影響?影響不影響?不僅影響了行程,而且全身溼透,好麻煩啊,真可謂欲速則不達啊,所以,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杜牧真不想繼續前進了,魂斷了算了。

大家知道,清明這個時段,老是下雨的話,天氣還是偏冷的,還有一些冷空氣對吧?會感覺寒冷啊,加上全身溼透,是不是更加冷啊?換成是你,你最想幹的事是什麼?找個地方避雨啊,換一身乾衣服啊,吃吃飯填飽肚子,喝點小酒暖暖身子啊。恭喜你,杜牧和你一樣,也是這麼想的。

震撼!“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原來是這個意思

清明

剛好有個牽著家畜的小孩遠遠的走來,大概是要牽回家吧。杜牧就跟小孩打聽,哪裡有酒家啊?

你知道杜牧是怎麼打聽的嗎?用手比劃的,你信不信?以前孩子能讀上書的不多,何況是牧童。語言交流不是很方便,因為多數的人只會本地方言呀。所以呢,杜牧就比劃著肚子餓了,問哪裡有好吃的?而這個孩子呢,也是用手比劃的,因為他不懂官話。

所以我們看到後面倆句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借問”就是藉著手勢和對方聽不懂的語言來交流。小孩呢,也當然只能用手勢遙指,指一個方向給杜牧了。小孩指的方向呢,近的有杏花,後面模模糊糊的有一些房子,像一個村莊,意思就是順著有杏花的這個路過去的意思。

很多人到最後了,都還在探討杏花村在哪裡呢?這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啦,哪裡有什麼杏花村呢?如我所說,就是小孩指的方向,近處是杏花可以辨認,假如幾百米遠的話,估計也認不出那是杏花。再後面隱隱約約有房子能看到的樣子,僅此而已。

這一篇,我估計有可能是史上最全面的一次解釋了,而且最接近原意的解釋了。我想,讀過這首詩的人很多,可是這麼去研究詩的意思的人,則幾乎很少。不是我吹牛,確實就是如此。

震撼!“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詩原來是這個意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