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一整年,為何存額還是負數,你的工資都去哪了?

現在這個時代,是消費時代,滿大街都是消費的套路,商家的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各種大牌產品,各種高品質生活講的天花亂墜,誰不想過過整天吃吃喝喝的日子,只是普通的工薪階級真的能那麼隨心所欲嗎?生個病,中產家庭迴歸赤貧;買套房,永別了自由,餘生獻給房貸......

辛辛苦苦一整年,為何存額還是負數,你的工資都去哪了?

買買買沒關係,但你最好在買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存款,拉進購物車之後不要急著付款,都說要理性消費,這第一步,就是要省下不必要的花銷。要記住,沒有任何商家會做虧本生意,那種發放只有湊單才能使用的優惠券,是促使你購買那些本來並不需要的商品,確保你的單次消費就足夠高。

因此,你看似用更低的價格購買了某些商品,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佔便宜,而多半這種促銷活動中都是以衝動消費結束,等你的消費衝動被理智沖淡,回過頭來,這時你才發現當初只是想買一件東西,現在卻多了這麼多。

辛辛苦苦一整年,為何存額還是負數,你的工資都去哪了?

所有理財專家都會告訴你:記賬是理財的第一步。但是時時刻刻拿出手機記賬實在是一件反人理的事情,現實中很少有人能將每筆消費都記錄下來,可能第一次第二次你還能興致沖沖的發個朋友圈,但這麼繁瑣的事你還能堅持多久呢?可不要小瞧人的惰性!與其去記每筆的消費,不如先將那些非日常的額外消費記錄下來,像不常買的奢侈品、偶爾的聚會大餐、名牌服飾等等。

比起記賬,數錢會來得更明瞭,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有兩三個銀行賬戶,還有三四張信用卡,而這每個賬戶中有多少錢,很少有人能記得清楚,“反正遲早要花出去”,抱著這種觀念,也沒有太在意存額,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一邊喊著窮,一邊卻又不知道自己的錢都去哪了,可以說是“佛系理財”了,最容易導致的結果是,買了份長期理財產品,暗暗等著悶聲發大財,卻發現下個月的房租還沒預留,然後開始抱怨沒錢,窘迫的度過下一個月......

辛辛苦苦一整年,為何存額還是負數,你的工資都去哪了?

最簡單直接的方案是正兒八經把自己每個賬戶的餘額列出,然後,日常開銷、短期理財預算和長期理財資金分在三個賬戶中,這樣,起碼你可以知道自己有多少錢,是不是真正的窮人。

如果有多餘的資金後,就可以根據情況給自己投入長期理財產品了,車子、房子、結婚、寶寶的開銷等等,最好能未雨綢繆,存入期限明確,而且收益有保障的產品上,比如銀行定期理財,留出一部分預算,買好保障生老病死的保險。投資絕非一朝一夕的事,理財也是,最考驗的就是耐心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