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鴿”正面襲粵 多個站點超歷史實測最高潮位

颱風“天鴿”正面襲粵 多個站點超歷史實測最高潮位

廣東全力抗擊“天鴿” 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颱風“天鴿”於23日12時50分在珠海金灣區登陸,登錄時中心最大風力14級,並遭遇天文大潮不利組合,橫門、三灶、南沙、赤灣等多個珠三角潮位站超歷史實測最高潮位。省防總繼續維持防風Ⅱ級應急響應,防風抗災工作正有序進行。

領導重視科學指揮

颱風登陸前,正在北京開會的省委書記胡春華、省長馬興瑞多次就颱風防禦工作作出批示指示,要求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各市主要負責同志要到一線指揮,對防風措施再部署、再落實,實現預警信息全覆蓋,全力轉移危險區域群眾,做好颱風、風暴潮、強降雨及其引發次生災害的防禦工作。颱風登陸後,胡春華書記又迅即作出批示,要求各市注意防止次生災害,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對臺風損壞的電力等基礎設施要全力搶修,儘快復通。

23日上午,受胡春華書記、馬興瑞省長委託,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前往省防總,通過視頻連線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陽江等市,傳達貫徹胡春華書記、馬興瑞省長批示指示精神,部署落實防禦工作,強調各地要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全力轉移危險區域群眾,有效防範風、雨、浪、潮、洪各類災害風險,確保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少春率領工作組趕赴江門台山等地督導防颱風工作。副省長、省防總總指揮鄧海光在省防總指揮相關防禦工作。

風、雨、浪、潮疊加多個站點超歷史實測最高潮位

颱風“天鴿”正面襲擊珠江三角洲,帶來嚴重的風、雨、浪、潮影響,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移速快,且近海加強。“天鴿”進入南海後,移速在25公里/小時以上,部分時段超過30公里/小時。“天鴿”22日上午以熱帶風暴強度進入南海後,24小時內風力從9級猛增到14級風力,颱風強度從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到強颱風。二是風力強、海浪大。珠江口兩側沿海市縣出現了10級~14級、陣風15級~17級大風,珠海桂山島錄得最大陣風66.9米/秒(17級),最大平均風41.7米/秒(14級)。颱風經過的我省中東部海面和南海北部海面也出現了10級~14級大風,上述海域出現了6.0-10.0米的狂浪到狂濤區。三是暴潮增水高。珠江口沿岸出現50-210釐米的風暴增水,23日14時,東莞泗盛圍站潮位2.68米(超警戒潮位78釐米),廣州南沙站潮位3.13米(超警戒潮位123釐米),中山橫門站潮位3.03米(超警戒潮位103釐米),珠海赤灣站潮位2.49米(超警戒潮位94釐米),上述站點均超歷史實測最高潮位,超100年一遇。四是降雨強度大。粵東、珠江三角洲和粵西市縣出現了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22日08時到23日16時,有1個氣象站錄得累積雨量超過250毫米,67個氣象站錄得100毫米-250毫米的累積雨量,江門台山廣海鎮錄得全省最大雨量356.2毫米。

4個督導組在防風一線督導檢查

省防總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逐地檢查基層值班和防禦措施落實情況,通過視頻指導有關地區做好防禦工作。省防總派出4個督導組在珠海、中山、江門、陽江等地檢查指導防禦工作;啟動成員單位聯合值守並組織了水利專家團隊在省防總值守,實時會商研判風情、雨情、水情發展態勢和工情險情,提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為基層搶險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指導。省應急辦、省三防辦、氣象局利用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平臺向8個地市全網手機用戶發送預警短信。

4萬多艘漁船回港避風

全省各有關地市和部門積極開展防禦工作。珠海、中山、江門、深圳市啟動防風Ⅰ級應急響應,廣州、陽江、東莞市啟動防風Ⅱ級應急響應,佛山、茂名、湛江、惠州、汕尾市啟動防風Ⅲ級應急響應,汕頭、潮州、揭陽、雲浮市啟動防風Ⅳ級應急響應。全省40856艘漁船全部回港避風,22212名漁排人員全部上岸避險,轉移人員278944人,關閉旅遊景點220家,疏散及安排行程變更遊客58949人。

據氣象部門預報,“天鴿”將繼續向西偏北方向移動,穿過江門、陽江、雲浮、茂名,23日半夜移入廣西境內。23日到24日,珠江三角洲和粵西市縣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其餘市縣有大雨到暴雨。省防總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繼續密切監視風雨水情,切實做好強降雨及其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防禦工作,千方百計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粵水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