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父親,講述每位父親背後的故事


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馬上父親節了,讓我們致敬父親,講述父親的故事。

家住北京朝陽的王力,自己現年64歲了,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和三個孩子的爺爺了,可是,在家裡,他還是孩子,因為他還有一個88歲的老父親。每天天氣好的時候,王力都會推著老父親出來曬曬太陽。老父親雖是88歲高齡,可身體很好,胃口也不錯,他經常跟鄰居說,自己能活這麼久,多虧兒子媳婦照料的好。

72歲的李建國是一位老紅軍,他有四個兒女,但都沒有和他一起居住,現在年紀大了,雖然兒女很孝順,但還會經常感到孤單,這時候李建國就會想起他的老戰友,他的願望就是能和戰友們再一起喝一頓大酒。


75歲的但老爺子是個閒不住的人,年輕時但老爺子是單位的高級技工,一把好手藝,從單位退休下來之後,手藝再也無發揮的場地了,老爺子不愛玩牌和下棋,就自己在路口支了個攤,給人修車子,兒女勸過他,讓他在家好好歇著,家裡也不缺錢。但老爺子說,這個不是為了賺錢,就是想自己找點事做,人不能閒,閒會生病的。

66歲的郝利民年輕時在工地上幹活被石板砸斷了一隻胳膊,但他沒有從此消沉,自己苦學了用一隻手編籮筐的技能,每天在集市上賣自己編的籮筐。郝利民說,兒子家不太富裕,自己還能勞動,賺幾個錢自己養活自己,不給孩子添麻煩。

方大爺是村裡為數不多會寫毛筆字的人,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會寫毛筆字。方大爺家裡以前是富農,從小就讀過私塾,練過毛筆字,現在村裡有個紅白喜事,鄰居們都是找方大爺寫聯子。方大爺唯一的一個兒子,在幾年前外出打工時不幸遇難。

自從兒子和女兒一家人都在城裡安了家之後,徐大爺和徐大媽就從農村搬到城裡和孩子們一起生活了,但在這裡徐大爺沒有老夥計一起玩了,只能每天和徐大媽去逛市場,他們說,城裡什麼都貴,幾個豆角就要幾塊錢,在家裡自己種的都吃不完。徐大爺現在沒事就愛研究哪個商場搞促銷。

退休後的韓國志今年71歲了,前年兒子把他接到太原照看小孫子,今年小孫子上了幼兒園,韓國志每天的任務就是接送小孫子,不接送時,他就會來到小區門口的小公園裡,看其他人打牌下棋,有時他也會參與幾把,但不敢戀戰,怕太投入耽誤了接孫子放學。

丁大爺是一位退休的機關幹部,他不願和兒女一起生活,他說,幾十年的機關工作把他捆了太久,現在退休了,再也不用壓抑自己了,想玩就玩,想去哪就去哪,孫子孫女也大了,不用他幫兒子去照顧。現在丁大爺過得很瀟灑,經常會跟老年旅遊團,國內國外去旅遊。


年輕時就有文藝才能的陳海,今年76歲了,兒子做生意,兒媳婦在家做全職,所以孫子也不需要陳大爺去幫忙看護,他每天就拿著他心愛的小提琴來到公園,一拉就是一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