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張垣」夜襲懷安城暨懷安城解放(下)

烽 火 張 垣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不忘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張垣方誌按公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以饗讀者。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張家口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許多重要戰役和事件。今天張垣方誌向大家推送夜襲懷安城,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烽火張垣」夜襲懷安城暨懷安城解放(下)

夜襲懷安城

13日1時30分攻城開始,偵察小分隊在副參謀長蔡洪恩率領下,迅速抵近城牆,於城東南角文昌閣西側搭雲梯登城。滅敵哨3人,登城告成。隨之,第一步兵連在連長李同垂、指導員肖友良的帶領下,迅速登城,一槍未發佔領了文昌閣,敵人一個班在熟睡中被俘。爾後,一連指戰員分城上、城下兩路速向東門進攻。同時,第二、第三步兵連即刻登城,第二步兵連在連長曾子仁、指導員張雨帶領下,沿城牆向南門進擊,第三步兵連在連長蘭丘海,指導員宿秀帶領下於突破口西側下城,沿城腳也向南門進擊。3時,兩個連分兵合擊,協同作戰,順利攻佔了南門,全殲守敵。爾後,二連從南門向西門推進。三連沿南大街向十字街穿插。此時,一連在殲滅敵巡邏隊之後向東門發起攻擊。經激戰,奪取東門,殲敵大部。殘敵退至東門北側,負隅頑抗。一連留一個班依託東門有利地形,警戒北門之敵,其餘沿東大街向十字街進攻。

「烽火張垣」夜襲懷安城暨懷安城解放(下)

夜襲懷安城

4時,二連向西門守敵發起猛攻,敵軍從北門調1箇中隊前往增援,進行反衝擊。二連戰士毫無懼色,沉著應戰,依託有利地形,居高臨下,組織火力,投擲手榴彈,與敵激戰。6時,二連佔領了西門,殲敵一部,殘敵倉惶向北門龜縮,二連立即下城,沿西大街向城中心進擊。此時,一連攻孔廟受阻。連長李同垂重新組織火力,集中手榴彈壓制孔廟守敵火力,再次發起衝鋒,全殲守敵,敵指揮部被除。

7時,一、二、三連,分別從東、西、南三路會攻玉皇閣制高點守敵。敵無信心固守,遂向北門潰退,二、三連即行追擊。接近北門時,敵以火力阻擊,一連在回殲東門北側之敵後,也轉攻北門。龜縮於北門之敵,仍負隅頑抗。二十團重新部署兵力,由二、三連從正面攻,一連從東西兩側攻,敵軍傷亡很大,狠狽出城北逃,四連在連長李振玉、指導員華洪恩指揮下,在城外阻截,又殲敵一部,戰鬥勝利結束。共殲敵450餘人,獲各種槍支300餘件以及彈藥和軍用物資批量,懷安城解放,這也標誌察南戰役拉開序幕。懷安工委進城,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群眾擁上街頭,歡欣鼓舞,慶賀勝利。

「烽火張垣」夜襲懷安城暨懷安城解放(下)

夜襲懷安城

戰鬥結束後,部隊打掃戰場,維護社會秩序,民主政府向群眾宣傳中共的抗日主張,將敵糧倉存糧賑濟於民,屆時出現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爭入伍上戰場的動人情景。

14日,二十團在民兵配合下,分幾路掃除懷安城周圍之敵,攻克了小屯堡、頭百戶、大莊科、王虎屯、右所堡等10多個據點,殲敵百餘人。5月17日凌晨,二十團與從張家口來犯的400多名日軍和大量偽軍在俞家屯展開激戰,一天的激戰,先後打退了敵人5次進攻。

18日,新華社以“冀察軍區我軍光復懷安”為題發了重要消息。電文如下:(新華社晉察冀18日急電)我冀察軍區部隊於本月13日晨攻入懷安縣城(張家口西南80裡)與敵人進行激烈巷戰,將守敵消滅,殘部突圍逃竄,我軍當即將該城完全佔領。群眾興奮異常,自動幫助拆毀城牆,並熱烈歡迎我民主政府入城進行善後工作。(完)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軍事志》《懷安縣誌》《張家口地方史》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