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為什麼要與四川分開?

熟悉而且又陌生的人

最先想要把重慶和四川相分離是在1997年通過重慶直轄的決議,能有這個決議是通過黨中央,國務院經過從多方面考慮才給予通過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種考慮。第一個就是四川省的人口過多,當時的人口就已經達到了1.1億,並且四川省的面積很大,有57萬平方公里,直接管轄的地級市政區有23個,縣級鎮區有221個,是我國管轄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單位最多的省份,本身就不便於進行有效的管理。第二個就是為了三峽工程的建設和三峽庫區移民的統一安置。第三個當然就要說重慶自身的地理位置,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因此,它完全具備獨自發展的能力和條件,要充分發揮它的中心城市的功能,利用他的區域優勢來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重慶,簡稱巴和渝,位於中國西南部,是四個直轄市之一,也是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的金融經濟、物貿物流、科技創新和航運中心,也是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最大的工商業城市,看到這些年重慶的發展,可以說重慶和四川分離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南充身邊事

歷史上,重慶與四川多次分開。最近的一次是在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了將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合併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同年,重慶直轄市政府成立,其中很大原因是重慶在西南地區的經濟地位愈發突出、具有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作用。

1、歷史上“巴蜀”是分開的

眾所周知,巴蜀、川渝都是重慶和成都的合稱,但是追溯歷史,可以發現重慶和四川其實並不是一個整體。在春秋戰國時期,四川屬於蜀國,而重慶屬於巴國,這兩個小國並不和睦,直到北方的秦國吞併,這兩個地方才合到一起,成了一對兄弟。

2、由於地理環境差異大,重慶和四川獨立發展

四川地區的經濟核心地帶主要是岷江沿岸的成都平原地區,是傳統意義上“天府之國”的精華所在。重慶地區則主要是以嘉陵江、烏江與長江交匯處的長江河谷地形為主,東南有武陵山,東有巫山,北有大巴山,是名副其實的山城。

具體來說,川東南與渝西地區的低山丘陵與不甚寬廣的長江水域顯然限制了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導致重慶與四川之間並不能同身處於四川盆地內部城市一樣產生緊密的聯繫,因而產生了相互獨立的發展傾向。

3、從通商口岸到陪都,重慶的地位愈加突出

在民國之前,重慶還沒有建市,是歸屬巴縣(川東地區)。由於被迫開放通商、經濟發展迅速,1929年重慶從巴縣分離,正式建市,行政上歸屬四川省,甚至成為過四川省的政治中心,四川省長行署、省長公署、督軍公署、省政府都曾先後在重慶設立。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將首府從南京遷往重慶,並於1939年,將重慶升格為甲等中央院轄市(即直轄市),劃離四川省,最後通過法律的形式將其確立為永久陪都。在此期間,

有數以萬計的企業、學校都搬遷至重慶,重慶一度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4、為方便管理,重慶重新劃歸四川

建國初期,重慶作為當時西南剿匪工作的大後方——西南軍政委員會的駐地,繼續保留著中央直轄市的地位。然而,隨著大西南的格局日漸穩定,軍事管理讓位於行政管理。1954年以後,重慶重新成為了四川省下的副省級城市。

5、重慶經濟發展迅速,升為直轄市

改革開放後,重慶再次依靠沿江的優勢地理區位,站在了經濟發展時代的橋頭,當時財政已經接近四川省的1/3,為避免造成省會權限集中,國家設立重慶為計劃單列市,賦予其單獨的經濟政策,

財政收支直接與中央掛鉤,後來便直接將重慶設為直轄市。

其實,重慶與四川的分離並非只是簡單的行政區劃問題,而是蘊藏著深刻的地域文化原因。四川與重慶所處的位置看似相隔不遠,實則差異巨大,兩地擁有完全不同的地理區域環境,分享不同的經濟中心。

如今,兩地的民眾在各自的區域文化認同上十分獨立

,不難發現,重慶人並不十分樂意被別人以四川人統稱,行走在重慶街頭的美女更願意被稱呼為渝妹子而非川妹子,也許現在劃分安排更貼近民情民俗。

哪座城市將率先成為我國第5個直轄市?2018年的房價還可能降回10年前的水平嗎?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讀!

金十數據

重慶和四川分開這是是一個歷史必然問題,具體原因如下:

四川省人口太多,市區縣的管轄是政府工作的大問題,城市管理對於一座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管理的好就會加快城市發展,管理不到位會直接影響城市發展。

四川省面積太廣,人口太多,以至於很多城市被邊緣化,被邊緣化的城市發展緩慢,直接影響整個省份的經濟發展總量。

但就目前而言,把重慶分離直轄並沒有解決城市邊緣化問題,劃入重慶的城市發展越來越好,未劃入重慶的邊緣化更加嚴重,川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重慶市有明顯的區位和政治優勢,經濟體量靠前,設立直轄市後能夠輻射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重慶市經濟體量綜合實力超越四川省省會城市,長期居省內第一位置;重慶市直轄,成都可以肩負起省會城市的職責。

重慶市人口密度達到直轄市城市人口設立的標準,畢竟人口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設立重慶為直轄市不會影響四川省行政版圖。

關於重慶和四川分開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三峽工程的移民搬遷,這一個問題直接推動了直轄市的設立進程。

【渝城視】為您解答川渝城市熱點話題,如果喜歡,請記得關注!


城事觀

重慶直轄以前的老四川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當時四川人民有一句老話“除了俄羅斯,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還沒我國的四川省大”。當時的四川無論在國民生產方面,還是歷史人文底蘊方面都有足以自豪的資本。可大有大的難處——當時的四川面積大、人口多,以致於四川省內較為邊緣的城市出現了發展滯後的情況:川西的甘、阿、涼,川東的涪、達、萬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現發展滯後的現象。

在邊緣城市發展滯後的同時,省會成都和嘉陵江、長江交匯處的水陸碼頭重慶的發展勢頭卻相對迅猛,尤其是重慶的經濟體量甚至漸漸超過了省會成都。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將重慶設立為計劃單列市——所謂計劃單列市是指在行政區劃上仍屬於省轄市,但在國家計劃中列入戶頭並賦予這些城市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重慶在行政區劃上隸屬於四川省,但在經濟發展上直接由中央管理並被賦予了一定的省級行政單位的權限。中央希望以此來帶動重慶以及鄰近的川東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峽工程的啟動為重慶直轄又提供了一個契機:就當時而言長江三峽正好位於四川、湖北兩省交界處,中央希望以三峽工程為契機在解決下游洪澇自然災害的同時也一併帶動庫區的經濟發展,以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當時的現實卻是位於庫區的川東地區在四川省內屬於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這裡距離省會成都的距離是相對比較遙遠的。在這樣的局面下中央決定設立重慶直轄市並將川東的萬縣、涪陵等地一併劃歸重慶市管轄,希望以此帶動川東地區的發展。

重慶直轄不是重慶自己所能決定的,也不是四川所能決定的,而是中央基於全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統籌協調發展而做出的決策。儘管如今四川省和重慶市在行政區劃上早已正式分家,但兩地的飲食習慣、傳統戲劇、地方方言、風俗習慣都大同小異,事實上很多外省的朋友依然習慣性地稱重慶及其轄區內的萬州、涪陵等地的人為四川人,而這些地區的人在外省朋友面前也一般不會刻意強調重慶和四川的區別。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家住成都附近,在重慶讀大學,在重慶與四川分開之前,老四川真的很牛的,當年我的地理老師曾說,四川擁有兩個全國特大城市,一個重慶,一個成都,言語中透著驕傲。1997年重慶直轄以前的四川,擁有超過1億人口,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面積達到57萬平方公里,管轄過23個地級行政區,221個縣級行政區,真可謂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1997年重慶直轄,我剛參加工作兩年,還聽到過不少“傳說”,有的人說重慶越來越強了,想自己分家單過了,有的說四川省很不情願等等,但這些都是坊間傳言,重慶為什麼要直轄,要與四川分開,應當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這是國家的戰略決策,不是重慶的意願,也不是四川的意願,而是全國這盤棋的戰略決策。重慶是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城市,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帶之一,中游的武漢,下游有南京上海的引領,而上游經濟實力要弱一些。重慶是長江上游的龍頭城市,重慶直轄,就是要充分發揮重慶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帶動長江上游經濟帶和整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而從歷史上看,重慶曾為中央直轄市,在1983年被列為中國第一個計劃單列市,屬於副省級城市,直轄也理所當然。

重慶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東方IC)

第二:四川省管轄範圍很大,人口超過1億人,而且管轄著221個縣行政區,太多了,不方便管理,重慶從四川分離出來,也有這個原因在裡面。

第三: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峽工程。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大工程,有大量的移民任務,70%的移民任務來自原四川省的貧困縣,但四川省會城市成都市三峽庫區太遠,輻射不到。而同樣為特大城市的重慶,本身就在長江沿岸,離三峽移民區域很近,重慶有實力,本身也可以帶動三峽庫區貧困地區的發展,原本以重慶為省會設立三峽省,但最終決定設立重慶直轄市,1997年6月18日正式掛牌,這樣中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轄市就誕生了。

重慶夜景,中國最美的夜景之一(東方IC)

值得欣慰的是,作為原來老四川的兩座特大城市,這些年,重慶和城市的發展都不錯,依然是西南地區的兩座雙子星城市,重慶是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工商業中心城市,國隙際化都市,成都是西部中心城市,國家支持建設為國家中心城市,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城市。

從這份表中可以看出,2017年重慶的GDP達到19500億元,成都也達到13890億元,均入圍全國十強,依然是西南兩座雙子星城市。成渝不分家,並手齊發展!

其他原因,請條友補充,謝謝你的閱讀。


途蟲的百味人生

50年代重慶就是中國8大城市之一,當時經濟總量佔四川70%,那時的四川貧窮落後,成都更是弱小貧困,國家為了讓重慶帶動四川經濟發展,將重慶劃入四川,經過幾十年對四川財政貢獻,終於扶貧壯大了四川,也讓弱小貧困的成都發展壯大了,如果當初重慶不劃入四川,可以肯定今天的四川就是貴州水平,今天的成都就是貴陽水平,為此四川和成都應該感謝重慶幾十年的扶貧和無私的幫助,1983年四川貧困的永川地區8個縣劃歸重慶,讓當時重慶人均GDP從劃入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7.9%到劃入後低於全國平均水平7.3%,直到1996年重慶人均GDP才從新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這是重慶又一次扶貧四川地區作出的貢獻,1997年又劃入四川三個地區22個貧困區縣,讓重慶人均GDP又一次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7.8%,直到2013年才再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這是重慶第三次對四川地區扶貧作出的貢獻,去年重慶人均GDP不但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2%,甚至重慶人均GDP超過了一萬美元,而可憐的四川人均GDP幾乎還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99383446

重慶不願也四川分開,但是,中國要建直轄市,直轄市不可能包括四川省,究竟是重慶捨不得四川,還是四川捨不得重慶,各種說法都有,我覺得還是分開為好,雖然,兩個地方都帶有明顯的川味,但是,分開以後才說明重慶是重慶!四川是四川!重慶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西南地區起著很多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一來,重慶似乎變小了,不夠重慶的運轉。但是,四川是不是還是原來的大四川呢?除了‘’天府之國‘’成都還保留著川味外,那些四川省的地方似乎越來越大了,很多四川人都不認識原來的老四川了,大家都承認四川人多,在哪裡都可得見四川老鄉,四川人嘛?翹舌音,打夥夥,這不僅代表原來的四川人,也是接納外省人的天下,都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四川人,所以,在哪裡都可以碰見四川人了。這年把四川人的GDP達到了3萬多億,重慶也提高到了2萬多億,而且,兩個地方的增長速度都走到了中國的前列,不過,兩個地方的優勢互補卻是別的地方不可比的。


6353902879

重慶為什麼要有四川分開,這肯定是國家戰略了,因為國家有重大的工程要上馬,那就是國家的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建設與開發,以及長江三峽沿岸移民的搬遷安置工作。



1997年6月,四川的重慶市,四川的涪陵市,四川的萬縣市,四川的黔江地區等四個地級以上城市,共計三十八個區縣市,人口超過三千萬,土地八萬多平方公里,一起劃出四川,一起成立新的重慶市,其國土面積,相當於中等省級規模,比中國臺灣省的國土面積還大多多,與中國浙江省國土面積不相上下。


分開以後的新重慶市,也有二十年了,其經濟水平仍未達到在四川省內城市的時候,我們知道重慶曆史最好水平是在1989年,重慶屬於四川省內城市的時候,其gdp僅次於北京和上海,為全國第三大城市,因為重慶在四川省內城市四十多年,四川舉全省之力,把四川的重慶市把造成為國內舉足輕重的工業魅力城市,四川長安汽車,四川嘉陵摩托,重慶鋼鐵廠,以及一大批軍工企業,安排在了山城重慶。

由於重慶是國家計劃單列市,其收入不需要上交四川,而是國家直接管理,所以四川的重慶實力超過了商業消費城市-省會城市成都。 重慶分出四川以後,省會城市-成都才得以邁開步伐,僅用了十幾年就一躍成為新一線龍頭城市,其城市實力和規模及繁華程度位列中西部城市之首,僅次於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反而重慶,仍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的1989年,所以我們衷心的祝願新重慶加油,加油,加油。



見解派

重慶為什麼要與四川分開?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說是水到渠成,到了該分開的時候自然分開,就像近些年來,山東一直在醞釀青島直轄一樣。

解放前,1932年,國民政府把首都遷往洛陽,西安作為陪都,1946年,都城重新遷回南京,當時的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和重慶一起作為陪都,陪都它具有雙重身份,戰時的首都,平時的陪都,也就是副首都,或第二首都的地位。1939年,重慶成為國民政府院轄市,也就是直轄市。(1941年到1945年,重慶還作為韓國的臨時政府所在地)

1949年重慶解放之後。重慶一直作為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1952年,川東川西,川南,川北溼地合併為四川省。兩年之後,重慶與四川省合併。重慶劃歸四川省管轄。

1996年,四川萬縣,涪陵,黔江,三個地方交由重慶市代管。第二年經過全國人大批准,重慶正式直轄。直轄以後的重慶是由原來的重慶,涪陵,黔江。萬縣共同組成新的直轄市。

重慶從四川分出去,那是因為過去就有兩次直轄的歷史,再加上當初重慶的工業發展也不錯,它的經濟各方面體量,在當時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再加上成為直轄市之後。各種政策會進一步向直轄市傾斜,同時他的權利也更大。可以自己決定很多事情。不再由四川管,就像一個爸有幾個孩子,一個孩子發展的好了,他肯定不願意吃大鍋飯。所以重慶分出去是必然的。

有部分朋友說重慶是幫四川扶了貧,我不這樣認為,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黔江涪陵萬州沒有歸重慶管的時候,重慶是歸四川省管的。後來這三個地方和重慶一起組成的重慶直轄市。也就是說,他們是重慶直轄,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沒有誰幫誰扶貧的說法。

如果這三個地方沒有併入重慶。那麼重慶現在依然是四川省的一個市。在重慶被四川分出去之前。重慶直轄的歷史,大多數情況下是發生在解放前。根本不是現在意義的直轄市。當家作主的人都變了。


其實我和這個世界不熟

關鍵原因是為了三峽工程需要。

共和國曆史上,如何安置好三峽移民,對於三峽工程順利實施至關重要。當時主要有三峽省和重慶直轄兩大方案,就是前者大意是把湖北宜昌附近地區與今天渝東北渝東南地區組成省,後者就是今天的重慶直轄,各有優劣。方案的一次關鍵取捨是一次調研還是報道,帶回了一張光盤,內容是宜昌附近地區部分群眾的生活狀況,引起了很大震動,甚至有幹部感嘆“沒想到共和國建立這麼多年,還有群眾***”。於是決定選擇後者,由重慶直轄後擔負起安置好移民的重任。查閱“三峽省”可以瞭解當時的取捨情況。

重慶直轄後各區縣是否發展得比四川臨近重慶幾個市好?答主很肯定地表示:不。固然,直轄有體制優勢,因此重慶主城九區加璧山區這十個區中的幾個區發展很快,至於其他區縣,趕四川幾個地級市差得遠,特別是南充、廣安;很明顯,地級市實力雄厚,資源、幹部都不是幹部級別高配的重慶其他區縣能比的。對此有懷疑的答友可以實地看看,不要偏信網上的宣傳。

網上還有一個爭議比較多的問題是成都與重慶誰更好。客觀說來,仍然是成都好,在輻射範圍、大學、旅遊資源三方面優勢很大;成都輻射全川,有川大、電子科大、西交、西財,有武侯祠,且可以通達九寨溝、鶴鳴山、青城山、都江堰等等,答主遇到的外國友人可以不明白重慶有什麼旅遊資源,但都聽過九寨溝或武侯祠。重慶唯一優勢在於直轄體制,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幹部原因,十層潛力大約只能發揮四層。這個問題的一個引申問題是春熙路與解放碑誰更好。答主表示:成都方面,紅瓦寺與九眼橋周邊比春熙路好,美女多,比如前幾年九眼橋那個新聞;重慶方面,長江大橋比解放碑好,氣勢雄渾。

以上點評不代表答主對任何地區有歧視或偏見。地區之間可以有客觀差異、良性競爭,我等草民尊重差異,希望兩邊都發展好,方便大家討生活、交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