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忙碌的不是慾望和追求,這只是結果

過去我們給親朋好友同學,親手寫一封信,扔進郵箱裡面,然後在未來的一兩個月之內,靜靜等待對方的回信。

後來逐步有了電報、電話和網絡,我們獲得對方回饋的時間從月,逐漸變成天,最後變成了秒。

讓我們忙碌的不是慾望和追求,這只是結果

我們上一次以傳遞內容為目的信件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一封幾百字的信件,傳遞的信息大約有幾k,郵局傳遞信件的時間,從幾天到幾十天不等。現在我們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將上百個G的信息,瞬間傳遞給對方,效率是信件的幾萬到幾百萬倍。

上面說的是我們的通訊工具的演化,人類通訊工具功率的進化史,就是我們由悠閒到忙碌的歷史。

過去人類社會是樹形的結構,能夠製造信息和發起連接的,是金字塔頂部極少數的人,而現在呢,每一個人都成為“麻煩製造者”,社會由樹形結構變成網狀結構。

之前我們主要接受來自“上級”的信息,而現在則是接受四面八方的信息,每個人製造的信息都鋪天蓋地地向每個人湧來,每個人都無限制的連接著每個人。

網絡讓每個個體成為這個世界的中心,工具的進步又讓精神和物質產品的生產加速,人的收入,卻逐漸拉開了差距。

翻開朋友圈,滿世界的人都比我幸福,比我有錢,比我有才華,比我有時間。我就是那個最不幸,最沒錢,最沒才華,最忙碌的人,我相信不止我一個人有這種感受。

這就是落差,生活落差會帶來的壓迫感,壓迫感促使人去努力,去創造。每個個體在創造過程中,會讓社會動一發而牽全身,這樣的個體創造者越來越多,大風來了,每一片樹葉都會搖曳起來。

所以這個邏輯是:通訊工具的頻率的提升,然後解放每一個個體,每個個體又相互影響,忙碌的生活就此拉開大幕。

未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的程度,應該不單單是金錢、房和車等物質條件,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也很重要。那些拿著高薪的“飛人”,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其實是被自己的人際網絡,牽扯著失去自己的時間,是另外一種貧窮。

是時候重新定義“財富”了,時間的自由支配權應該是重要的維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