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經濟“罪”在盲目克隆

近一年多來,“總部經濟”的概念及在此概念導演下的“總部基地”實踐,得到了眾多政府高層、商界名流與大牌學者的呼應,而效仿性實踐則有如一夜春風吹散各地。最近,人們對此也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典型的看法是:“總部經濟”將導致城市間的惡性競爭,進一步加劇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在筆者看來,總部經濟與總部基地並無“罪過”,“罪過”在於一些地方的盲目“克隆”

總部經濟“罪”在盲目克隆

應該看到,引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國經濟,渴望有新的經濟概念。就像企業一樣,要不斷地創造新產品。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如果不及時創造新的經濟概念,開發新的經濟形態,就難以創造有持續發展力的經濟後勁。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大量引進、借鑑西方先進的市場經濟的理念和具體做法,但是如果始終跟著西方走,始終跟著發達國家模式走,中國就無法超越。西方沒有總部經濟,並非中國就不能先提出來並非中國就不能搞起來。

總部經濟”概念並非空中樓閣,空穴來風。

今天,計劃經濟模式已遭到了廣泛的批判與摒棄。的確,計劃經濟模式對於新的市場經濟有很多的不利因素,但是也使各地城市特別是北京這樣的城市,沉澱了大量的總部經濟資源,而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又使新的總部經濟資源倍速增長。可惜的是,這種資源如散兵遊勇一般散落各地。“總部經濟”這種新經濟概念,準確地說是新的經濟形態,就是要整合自然狀態下的總部資源,使之聚合裂變。這些早已存在的總部經濟資源,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整合,實際是一種浪費。正如總部經濟的創始人許為平所言:規模才能產生效應。

目前,中國有若干大的宏觀經濟區域,包括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區域中心,我們再也不能粗放型地發展我們的區域經濟了,而要去提升,去細化,形成更多的更微觀的區域經濟。可以說,“總部經濟”是大區域經濟中具有典型性的一種細化經濟。這種細化的區域經濟對於一個城市經濟的提升,對城市規劃建設的佈局,對科技園區發展的創新,對政府招商引資思路的改變,都會帶來新的思考。另一方面,統一規劃建設的總部基地將大大壓縮投資成本,提高性價比。最主要的是,在總部基地這樣開放的“經濟共同體”裡,將形成多元文化進而企業間不可避免地產生新的碰撞、聚合或裂變。

“總部經濟”發軔於北京。有人擔心“總部經濟”會進一步加劇城市間、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可能是覺得北京佔據天然優勢,大量的總部資源將向北京集中。

總部經濟“罪”在盲目克隆

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企業總部是否向北京遷移,企業自會根據市場戰略佈局對科技、人才、信息資源的需求及管理成本的比較等因素,作出理智的判斷,決不會因為北京是首都而盲目遷移。實際上,自從北京提出發展“總部經濟”以來,天津、廣州、深圳、上海、杭州、重慶、西安等城市都在躍躍欲試。這說明總部經濟是有層次的,在地區中心城市有其存在與拓展的合理空間,並非北京一地可以獨有而北京也不可能吃獨食。

其實,對於總部經濟來說,擔心的不是應不應該探索發展的問題,而是怎麼發展的問題。據知,北京總部基地產生著不可抗拒的效應,激起諸多城市的興奮,各地來訪者或懇請前往指導的,不絕於道。如此景象,令總部經濟倡導者的許為平欣然,他也樂意把他對總部經濟理念與總部基地實踐的思考亳無保留地與其他城市共享。但同時,許為平對一些地方的哄而起,特別是那些“克隆”式的做法心有所憂。

筆者最近在採訪許為平時得到的忠告是:“一定要把總部經濟這個理論、理念吃透,並以企業服務為最高準繩,去做你的規劃和設計,去營造與本地區相適應的新的總部基地,你才會成功;如果照搬照抄,那失敗的可能性會很大,因為中國的首都只有一個。3無論如何,一個新事物的產生會遇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觀點,這很正常。總部經濟是一個全新的經濟理論,總部基地也

總部經濟“罪”在盲目克隆

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實踐,需要不斷成熟和提高,最終才能夠成為一種成熟的經濟理論和經濟行為、經濟模式與經濟形態。在這個過程中,會暴露出一些不利因素,人們從不同角度也會提出不同看法,這都是自然的,而這些不同的看法與建議也將完善總部經濟及其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