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技”說起,哪家雲計算公司的CFO最值錢?

都說科技企業最值錢的是工程師,但在Marketing的時候,最值錢的可能是寫財報的CFO,妙筆生花包裝一個漂亮的營收數字,是各家雲廠商刺刀拼殺的秘訣。

從“財技”說起,哪家雲計算公司的CFO最值錢?

我們常見幾種標題:《微軟衝上雲端,營收規模超越亞馬遜》、《微軟戰略轉型成功,雲計算營收拉起股價》。華爾街的分析師也紛紛打出標題:誰才是No.1?

看起來亞馬遜AWS快要被微軟拉下馬,但細看微軟財報就能發現,這兩家都總部在西雅圖的企業,說的雲並不是一回事。

從財報信息看:2017年,微軟商業雲營收達到186億美元。這比同期亞馬遜AWS的175億美元,要略高一頭。

雲計算老大已經是微軟了嗎?!

怎麼算出來的?商業雲的概念包含了我們最常說的雲計算業務Azure,還有微軟雲化的商業軟件Office 365、Dynamics 365等。

妙的是,微軟每次只披露Azure的增速,一般是亞馬遜AWS的兩倍。但並不說Azure到底掙了多少錢,而是隻提供一個統一的數字—商業雲有186億美元。

按照我的推算,這186億美元中SaaS業務佔比非常大。微軟的雲基礎設施業務——Azure,按照我的推算應該在56億美元左右,其餘的130億則主要由Office 365、Dynamics 365等SaaS服務貢獻。

在這裡,給微軟CFO:★★★★★五星評級

=============Google的CFO來了==========

谷歌的策略非常有意思,特別是這幾天剛剛出來的消息:Twitter從AWS遷移到Google上了!

乍一看以為Google又成功搶了一個AWS的大客戶,但細看才發現Twitter只是把一些邊邊角角的業務遷了過去,而且是在Google的“大客戶營銷”策略下才遷過去的。

Google也從未公佈過自己的雲計算業務營收多少,只是在一次季度財報電話會上,Google CEO劈柴單獨說了一句,“BTW,我們的雲計算季度收入已經有10億美元了。”

華爾街瞬間譁然,Google雲計算業務2017年的收入不會已經有30億美元了吧?不過劈柴也解釋了一下,他說的一個季度10億美元,還包含了G Suite這類SaaS服務。

這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讓外界只能猜測了。我們估算G Suite付費企業客戶總量日前突破400萬,按照保守估計,這部分業務2017年營收要在15億美元左右。

那麼樂觀估計,Google Cloud 2017年的IaaS和PaaS業務營收大約為15億美元左右。

給谷歌CFO:★★★★(少了一顆星的原因:比微軟CFO膽小,應該把無人駕駛、VR等等都算進去的)

============IBM和Oracle的IR和AR方陣入場=========

IBM是雲計算市場上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不少硅谷的人覺得,IBM最大的成功在於有強大的投資者關係以及分析師關係部門,讓這家上個世紀的科技巨頭依然股價不掉,還讓分析師們都把對雲計算的定義修改為“雲計算+IBM在做的事情”。其中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還把IBM列在雲計算的全球第三名。

財報披露的,IBM 2017年雲計算業務營收170億美元,但預計其中絕大部分來自Private hosted cloud(私有託管雲)。

這家從前賣“盒子”的公司,現在把這項業務變成了“私有云託管”,俗稱的IDC機房託管。雖然該公司在很多雲計算榜單中的排名一直不錯,但是我個人卻認為其早晚要退出這個毛利率並不高的市場。

給IBM的CFO:★★★★

甲骨文向雲計算轉型較慢,但是該公司喜歡花錢買買買。

2017年,甲骨文雲計算業務營收大約為60億美元,其中SaaS業務營收大約45億美元,IaaS和PaaS業務營收大概為15億美元。

甲骨文的優勢在數據庫方面,這部分業務的營收可能在10億美元左右,而IaaS業務的業務為5億美元。甲骨文IaaS業務的毛利率大概為35%左右,SaaS業務的毛利率在60%以上,未來公司可能會把中心放在PaaS和SaaS業務上。

給Oracle的CFO:★★★★

===============鄉下人亞馬遜和阿里雲來了=========

這兩家中美雲計算的領頭羊,相比以上幾家來說,就像老實巴交的鄉下人:採用最保守的雲計算營收統計口徑,然後圍觀者發出“你們要被超過”的感受。個人觀點:這已經越來越不符合潮流,遲早得改。

2017年,阿里雲營收113億元,跟亞馬遜AWS業務一樣,也主要由IaaS和PaaS構成。雖然阿里巴巴旗下有類似釘釘這樣的SaaS服務,但並不含在阿里雲的營收範圍。

亞馬遜是全球雲計算領域毫無爭議的基礎設施領導廠商,這家廠商2017年的營收達到175億美元,基本上全是由IaaS和PaaS構成。

從其高管公開發言和開發者大會等場合披露的信息來看,亞馬遜AWS未來的重心肯定還在基礎設施領域。不過最近的收購攻勢幾乎都是衝著SaaS去的,在可見的將來,財報構成也會多元化。個人判斷,首先是微軟的財技對亞馬遜發起了兇猛的攻擊,亞馬遜不會坐以待辱。

給亞馬遜和阿里的CFO:★

=============中國市場方陣=========

中國市場更加撲朔迷離。比美國市場還看花人眼。

目前,除了阿里雲之外都沒有正式披露自己的雲計算收入,上市部分受到微軟的影響挺大,多數用了增長率數字。而未上市的,傾向於引用著各種分析機構推測的數字,或者給出一個細分市場的領先口徑。

財報披露,金山雲在今年第一季度營收4億元,同比增長56%。這其中,財報中特別提到了CDN對這4億元的貢獻。以此推測,金山雲的IaaS營收應該比重不大,CDN業務的佔比可能很高。

最近大家評價騰訊是很“投行”,財報中將支付和雲計算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業務合併披露,不提收入規模,只提增速,……不過,以騰訊的主要產品和廣告上推廣的案例來看,CDN和黑石物理機託管佔比應該不小。後者其實是個非常傳統的業務,如萬國數據、世紀互聯做的機房託管。主要是搬盒子的工作,毛利率不高。

綜上,看多了各家爭吵雲計算的排位,後來發現大家都沒錯,只是說的“雲計算”並不是一致的概念,所以扒一扒各家眼裡的“雲計算”包含了什麼,不包含什麼,正本清源還是挺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