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孫唐駿:汗水揮灑迎來豐收的青春

隨著夏天的到來,一年一度的夏收從南到北開始全面鋪開。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夏糧總產量為14052萬噸,比2016年增產131萬噸。2017年夏糧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3%左右,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夏收大忙時節,中國鄉村之聲特別報道《麥田裡的守望者》,關注那些麥收中的人和事,從一點一滴中感受中國鄉村發生的新變化。

胡倩、孫唐駿:汗水揮灑迎來豐收的青春

圖:胡倩(右)和孫唐駿(左)夫婦

每年麥收時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懷揣著期待、跨越千里、風餐露宿,開著農機追逐農時,走南闖北忙碌在田間地頭,用汗水和辛勞豐收著喜悅和希望,他們就是被人親切稱之為的“麥客”。今年,在陝西省潼關縣秦東鎮西敖村,出現了一對“90後”麥客夫婦,他們認真仔細、能吃苦,引起了當地人們的熱議。

胡倩:我們今年是第一次來。這邊的大爺,人都挺好的,就收這邊的麥田了,一天下來,可能好一點的話在2000塊錢左右。

胡倩是名90後。她有一個身份:麥客。這兩年,每到麥收時節,胡倩會開著自己的機械來回轉戰,陝西、山西多個地方的麥田裡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胡倩:到成都,到這個漢中這一塊,然後再到陝西,是收割這個小麥,然後9月份開始收水稻,從四川到雲南到廣西這邊,一年沒幾個月休息時間,基本上都在忙。

胡倩、孫唐駿:汗水揮灑迎來豐收的青春

圖:村民們查看機械收割的小麥

潼關的小麥成片,正是農用機械用武的好地方,雖然累,但是荷包滿了,胡倩很滿足。2016年,時年24歲的胡倩和孫唐駿喜結連理,他們在四川老家養過雞,賣過衣服,有了一定的資金以後,購買了拖車和收割機,像鎮裡其他的年輕人一樣,當起了麥客。

胡倩:我們倆我和我老公,老公專門開收割機,然後我就負責量一下田,聯繫下客戶,收一下錢。今年車太多了,生意不怎麼好,可能就是兩三萬塊錢,這一季都不錯了,如果收的話一天, 基本上一兩千塊錢吧。

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日難。胡倩說,當麥客以來,要感謝的人很多。

農戶王蘇友:我見這倆娃也年輕。出門這麼遠,他們從四川到這來給咱們收麥也是給咱們幫忙一樣,娃也能小,有點困難,咱自己收了,給娃們多介紹幾個生意。這倆娃人也挺好,活道的很。

在大家眼中,胡倩、孫唐駿這對麥客夫婦幹活仔細,有激情,能吃苦,就是莊戶地裡的人,這種感染力和親和力,是他們拿下一個又一個訂單的基礎。

孫唐駿:一天一直割的話大概就是八九個小時,一天下來到下午有點累。因為我們這個是貸款買的,現在還欠了一些帳,所以只要自己努力一下。

胡倩、孫唐駿:汗水揮灑迎來豐收的青春

圖:在地裡忙活的孫唐駿

長時間的站立,不停地勞作,對於很多九零後來說,想都不敢想,不過在胡倩和孫唐駿的眼中,大地是紙,機械是筆,他們揮灑的汗水,就是青春的書寫。

胡倩:趁現在年輕一點,多掙一點錢,以後生活條件也好一點嘛,晚上閒的時候多做一點,第二天熱一熱就吃了,然後像忙的時候24小時都不吃飯的,就車上備點乾糧,備一點水,就這樣就吃了。

潼關縣,北臨黃河,土質較好,晝夜溫差大,是小麥的優勢產區,每年都會有不少麥客開著機械前來收割,胡倩孫唐駿只是其中的一員。潼關縣農業局農機站站長鄭鑫說,麥收是關中重要的農事活動,麥客則是他們服務的重要群體。

鄭鑫:每年來我縣跨區作業的收割機有200多臺,我們對這些外來機手提供收割信息,幫助他們解決一些遇到的問題,同時我們還設立了24小時的值班電話,確保三夏工作圓滿完成。

“關中第一鐮”已經開鐮了,很明顯,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胡倩、孫唐駿:汗水揮灑迎來豐收的青春

圖:胡倩、孫唐駿夫婦走向麥田,那裡有他們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