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中國互聯網教母”張樹新

談到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一定繞不開兩個名字,張樹新和她一手創辦的瀛海威。

遠去的“中國互聯網教母”張樹新

二十多年前,互聯網的春風剛從遠揚美國吹入中華大地,大眾還不清楚何為信息高速公路,張樹新就已經將一塊亮眼的廣告牌矗立在中關村,“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從而啟蒙了國人有關“因特網”的基本概念。

因此,春風得意的張樹新被盛譽為中國“第一代織網人”、“中國互聯網教母”,然而當瀛海威燦然的煙火突然歸於寂滅後,她又被視為“中國互聯網的先烈”。

美國之行觸發互聯網“嗅覺”

從先驅變先烈,張樹新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有人扼腕嘆息,也有人說她的行為有投機色彩,但她個人始終認為是做的太早,步子邁得太大所致。“我做瀛海威,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遠去的“中國互聯網教母”張樹新

跟馬雲第一次出國見識了美國的互聯網,歸來後創辦了中國黃頁一樣,張樹新創辦瀛海威也是源於美國之行。

那是1994年的冬天,她和丈夫前往美國呆了三四個月,正是美國互聯網之風颳得最火熱的時候。在拜訪戴爾總部和Gateway時,她想要做一個全新的中關村銷售模式——直銷計算機,可是雙方沒談攏,因為這些公司不僅僅賣計算機,還以電腦為中心做網絡。她開始意識到有網絡服務這麼一回事。

真正使她投身互聯網行業的是同學的一個電話,用她的話說就是,“當晚就像開了天眼一樣,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是一場革命’”。當時她在入駐的酒店陸陸續續接到30多個同學打來的電話,詢問之下才知道這些同學都是遠程上網在班裡的一個BBS找到她的,整個晚上,她的耳朵裡都是E-mail、BBS這樣的新鮮詞彙。

如此一來,她突然就開竅了,想清楚了整個行業的大概樣子。

1995年初回國,她和丈夫一起把家當抵押給銀行,用700萬作為本金創辦了瀛海威,從做決定到開業,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這是國內最早提出在國際互聯網絡上提供中文信息、最先提供ISP業務的網絡商之一。公司名稱的來源,用的是“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的音譯名。

在當時國內普遍看不清互聯網架構的情形下,想要搭建起網絡線路談何容易,就連中國電信的網絡上也還沒有服務器做ISP。

可是張樹新這個人頗有大將之風,從小到大都是學生幹部的她,有主見也強勢,在中國科技大學讀書時成了第一位女學生會主席,是一位很風雲的人物。

不過生性愛折騰的她,哪裡會安於現狀,三年後,她跑去中國科學院高技術企業局戰略項目處寫了三年報告,又下海經商,開了一家叫天樹的策劃公司,很快就賺到第一桶金。

“信息高速公路”

既然互聯網是一片荒蕪之地,那張樹新就乾脆做這個“開荒牛”。她這個“開荒牛”做事,有點神通廣大的意味。

首先在開通網絡線路一事上就令人刮目相看。

當時瀛海威的機房就設在中關村南三街,但那會兒四環還沒通過中關村,中關村是個死角,根本就不通網絡。當她向網絡中心申請時,得知要讓郵電部去架線,而且可能要等兩年。

兩年的時間實在耗不起,張樹新就想著自己架設線路。為了符合法規,她著實下了一番功夫。盤算之下,發現機房離科學院當時的網絡中心只有800米的距離,而科學院不歸市政管,只要說服科學院往裡面架電線杆子就可成事。

要是其他人做這件事還不好辦,偏偏她是機關出身的,跟科學院行管局的人很熟,她將圍著研究所的圍牆架電線杆子連一條線到網絡中心的事全盤托出,行管局的人一聽,這合法,就批准了。於是,她就找人花半個多月時間,豎了18根電線杆子,連一條光纜到科學院物理所三樓,如此一來就可以用網絡中心的互聯網出口了。

這事辦成後,網絡中心主任當時傻眼了,就問張樹新是怎麼弄的,違不違法。她把證件網桌面上一放,豪邁地說“全部合法!”

遠去的“中國互聯網教母”張樹新

瀛海威早期的業務比較簡單,就是開了一個電子郵件的商務中心,將電子郵件與電腦搭在一起賣,同時賣調製調節器(modem)。

輝煌過後,鎩羽而歸

在張樹新一連串高調的宣傳後,那段期間瀛海威非常火,員工迅速增加到六七十人。此時不少投資人紛紛找上門尋求投資,後來與她糾纏多年的東興發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東興發集團的梁冶萍帶了幾個人到瀛海威,花三天時間聽張樹新說完構想,連賬都不看就隨即爽快投資五千萬。但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求控股。

看到此番利好前景,野心勃勃的張樹新自然不會錯過,更何況她此時心心念念著要建一個與中國電信並列的物理網,根本就不會想到控股的重要性。投完以後,他們夫妻倆的股份被稀釋到26%,這為後來的人事震盪、股權調整、業務重組等風波埋下火種。

投資人與創始人的關係,起初都像新婚夫婦般“情投意合”,只不過時間長了,多多少少都會有問題。梁治萍入股之初只擔任董事長,對日常經營完全放權,張樹新就高高興興地邁開步子大建特建全國網來經營。

一年不到,五千萬燒光了,到1997年還虧損一兩千萬,這時候她與東興發集團之間的關係產生了裂痕。次年,當張樹新以為咬咬牙就可以撐過去時,她被董事會清零了,只能離開。

多年後,關於這段歷史,她感慨道,“像個暴發戶一樣暴發,然後像彗星一樣就墜落了,就結束了。”

這樣的黯然出局,張樹新顯然是不服氣的,因此2000年又發生了一系列“鬧劇”。早已出局的她宣佈回購瀛海威,與新主人開始了一場明火執仗的股權爭奪戰。

只不過,這件事最後不了了之。如今,她從事著金融服務的工作,從新潤訊轉戰到盛華元通再到現在的聯合運通,成為掌舵人。

晃眼間,二十多年過去了,這位“中國互聯網教母”也成了被中國互聯網遺忘的人。對於這一點,她很坦然,“那不過是歷史的符號,像個墓碑一樣擺在那裡。”

也是,所有的故事,不管是披上勝利者的光環還是充滿悲情色彩,都不過是人生的一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