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梁平全域旅遊發展再登《重慶日報》

梁平

山水田園風光獨特,溪流、湖泊、稻田、荷塘、溼地、青山……各種形態的地貌相互交融,是梁平最濃的鄉愁之源,更是發展全域旅遊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潛力。

5月24日

《重慶日報》3版刊登

梁平全域旅遊發展記

看梁平如何暢通旅遊道路吸引遊客

打造精品景區留下游客

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梁平全域旅遊發展再登《重慶日報》

(2018年5月24日 《重慶日報》頭版導讀 刊登)

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梁平全域旅遊發展再登《重慶日報》

(2018年5月24日 《重慶日報》3版 刊登)

山水田園“種”鄉愁—— 梁平全域旅遊發展記

“上下田多如歷級,往來人盡樂深耕,遊蹤好是清和候,坐聽秧歌處處聲。”

梁平山水田園風光獨特,溪流、湖泊、稻田、荷塘、溼地、青山……各種形態的地貌相互交融,是梁平最濃的鄉愁之源,更是發展全域旅遊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潛力。

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梁平全域旅遊發展再登《重慶日報》

美麗鄉村宛如大地調色板

“旅遊因山水而興、因田園而靈、因文化而名。”5月16日,梁平區委書記楊曉雲稱,近年來,梁平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挖掘田園風光、農耕文明,突出農旅文旅融合,彰顯“山水田園·美麗梁平”魅力,打造“全域康養·四季度假”品牌,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加快建設區域旅遊集散中心和國際旅遊目的地,著力打造高品質旅遊。“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

今年“五一”小長假,梁平區接待遊客突破2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436.8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29.13%、286.64%。

暢通旅遊道路吸引遊客快來

梁平“一山兩水七分田”,方圓300平方公里的梁平壩子是巴渝第一大平壩。這裡溪流、湖泊交織,到處可見稻田、荷塘、溼地,正可謂沃野千里、萬石耕春,自古就是巴蜀糧倉、中國柚鄉、中國壽竹之鄉,素有“梁山熟,川東足”的說法,也有“小天府”“小成都”之美譽。

此外,梁平還有天下第一禪堂·雙桂堂、百里竹海·康壽福地、蜀道難·百步梯、巴渝傳統菜式·百年張鴨子等自然人文風物。同時擁有梁平竹簾、梁山燈戲、梁平木版年畫等5項國家級非遺項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梁平全域旅遊發展再登《重慶日報》

雙桂堂

“歷史文化的厚重與自然資源的美好,是梁平最靚的風景線。”梁平區區長蒲繼承稱,梁平歷史悠久、人文厚重、資源富集,旅遊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基礎紮實,前景廣闊,“要進一步盤活旅遊資源,暢通旅遊通道,讓梁平成為吸引遊客快進的旅遊目的地。”

梁平區位條件良好,距重慶主城1小時車程,到萬州機場、萬州港和忠縣港均半小時車程,境內渝萬高鐵、達萬鐵路、滬蓉高速、張南高速、G318國道、G243國道等陸路幹線交匯。

推進全域旅遊,基礎配套設施必須先行。梁平區立足已有交通路網基礎,正加快實施城區與景區之間、景區與景區之間的快速交通建設以及景區內部的慢行交通建設,著力構建便捷化、立體化、多樣化的旅遊交通網絡體系。

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梁平全域旅遊發展再登《重慶日報》

竹海之門的車道

去年以來,梁平區打通了從滬蓉高速梁平出口到百里竹海景區的20公里快速通道,車程用時縮短到半小時;從屏錦鎮天生橋到竹山鎮竹豐湖的25公里景觀大道實現了油化,路面由4米拓寬到7-12米;同時通往各景點的21條支線也全面開工建設,旅遊環線基本形成。

與此同時,以城區為中心,梁平建成了二環旅遊環線、正在建設一環旅遊環線,串聯起9個鄉鎮(街道)50餘處景點,暢通了城區與景區、景點與景點的道路。

此外,梁平區還因地制宜建設了一批停車港、觀景平臺和公廁,並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在旅遊領域深度應用,加快推進智慧旅遊建設,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治汙、保潔、改廁、美化為重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讓美麗鄉村處處可見。

打造精品景區留下游客慢遊

今年1月16日,梁平區彩稻空間、桂香天地同時開園。按規劃,梁平將形成以“柚香、桂香、稻香、荷香、漁香、竹香”為主題的六個人家。

“這只是‘雙桂田園·農禪福地’的一部分。”梁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梁平把建設雙桂田園綜合體作為“山水田園·美麗梁平”全域旅遊行動的重要支撐,整合雙桂堂、滑石寨、百年張鴨子、宏美達等文化、工業旅遊資源,推出梁平特色雙桂田園一日遊精品路線,發展鄉村旅遊,“最終建成國家5A級景區。”

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梁平全域旅遊發展再登《重慶日報》

雙桂田園·梵華禪境

與此同時,梁平正圍繞“百里竹海·康壽福地”的形象定位,著力將百里竹海打造成全國知名康養度假區、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學習安吉竹海建設的經驗,著力將其打造為踐行“兩山”重要思想的示範基地。

百里竹海距梁平城區36公里,集竹海、林海、湖泊、田園、峽谷、人文於一體,50餘個景點,域內有包括壽竹、白夾竹、楠竹等近100個竹類品種竹林35萬畝,是國內獨有的以壽竹為主的竹海景區,有“竹類博物館”“中國壽竹之鄉”的美譽。

6月8日,百里竹海旅遊度假區將掀開神秘的面紗,正式開園迎客。

“發展全域旅遊,集中力量把重點景區景點打造成精品景區,關鍵要留得住客。”楊曉雲介紹,梁平旅遊要抓住田園風光這個最亮眼的風景,充分挖掘田園風光、農耕文明、溼地資源,以雙桂田園、百里竹海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核心景區、以中國丘區城市溼地連綿體、雙桂湖國家溼地公園、中華·梁平柚海、蜀道難、百年張鴨子等為重點景區,以鄉村旅遊為補充景區,“以此實現核心景區為引領,重點景區錦上添花,鄉村旅遊百花齊放,讓梁平旅遊後發趕超。”

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梁平全域旅遊發展再登《重慶日報》

雙桂田園·滑石古寨的非遺表演

全域旅遊不是景區景點的簡單疊加,更不是全域開發,不能到處建項目、設景區。梁平區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把區域內的工業、農業、城市資源都作為旅遊資源,促進旅遊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滑石寨是古戰場遺址,後來成了光禿禿的小山包。現在,滑石寨修復了古棧道和塔樓,並將梁平抬兒調、癩子鑼鼓等6項文化遺產展演項目融入其中,成功創建4A級景區,有“小華山”之美譽,現在年旅遊綜合收入接近3000萬元。

雙桂田園以山水田園風光為依託,將雙桂堂作為景區核心點,融合非遺文化、禪宗文化資源統籌發展,建成具有休閒、康養、旅遊、教育等多種功能的國家非遺保護傳承基地和康養目的地。

共建共享樂了遊客富了群眾

要讓遊客行之順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娛之開心、購之稱心、遊之舒心,除了盤活旅遊資源,暢通道路,推進重點、核心景區打造,梁平區還不斷完善景區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全域旅遊管理服務,真正讓遊客進得來、住下來、靜下來,遊玩得開心。

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梁平全域旅遊發展再登《重慶日報》

雙桂田園·滑石古寨景區速滑項目

4月10日,梁平區與河南省魯山縣簽訂5D玻璃觀光吊橋及滑道項目投資合作協議,計劃總投資約2000萬元,在滑石寨景區建設包括約300米的5D玻璃觀光吊橋、約200米的滑道及其配套設施等項目。

“這是一座融合了聲、光、電效果的吊橋。”景區負責人介紹,這個5D玻璃觀光吊橋是目前重慶最長的玻璃觀光吊橋,與修建中的滑道相連,是西南地區第一個將玻璃吊橋與滑道相連的旅遊娛樂體驗項目。“今年7月,遊客就能體驗模擬玻璃破碎帶來的驚險刺激。”

同時,依託“雙桂田園一日遊”特色旅遊線路,梁平區又推出百年張鴨子、宏美達聖維緹絲綢購物體驗為代表的工業旅遊,以及延伸培育竹筍、竹蓀等竹林山珍,竹蓆、竹簍等竹製品,農家臘肉、鼎罐飯等特色美食,竹家樂、夯土民宿等特色鄉村旅遊產業。

在山水田園之間種出縷縷“鄉愁”!梁平全域旅遊發展再登《重慶日報》

百里竹海的竹家樂

此外,梁平區還將建立全域旅遊綜合執法管理體系,推動旅遊管理從單一部門行政管理向社會綜合治理轉變,設立旅遊警察、工商、巡回法庭等執法管理機構,維護遊客合法權益;設立全域旅遊綜合執法辦、全域旅遊數據中心等機構,整合物價、商務、工商、環保、交通、質監等聯動執法;並加強旅遊企業、從業人員管理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全域旅遊工作聯席會議、景區執法巡查、遊客滿意度測評制度和質量監督暗訪機制,構建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全域旅遊工作格局。

“全域旅遊要共建共享。”梁平區負責人表示,發展全域旅遊要與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全面推行國有景區景點免門票進入制度,走旅遊扶貧和旅遊富民的路子,讓每一名群眾都是全域旅遊的參與者、受益者和推廣者,既讓遊客遊得順心、放心、開心,也讓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