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歷史地理文學網站,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公元750年,李白在哪兒寫詩?杜甫又在哪兒?蘇軾一生去過哪兒?在哪兒裡留下詩作?唐宋文人有誰來過保定府,又有誰到過海南島。詩人所在的地方在唐宋之時是邊境嗎?相信以我們的知識儲備很難一下回答出這些問題吧。


最近在網上發現的一個網站解決了這個問題,“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在古代交通不發達,許多人一生可能連省都不會出。中國文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講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中國文人一生會遊歷許多地方。

一個有趣的歷史地理文學網站,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看李白的一生旅行的路線,遍佈中原各地,而且大多漫無目的,比較隨意。體現出李白的浪漫情懷。

一個有趣的歷史地理文學網站,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而杜甫一生的經歷則更為困頓,從他的路線圖中可以看出,杜甫行進的目的性很強,有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且路線走走停停。聯合杜甫的經歷,我們知道杜甫之所以停留大多是因為沒有錢繼續前行了。

一個有趣的歷史地理文學網站,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魏徵的路線,46歲之後就一直留在長安城了

一個有趣的歷史地理文學網站,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一個有趣的歷史地理文學網站,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上面兩副都是高適一生的路線圖,在第一幅是現在的地圖國界,我們並不能感受都他是邊塞詩人,而第二幅是唐朝的國界,我們就會發現其實他到過許多邊境地區。

一個有趣的歷史地理文學網站,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同時點開蘇軾蘇轍的路線圖,發現他們二人關係是真好,前半生大多時間相伴相隨。這樣我們就更能理解蘇軾詩中的:“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是一種怎樣的情懷了。同時也理解蘇轍親手為蘇軾寫下墓誌銘時內心的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