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汽車關稅,利好的不只是居民

降低汽車關稅,利好的不只是居民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2日印發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降稅幅度分別為40%、2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平均降稅幅度46%。

降低汽車關稅,利好的不只是居民

毫無疑問,這是中國對外開放釋放的又一積極信號,也是對外開放政策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更是中國對外開放決心的進一步顯現。

我們說,每一次政策的調整,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動力與壓力同在的。這次的進口汽車關稅下調,同樣充滿著機遇,也充滿著挑戰,既有動力,也有壓力。關鍵就在於,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如何化壓力為動力,把新的政策更好地用於汽車產業的發展中去,用於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於促進高質量發展。

事實也是,進口汽車關稅的下調,首先帶來衝擊的是汽車生產企業,尤其是國產汽車的生產企業。要知道,對汽車行業來說,儘管每年生產的汽車產量很大、數量很多,市場銷量也很誘人。但是,真正的國產品牌佔比並不高。曾經有一項數據顯示,中國所有企業生產和銷售的自主品牌汽車,在總量上與大眾一家生產和銷售的數量不相上下。也就是說,國產汽車在市場競爭力方面是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的。隨著進口汽車關稅的大幅下降,進口汽車數量的急劇上升,對國產汽車的影響將是很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就成了十分關鍵的問題。否則,中國的自主品牌,就會受到極大的衝擊。所以,進口汽車關稅的下調,一定程度上是對汽車生產企業的倒逼,能夠讓汽車生產企業增強危機意識、壓力意識和風險意識,能夠在核心技術和競爭力方面有新的突破。所以,對中國汽車生產企業來說,能否把挑戰轉化成機遇、把壓力轉化成動力,對提高我國汽車生產企業的創新能力十分關鍵,對推動汽車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也十分重要。

降低汽車關稅,利好的不只是居民

而進口汽車關稅下調,對於改善汽車消費結構,推動汽車的高質量消費也是一種促進。要知道,汽車消費是一種高消費,但是,高消費不代表是高質量消費。高質量消費的落腳點是產品質量有保證、產品性能要好於一般產品、產品的安全性要有保障、產品的適用性和舒適度等也要有新的提升。顯然,進口汽車關稅的下調,對汽車生產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標準。那麼,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都會在進口汽車關稅下調以後,有了新的壓力。這也意味著,對消費者來說,產品的質量將更有保障,產品的信譽也會更好。所以,對推動高質量消費是一種機遇。反映到汽車生產企業、市場監管等,則是一種挑戰,如何迎接挑戰,並把挑戰與機遇有機結合起來,對於推動消費的高質量、並用高質量消費促進高質量發展十分重要。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進口汽車關稅的下調,在推動對外開放再邁新臺階、再上新水平的同時,如何更好地利用開放力度加大帶來的新機遇,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國外的技術和管理,更好地利用關稅規則為企業做好服務,更好地改善我國的投資環境,將真正有技術含量、有發展潛力的汽車企業吸引到我國,在中國投資辦廠,並與中國的汽車生產企業共同在技術上合作、在管理上聯手,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需要與技術引進和管理引入緊密結合起來,以實現雙贏意義上的對外開放,才能真正達到對外開放的目的,才能推動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

對中國來說,現在缺少的不是產品,而是技術,缺少的不是投資,而是管理,如果只是單一的開放市場,單一的引進國外質量較好的產品,從消費端來說,是達到目的了,但對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技術創新等則會產生阻力和壓力,會影響到經濟從高速度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對外開放必須能夠對高質量發展有促進作用,必須對經濟轉型有推動作用。所以,在降低進口汽車關稅的同時,也要對相關企業如何更好地與中國企業合作提出明確要求,讓更多的中國汽車生產企業能夠主動對接國外先進的汽車生產企業,象吉利汽車那樣,與國外最先進的汽車生產企業進行合作。只有這樣,市場的開放效率才會真正得到提高,對外開放的作用才能進一步發揮。

降低汽車關稅,利好的不只是居民

所以,降低汽車關稅,利好的不只是居民,還有企業。沒有挑戰,就沒有機遇,沒有挑戰,就不會進步。中國汽車產業要想具有國際競爭力,就必須敢於迎接挑戰。

更多精彩文章,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