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明談創新:從學習和轉變觀念開始

藉著今年慧聰網在廣州展會直播的機會,胡老師跟我們分享了對於“創新”這個話題的看法,時間有限難免不盡興,於是我們又磨著胡老師添加了一些乾貨進來,一併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新產品≠創新產品

展會第一天,我很努力地行走,也只看完了第一層兩個館。結合著我的觀展感受發現,的確能看到很多新東西,比如新公司、新產品,帶給人的感覺還是很值得欣喜的。但是,我覺得“創”方面還是不夠多。我感覺新產品,特別是我們行業的新產品,現在比較多的表現方式上,是出了非常多的新公司、新品牌,當然這可能是商業的原因,或者是各種各樣的需要;有新公司還有新的產品,請注意,這個“新的”產品並不是創新產品,為什麼這麼說呢,是指有些產品原來黑色的,現在變成白色,原來是圓形的,現在變成三角的,或三角就變成長方的......把這個謂之為創新,我認為這還遠遠不夠。在“創”字上面還需要非常大的努力,才能跟這個時代要求貼近。

胡中明談創新:從學習和轉變觀念開始

胡中明老師

商品≠產品

實際上,去年同一時間,我們就關注過各種“黑科技”對我們行業的衝擊,後來我也提到過,商品跟產品不完全是一回事。什麼意思呢?跟創新有什麼關係?我覺得在商品方面,毋庸置疑,商品的最後接觸的就是最終用戶。但是產品就不一樣了,談到創新,可以理解為,我們要創新的不是商品,而是產品,這是第一步;產品是由製造方或者研發方來提出目標和定義,並得以實施,它同時是最終商品的“供應方”,而之後的商品品牌包裝和銷售,那是商業和貿易問題。所以,有個問題需要我們注意,那就是:我們不可以、也不應該重複製造“全新”的舊產品或舊觀念產品。創造,更多是跟夢想有關,我們需要在用戶的角度上來分析用戶的需求,把用戶的需求作為一個夢想,然後把這個夢想也作為製造方的夢想,這樣才可以讓用戶得到他們真正滿意的商品。

術業專攻

創新,我覺得我們的企業還要做的工作應該是研判和講究“術業專攻”。假如,我們把

研發、製造、推廣、銷售這四個方面來做成一個閉合的環,一個閉合的圈或者叫環境;這樣,用戶的需求應該從研發開始,並將商品定義為,做市場所需要的,......這是研發術業;然後第二步是製造和生產,還要貼合最新的工藝、技術,最新的材料,就不會被用戶認為是不好的,甚至更難聽的“垃圾”,一定是讓用戶滿意的東西......這是製造術業;如果讓一個地處偏遠的或者是勞動成本比較低的地區去相比於北京、上海這種國際商業貿易中心,那是非常艱難的;反過來,如果想要在北京、上海,去製造我們行業市場上好性價比的產品,同樣也是很困難的,因為它成本就已經很高;這是推廣、銷售要注意的術業......那麼,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能告訴大家的,第一是學習,然後儘快轉變觀念,做好術業專攻這件事情是非常的必要。

新生態 新環境

我們的世界在變,我們的祖國也在變;今年兩會後,我們有了新的政府班子,新的奮鬥目標;這一切都在構造一個新的環境,這是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新的技術、材料,包括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以及對能效等等這些方面的要求,要在保護地球的生態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生活,這是我們全人類的夢想。這兩個“新”就會導致我們行業的應對......比如說無線話筒這樣一個產品和系統應用,有可能是我們這行業非常常見,每天都在討論或者爭論,我本人也在應用和集成這方面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在今年開始,國家以及包括國際上的一些組織,對5G技術特別推崇。別的先不說,我們現在使用無線網絡,包括我們現在做直播的W-iFi網絡,它可能有的時候不太穩定,那我們就會覺得,先用一下4G流量吧,因為有的時候4G的傳輸會比W-iFi還要好用,那我們要是用5G呢?理論上它的傳輸速度是4G的一百倍!......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基於5G來搭建新的系統,幾乎可以對現在的應用(比如更新的無線會議系統)造成極大的衝擊,我們的無線話筒(也許名稱都會改變)也要基於這個去做......但是,我們都準備好了嗎?這可能直接就淘汰了我們現在的做法和觀念;還有我們的文旅項目、交通樞紐、主題公園廣播,包括劇院的對講系統等等,都有可能實現大的顛覆,因為IT技術的進步所帶來巨大的應用生態環境變化,觀念不變,最後還是做出來就是舊觀念的新產品,(從兩個變四個通道了,甚至更多,從一公斤的產品變成了一百克的產品)那還是一箇舊產品,只是它模樣新了。

關於學習

其實一開始,我跟大家一樣,只不過我現在”走“的早了一點,快了一點。每天都要努力地去學習,學什麼呢?學習這個世界所有的瞬息萬變,要把這個變化當成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的方向,然後因為你看清楚這個方向以後,你才能夠不是瞎忙。否則每天看很多書,可能也無濟於事。比如說我們做製造,我們就要學怎麼能夠減少生產成本,可是我們做研發的,就特別需要向用戶學習,到底用戶要什麼,研發絕不能閉門造車。還有,就是用戶提出了他的夢想和他的需求,你又要學習現在新的材料和剛才我說的比如像5G這樣的新環境。再比如說,我跟科大訊飛有關負責人員討論時說到過一個“精準拾音”問題,這就跟傳聲器有關,這段我在恩平比較多時間,恩平又是一個有做傳聲器比較多廠家的地區,於是我跟大家說,當“精準拾音”這項技術成熟,並且AI人工智能數據庫以及高速的算法、傳輸都解決了,在穩定的網絡支持下,可能拾音的方式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那麼這樣的話,我們行業,包括舞臺演藝娛樂,會不會都會有變化?(事實上變化已經來了。而且有些硬件已經開始在出貨了,是不是用戶真的滿意呢,這就需要我們一定要到用戶那去,看他是不是夠滿意。這個新想法是不是能夠讓用戶得到新的感受,他會不會有新的滿足。)所以我想,可能對於我們企業來說,研發就不僅僅要服務於商務,而

更應該學習服務於用戶的感受。

新產品≠創新產品,新產品讓企業保持生命力,創新產品讓行業保持活力,各位看官對於創新有什麼見解?歡迎大家在留言區暢所欲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