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沒有擺知楊志剛,楊少華沒有擺知郭榮啟,師徒關係不被認可,擺知是什麼意思?

笑土浮生


擺知是相聲界俗語,即擺出來讓大家都知道,這個擺出來主要就是擺宴席,請同行喝酒吃飯的意思。通俗的講,就是我要收徒弟了,請大家過來吃個飯,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徒弟們,以後都在這個圈子裡混,還請大家看在我的面子上,多多照顧。


舊時代的擺知儀式是很隆重的,要拜祖師爺,要籤生死合約,要宣誓叩拜等等,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簡化,現在主要就剩兩個步驟了,即徒弟向師父三鞠躬,向引師、保師、代師三鞠躬,然後師父向徒弟贈送禮物,其他的基本都忽略了。


郭德綱當初拜師侯耀文也是這個流程,當時的引師、保師、代師分別是石富寬、師勝傑和常貴田。此後德雲社眾人的收徒儀式基本都是這樣流程。但是近年來,又有的演員收徒要回歸傳統,還要行磕頭叩拜之禮的,如苗阜。


無論形式怎麼變,擺知的意義一直沒有變,即是否得到相聲界公認的身份。有了這個儀式,你就是業內人,可以開山門,收徒弟;沒有這個儀式,你就是外行人,俗稱“海清”,在相聲界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楊志剛教過郭德綱不少本事,這個是事實,郭德綱也不否認,但是由於沒有舉行擺知儀式,所以雙方沒有師徒名分,所以郭德綱後來拜師侯耀文理所應當。


楊少華老先生的情況就更復雜一些,他說自己的師父是郭榮啟,而且1944年就拜師了,但是沒有擺知,所以至今得不到相聲界的公認,所以他80多歲了也沒有收過徒弟;其子楊議的相聲才華也是公認的好,但是至今也沒有拜師,入不了相聲家譜,真是可悲可嘆!


牙快笑掉了

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清楚

誰擺知誰呀?

你不能說郭德綱不認楊志剛為師傅就說郭德綱沒有擺知楊志剛啊!同理,你不能說楊少華沒有被認可的師承就說楊少華沒有擺知郭榮啟

還想再挑出什麼刺來?

如果當時郭德綱有那錢能夠承擔擺知所需要的酒席,那麼何苦又會在日後某一天凌晨推的自行車趕往40裡外的住處,他就是想給別人當條狗,可也得有人收留他啊?

如果真想收留某一位徒弟,就像侯三爺一樣擺一場也讓相聲界的同仁知道一下你有這個徒弟,別等著別人出名了,你再來蹭熱點,還把這位口盟的徒弟告上法院

知道丟人兩個字怎麼寫嗎?


蜜桔娛樂

題目就是外行。

簡單而言,擺知,顧名思義:擺一桌,大夥吃飯知道一下一對新的師徒關係,相聲門又添人進口了。受邀同行們來了要簽到,行內叫“海底”,你簽了字證明你來了,見證了這場拜師收徒儀式,也就證明了你認可新人從此算是相聲門裡人了,同時也認可了新人在行業內的輩分。簽到簿~“海底”一般是收幾個徒弟預備幾本,事後每個徒弟人手一冊,作為證明。

擺知儀式也有主持司儀。一般在飯店舉辦,桌上擺瓜子、花生、糖果、點心、水果、茶水等。首先請師父、師孃落座,再依次請引師(相當於介紹人)、保師(對雙方關係的擔保)、代師(代師也可向新人傳授技藝作為師父授徒的補充)落座。以前這引、保、代的選定也是有規矩的,一個是唱單絃的,一個是說評書的,代師則是相聲門的,之所以必須請單絃、評書演員出任引師、保師,是因為相聲早期的發展從這倆門藝術形式吸收了很多段子和表演手法,請這倆門演員出面以示不忘當初向人家學習之恩的意思。

接著請徒弟出場,主持司儀向大家簡單介紹後,向師父師孃行禮,現在鞠躬的多,叩頭的少了,看師父心氣。師父受禮後向徒弟贈送禮品,一般都是扇子、醒子、手絹舞臺表演用的道具。以下向引、保、代行禮,向到場的同行行禮,禮畢師父講幾句勉勵的話,徒弟說幾句表決心的客套話,再請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輩講幾句祝賀詞,請幾位前輩講話人數不定,輩分高,名聲大,歲數大的一般都要講幾句。

至此擺知儀式基本結束,經過了擺知儀式,師徒關係正式確定,引保代及業內同行作為見證。如有反悔跳門,業內同行一來痛斥譴責,二來徒弟再拜師,同行不予承認。

沒經過擺知的師徒關係稱為“口盟”師徒。雙方你情我願也能成立,但不受同行認可保證,一旦一方反悔另拜師父,“口盟”沒有實際約束力。參照郭榮啟~楊少華、楊志剛~郭德綱師徒糾紛就能理解擺知對於師徒關係的意義了。

擺知儀式一般最後的環節就是酒宴擺下,大夥“吃好,喝好”了。


明揚51

“擺知”的意思就是“擺個幾桌讓同行知道”。

在舊社會藝人生活大多很艱難,所以為了行業的自我保護就設立了行業門檻,必須是正式拜師的人才有資格吃這碗飯,不光相聲這樣,像評書鼓曲都是如此。

最開始的擺知只是簡單的公告性質,請一些同行坐下來吃一頓飯,告訴大家有拜師收徒這個事。在過去來說“擺知”就等於謝師宴,告訴同行某某是誰的徒弟,從即日起開始自立門戶走江湖。

後來隨著行業的擴大,出現了許多相聲世家,父親是這行的,孩子很小可能就拜了師父,比如郭德綱的小兒子郭汾陽和于謙的兒子于思洋,他們這種就是典型的人情交際,不管以後入不入相聲行,反正就有一個師徒的名份。

在相聲行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師徒就是“口盟”,所謂的口盟就是沒有經過同行公證的師徒關係,可能具體的原因有很多,最後導致師徒雙方沒有舉辦“擺知”儀式。

但是“口盟”有個前提就是雙方都承認有這層關係才有效,不論那一方有異議,那麼所謂的“口盟”就不算數。

這點是最關鍵的基礎,否則的話,隨便出來一個人說某某是自己的師父,某某是自己的徒弟,那不是亂套了嗎?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擺知就是擺出來讓大夥知道。舊社會,藝人們沒有地位,也沒有錢來大操大辦,擺知就是讓行業內部瞭解這層關係,互相有個照應。普通的就是請幾個師叔師伯等親近的人,也有的寒酸到只請師父吃碗打滷麵,如閻笑儒拜師馬三立。

解放初期,在北京成立了相聲改進小組,擺知認師因為其江湖氣息太濃、封建思想而被去除。對於相聲的傳承以曲藝團學員班的方式進行,老藝人們授課,沒有特別指定老師,曲藝團學員班也出了不少當今知名的相聲演員。不久後,出於對傳統技藝傳承的考慮,以師帶徒又恢復了,很多老行當老手藝面臨失傳,於是從餐飲業開始,有年輕的廚師向老人拜師學藝。後來相聲的傳承中學員和拜師同時存在著,擺知也恢復了,但擺知並不是大操大辦,而只是一個儀式。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小品、相聲的再度繁榮,收待擺知越來越庸俗化。擺知儀式也等同於結婚儀式操辦,相聲有引保代三師,婚禮原要三媒六證,現代婚禮也要有主婚人證婚人主持人。排場也鋪的很大,花費也多,對於徒弟們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負擔。

鋪張的後果,對於師父之間,也形成了一種攀比,於是多收徒,搞大場面,一時間相聲界也是鬧的烏煙瘴氣。然而,對於當今的相聲藝人來說,擺不擺師認不認師,我認為並不重要了,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理念也不像以前那樣保守。只要是表演的好,能被市場認可,自然可以成名成家。典型的例子是楊議,楊議沒有師承關係,隨父親學的相聲,但也不妨礙他得相聲大賽一等獎,拍出觀眾愛看的電視劇。再者師父再有名,徒弟是飯桶也照樣沒用,成就都是靠自身努力得來的,例子就不舉了,這方面的太多太多了。


小智攝影文學

擺知是相聲界的行話,意思就是請客吃飯。請來的客人都是同行,讓大家一起做個見證。擺知儀式是繁是簡,全看所處的年代和師父的意願。馬季收劉立新時,把幾位曲藝界的老朋友請到他家裡,大家一起在他家裡吃了頓晚餐,算是擺知。劉偉拜馬季時,連晚餐都免了。劉偉以茶代酒,舉杯敬師父,就算拜師了。相比之下,郭德綱拜侯耀文就隆重多了,不僅在飯店辦的事,引保代三師也都有,而且郭德綱還送給師父一枚大戒指。現在相聲演員的拜師儀式就更講究了,排場大,花費高,真快趕上婚禮了,磕頭更是必須的。拜師是這樣,拜乾爹也一樣。要是沒有這些活動的話,許多久不登臺的相聲演員幾年都見不到一面。

如按老傳統,擺過知的師徒才算數。郭德綱拜楊志剛沒擺知,楊少華拜郭榮起也沒擺知,所以他們的徒弟關係都不被很多人承認。所不同的是楊少華承認他是郭榮起的徒弟,而郭德綱不承認他是楊志剛的徒弟。

1986年,馬志明由王鳳山和侯寶林代拉為師弟,並在天津擺知。馬志明一直保留著那天的來賓見證書,行話叫做“海底”。海底可以是簽到簿,也可以是一張紅紙,上面有到場的嘉賓簽名。馬志明保留的就是後一種,他還特地把它裝裱起來。在天津臺的一檔節目裡,他透露說擺知花了兩千多,現在想起來都心疼,所以他收黃族民就沒擺知。如今,有人不承認黃族民是他的徒弟,其實就是沒擺知惹的禍。


蕭陶

舊社會。藝人們的門弟觀念是很嚴重的。他們認為:自己這碗飯是祖師爺留給他的子孫後代吃的,外人不許吃。因此想要靠這門手藝吃飯,必須要拜師入門,成為這一行的人,才能公開使用不被同行抵制。



老相聲觀眾朋友們都知道,入相聲門有:口盟拜師和正式拜師。

非正式拜師叫“囗盟”或“寄名”,師父承認有你這麼個弟子,也算入門。比如,馬三立大師收姜寶林先生;郭德綱未成名時和金文聲先生的關係。



正式拜師場面就大了,除了正式要學藝的本師,還要有引、保、代三位師父。引師是介紹人,將徒弟引薦給師父;保師是保證人,向師父和同行保證徒弟的人品;代師是代筆人,過去藝人們多不識字,故找一代筆人幫徒弟寫門生帖即生死狀,為表感謝尊其為師。選一好日子召集同行,做一見證,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再擺幾桌宴席,以式慶祝添人進囗,行話叫“擺知”。



現代社會關於“擺知”的傳統觀念,略有淡泊,同行間的排擠雖有,但不像舊社會那麼激烈。比如楊少華先生的師門就說不清楚,楊議到現在沒有拜師,李文華先生未拜馬三立大師前,說了一輩子相聲,侯耀文1994年才“擺知”,之前侯先生早己名滿國內。


我平凡31654067

你好,我是慶字輩兒。

擺知是一種相聲術語,就是指師父收徒儀式,出來讓大家都道,有些廣而告之的意思,正式宣佈把誰誰誰收為徒弟了。

您說的上面兩組人的師徒關係不被認可,是因為沒舉行這個儀式,無人見證,大家也就不認為他們有師徒之份。

其實就是以前老藝人都是入了江湖的人物,相聲雖然現在屬於文藝圈而的事,但是還要按照老規矩辦。


收徒之前師父要考研一下徒弟的人品、資質,老話叫“架馬子”,這個階段徒弟屬於口盟弟子。

相聲界很看重這件事,把它當做拜師的必要程序,如果沒有,那就不算是師徒。


慶字輩兒

擺知,就是發告示的意思。告訴大家誰是誰的徒弟了,以後看見照應的點,這孩子是門裡人了,走到哪兒都可以找相聲門裡的人尋求幫助。

擺知就是個儀式,要有引師、保師、代師。有引保代三師作證,還得有若干的同行見證誰拜師了,徒弟要當眾給師父行大禮。然後呢,大家吃好喝好,儀式結束。

楊少華是郭榮啟的口蒙徒弟沒擺知,到現在都不被承認,可憐的老頭成了海清。也就是說怹不是相聲門裡的人。你們說說這相聲門裡人是不是欺生啊,這楊少華老爺子的相聲功夫不比誰差呀,可是沒法子,人家不認也得忍著。

可是怪事出來了,楊志剛郭德綱是曾經的同事,在一個單位工作,連個口蒙都沒有,居然就是師徒關係了。怪也不怪,相聲門的人咋就區別對待呢。

楊少華是郭榮啟的口蒙徒弟沒擺知,你們不認,也行,誰讓你們相聲門有規矩呢。可是郭德綱咋就成楊志剛的徒弟了呢?一沒口蒙二沒擺知,咋就是師徒關係了呢。

你們說師徒關係的出來解釋一下子唄,為啥楊少華老先生不被承認,為啥郭德綱你們就承認呢,矛盾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