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京劇演員王金璐?

戲苑奇葩

2016年6月1日,96歲的王金璐在北京去世,新民晚報評論他的去世為“

京劇界慘重的損失”。

王金璐是京劇武生的泰山北斗,京劇大師馬連良的得意弟子,其短打戲的造詣相當高,是楊派傳人之一,在武生行當裡堪稱全才。

為什麼這樣說呢,在短打武生戲中能演二百多出,在1937年《立言報》舉辦的童伶選舉中獲得生行的榜首。在1948年他與李洪春組建“共和班”但天津演出,在日夜兩場的狀態下連演三月,並且場場爆滿。

在1958年的時候他因病養傷,退出京劇界整整18年,但是他在病重的時候,依然沒有懈怠,每日仍舊照常練功,因為本行是武生,需要一系列的動作,在傷痛中練功更為痛苦。

到了1977年的時候,他重返舞臺,儘管近60歲,但是他的功力不減當年。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王金璐就一直在中國戲曲學院任教授,直到去世前夕,王金璐還堅持在學校上課,培養了無數的戲曲人才。

北京青年報在王金璐去世之後評論說,武生泰斗王金璐的離開,京劇武生時代也就此謝幕……

沒錯啊,相比於以前那些京劇名家,五六十歲仍然活躍在舞臺上,現代的青年演員三十多歲就退居幕後從教,的確是兩種極大的反差。

王金璐的一生,雖然沒有馬連良、梅蘭芳等對京劇藝術做出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依舊為京劇奉獻了很多的力量,他對於京劇的熱愛,以及八十多歲還上臺表演武生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戲曲演員們認真學習!


戲曲說

王金璐1919年生於北京,31年考入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工武生。是中國戲曲學院的教授,也是行內外公認的武生泰斗!2016年6月不幸逝世!享年97歲。

從小學藝,師從諸多名家!

王金璐11歲開始坐科,是中華戲曲專科學校金子科學生,在校期間和王榮山,菜榮貴等學習老生,和文亮成,曹心泉等學習老旦,14歲後又拜馬連良為師學習馬派老生。後專攻武生,師從遲月亭,褚連順等,也和李洪春學紅生戲。王金璐在短打戲上頗有造詣,也是楊派(楊小樓)的傳人之一。在漫長的演繹生涯中,王金璐靠短打武生戲能演200餘出。

正值年盛,卻遭變故

1940年王金璐搭班李玉茹的“如意社”,和金少山,侯喜瑞,筱翠花,言慧珠,奚嘯伯等名家合作演出,建國後任上海京劇院主要演員,中國戲劇學院教師,51年加入上海華東實驗京劇團,與沈金波,金素芹合作演出。在58年後,王金璐調入陝西京劇團,也就是劇團的一次演出,讓王金璐整整賦閒了十八年!因為工作人員的失誤,從幾米高的空中跳下的王金璐因為沒有護網重重的摔在地上,導致腰部骨折,脊骨受損,重傷的王金璐不得不回到北京休養,這一休就是十八年!

一出《挑花車》,拉開序幕!

養病期間的王金璐仍然不忘練功,每天踢腿,跑圓場,默戲從不間斷一天。1978年,年逾花甲的的王金璐以一出《挑滑車》拉開序幕,重新開始了他的藝術人生! 王金璐在高寵的起霸中,先是三個高抬腿,不緊不慢,緩緩過額,支柱腿如鐵柱一般紋絲不動,在“月亮門中”,轉身,踢腿,搓步,鷂子翻身,一氣呵成,臺下的觀眾炸窩似的轟動起來,一個動一個好,在如海潮般的叫好聲中,王金璐又迎來了自己新的鼎盛時期!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個六十歲的還受過重傷的老年人竟然有這麼好的腰腿,其後,王金璐又上演《漢津口》《連環套》《走麥城》《古城會》等經典劇目,次次也都是滿場滿演!

先人已逝,粉墨一生

王金璐武功功底堅實,尤其腿功突出,也是公認的文武兼備,隨著舞臺經驗的不斷豐富,王金璐吸收了馬派瀟灑的颱風和麒派傳神的人物刻畫,使自己的表演更加別具一格!王老雖然年愈九十了,卻依然為培養後繼演員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其中著名的有王平,楊少春,張紹東,杜鵬等。 縱觀王老的一生,無愧是一個大武生!在武生緊缺的年代裡,王老的精神也更加值得我們的尊敬!


戲苑奇葩

先講個小故事。馬連良先生是王老的老師,可見,當年小王的嗓子有多好,是奔著文武老生去的,類似於李少春的那種。後來,小王嗓子蹋中,就專攻武生了。但不管個人怎麼樣,馬先生都是師傅,結果馬先生文革中去世時,他的弟子只有王老和張學津去送行……

前排:李洪春,後排左起:王金璐(左一)、孫盛雲、傳德威、高盛麟、尚長春、何金海(1981年)

王老是中華戲校的學生,老師翁偶虹先生稱他是冰雪聰明和勤奮刻苦。冰雪聰明是說王老有當京劇演員的天分。據說,戲校校長看他演黃天霸特像,馬上請楊(小樓)派武生名家丁永利為他說黃天霸的戲,結果沒多久他演的《連環套》技驚四座。除丁之外,宗三麻子一派的“通地教主”李洪春也是王老的師傅。

至於勤奮刻苦,不能不提王老排《七俠五義》受重傷後的經歷了。按一般人,那是妥妥的殘疾,誰能想到18年後,王老又重回舞臺?迴歸的第一齣戲是《挑滑車》,60歲的老頭兒、近二十年靠邊站,以最吃重的高寵復出,只能讚一句“不愧是條硬漢”!可惜,我等後輩只能從音像資料裡來體會大武生的風采了。

在戲校時,王老是公認的臺柱子。1937年當選過童伶大王。1954年上海武生大會成為“四大武生”之一。不過,由於受傷及文革的影響,他老人家多年絕緣舞臺,因此對武生行當的貢獻稱不上大師級的。但在傳承技藝上,在精神上對後學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位80歲還登臺獻藝的藝術家是京劇永遠的“正能量”。

戲說一句,王老近百歲辭世,可見自幼練武、中年樂觀抗疾、晚年熱心傳道授業解惑,是最好的養生秘笈。


愛跑步的伍銥銥

2016年,王金璐逝世,享年96歲,當時有一種聲音說“這是京劇的損失”,在我看來此話不假。 直到去世前兩三年,他還會堅持練功,60歲還在演《挑滑車》,可見他的功夫和真心。


80歲高齡的時候他還舉辦過一個專場演出,當時他還能在舞臺上打“搶背”。王金璐14歲拜了馬連良為師,15歲開始專攻武生,跟李玉茹、宋德珠等搭戲演出,是非常出色,成名很早的小輩兒。

但是要說到王金璐的最難得之處,是1976年以後,他恢復了一些傳統劇目。眾所周知,因為特殊的原因,有一段時間傳統戲沒有在舞臺上演出,這使得一些本身就比較難的武戲消失的更多。

目前舞臺上有名的武生演員葉金援的《逼上梁山》《三打祝家莊》等戲就是當時王金璐幫他恢復的。 他教戲的方法很“獨特”,儘管曾經受傷不能演戲,但是恢復之後在教學上他是“口傳心授”“身體力行”。
再說到武戲該怎麼演?他覺得武戲可不是單純的賣弄技巧、在舞臺上灑力氣,他強調武生演員在臺上一定要“張嘴”,要演劇情、刻畫人物。


不止看戲

我從五八年看陝西省京劇院的連臺本戲七俠正義王先生演白玉堂手眼身法步瀟灑風度令人驚歎不已又看了他的多出戲如挑滑車,劫皇綱等,真可謂一代宗師,武功了得應該紀念,現在大概很難有人達到此水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