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年輕人看《百年孤獨》呢,為什麼老一輩文人對其推崇之至?

文人草堂

年輕人裡,看《百年孤獨》的人肯定有,因為我常常在網上看到關於這部作品的討論,網絡本是年輕人的聚集地。不算老的我,和我朋友中的幾個人都讀過《百年孤獨》,只是有可能有的人,因種種原因沒讀下去。

號稱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的《百年孤獨》,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著,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這本書之所以好多人讀不下去,第一是因為書中人物眾多,一個家族七代人,除了家族本身的人,從第一代夫人烏蘇娜起,還不斷有外面嫁進來的,苔列娜、德拉佩德、德卡皮奧、烏蘇娜……這裡我只讀她們名字的後部,已經暈頭轉向了,呵呵。

第二,現實與虛擬結合,描述各個時代的歷史演化過程,時間跨度長,加之作者採用復進循環的架構,一些情節,年代,甚至人物名字,都是循環交替的,讀來已經不單是暈了,而且一個頭兩個大。

第三,作品氣勢恢宏,人物紛繁複雜,情節千頭萬緒,各種神話及寓意深刻的意象穿插其中,讓人目不暇接,無所適從。


既然這部作品如此難啃,為什麼老一輩文人還會對其推崇備至呢?

這與他們曾經的那個時代,個人的經歷有關,也與他們自身的文學修養和年齡有關。從艱苦年代走過來,深受物質貧乏之累的老一代人,見證了社會幾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幻滅過掙扎過奮鬥過,如今價值觀的改變,物質生活的豐富,年紀成熟的他們比年輕人更懂得反思,讀《百年孤獨》這樣的鉅著,更容易引發共鳴。

百年孤獨,百年等待。颶風起時,才有未來。


天若有情共沉醉

說實話,筆者屬於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批出生的人,與七零後,差了一代。筆者有幸正在拜讀這本《百年孤獨》,馬孔多鎮七代人的故事,目前看到第二代的末期。



關於《百年孤獨》的作品背景,時代意義,這裡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在網上隨意查到。為了以示尊敬,將作者名字列出: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

小說大意就是,描繪了一個位於拉丁美洲海,加勒比海岸,一個非常平凡的小鎮——馬孔多鎮上,一家七代人(名字太長,太難記,就不寫了😓),經歷了石器,鐵器,蒸汽時代的,奇幻故事。

為什麼說是奇幻故事呢?



因為,這部長篇小說,將現實與虛擬結合起來,整整七代人物,經歷了包括石器時代,吉普賽人的巫術時代,鐵器時代,工業革命的蒸汽時代。這,幾乎是拉丁美洲數千年的歷史進程的演化。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百年孤獨》會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因為其宏大的格局,以及其豐富的世界觀。

不可否認,《百年孤獨》的確是部偉大的作品,裡面的人物,事件,都像是一部人類、社會不斷演化幻燈片。

當然,實話實說,如果小夥伴想要拜讀這本經典小說——建議找個適合自己的時間段和閱讀環境。 這是筆者的真實感想,無意褒貶鉅著之意。



這本書,無論是劇情,還是人名,還是寫作手法,都幾乎可以列為晦澀難懂之列,甚至,某些章節,給人的感覺,就像一部編年體的歷史典籍一般。所以,想要品讀這部經典名著的年輕人,一定要放平心態,耐住性子哦(´-ω-`)

最後,希望各位小夥伴,能夠好好品讀這部經典鉅著《百年孤獨》。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我是九零後,厚著臉皮把自己歸於年輕人的行列吧!


《百年孤獨》確實很直白,因為他是翻譯過來的當然是大白話了,您要有能力可以去看原著!但是這並不影響他是一部偉大的著作,馬爾克斯描繪出了拉丁美洲大地上一個家族以及生活環境的一百多年間的變化。作者極富想象力,比如最初的家族穿越幾百公里遷徙到馬孔多這個地方,喜歡科學的第一代人,連續下了四五年的大雨,為了美人蕾梅黛絲瘋狂的年輕人,活了一百多歲的烏爾索拉,以及進行了幾十場革命鬥爭的奧雷里亞諾上校!情節是很精彩的。

另外一個被推崇的地方,就是全書貫徹始終的孤獨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孤獨,外人無法理解,我們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無論你是農民,商人,政府官員,家庭主婦還是流浪漢,都是孤獨的!本書的寫作手法,故事情節很像陳忠實的《白鹿原》,以及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特別是莫言描繪的高密東北鄉的變遷,個人感覺極像借鑑的本書!

另外本書中描繪的家族的興起到幻滅,從第一代人的艱苦創業,第二代人的革命流血,到後來的驕奢淫逸,給我們很大的借鑑意義!拉美大地上一個孤獨了百年的家族消失了,並且再不會出現!

當然這本書比較難讀,人物太多,幾代人的名字都是傳承的,讀幾遍就理清了!

馬孔多在下雨!希望您一個人的時候也能享受孤獨!


豫見五羊

我是80後,不知道還算不算是年輕人,不過前幾天確實是粗略地把這本書給給了一下。正好想寫讀後感呢,看到這個問題就說一下吧!

其實之前就看到過這本書,名氣那麼大,作為一個文藝青年裝逼犯,怎麼可能不讀一下,拍個照片發朋友圈裡裝裝逼呢!不過真的很難裝下去哎,因為這本書非常難讀,一大串難記的人物名字,沒有感情色彩的流水賬,說的都是幾百年前的陳年舊事了,儘管作者的敘述已經是儘量幽默誇張了,可是真的讀不下去! 這次正好是過年回家,放假這麼長時間實在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就耐著性子把這本書粗淺的翻完了。 有點和聖經的敘述方式類似,上帝七天創造了世界萬物,這個家族的祖先為躲避仇人的詛咒,去一片陌生的原始地域,開發出了一塊適宜人居住的小村落,建房挖井,種樹找食物,起名叫馬孔多。一個吉卜塞人,領著一個駱駝隊做生意呢,發現了這裡。

接下來就是講述了這一個家族七代人在馬孔多的繁衍生息,娶妻生子,婚喪嫁娶,有戰爭有政治,有愛情有亂倫,有貧窮有奢華,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各種亂七八糟的男女關係,組成一副精彩絕倫的奇藝畫面。繪聲繪色,細節感十足,敘述上百年前的歷史,就像昨天晚上的故事一樣,特別有細節。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驚人!

不過好像也沒有說什麼有意義的話,百年孤獨,意思是這個家族的人每個人都患上了一種叫做孤獨的無法醫治的絕症。這個玩意兒跟胡說八道差不多,寫一個家族的歷史用“孤獨”兩個字總結,跟沒說一樣。我發覺你好孤獨喔,是吧,我也這樣覺得,因為這句話對每個人都適用!

我不但孤獨,還寂寞呢,還開心呢,還失望呢,還痛苦呢,這不就是每個活著的人正常情緒體驗嗎?還不如曹雪芹的紅樓夢呢: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楊文華61

95後,兩三年前讀過這本書。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年輕人看的,畢竟是那麼多人推崇的名著,總想一探究竟。



我是無意間看到別人的推薦,所以去讀了。怎麼說呢,當時年紀小,只是通讀了一遍,大致瞭解了一下,沒有過深地去研究。後來又讀了這位作者的《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要比《百年孤獨》更容易懂一些。

接下來說一說我對《百年孤獨》的理解,《百年孤獨》講述的是一個家族百年興衰史,其間夾雜著非現實元素。這部作品雖然比較難懂,但我從中也讀懂了些許道理。有些話特別觸動人心。



無論走到哪裡,都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即使不看內容,單看文字,它也是極美的。我當初看的時候總忍不住停下來抄這些話。

好的作品能讓人不斷思考,獲得一些東西,從這一點上看,這無疑是一本好書。人性、人倫,書裡都有很精彩的描寫。人的感情究竟是什麼樣的?我一直在思考,但真的很難得出答案。



我自知自己認識還很淺薄,所以無法詳細說出它到底多好。反正我個人覺得是極富哲理性的,當時看的時候也對我產生了影響。



不管是什麼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看《百年孤獨》,也總有喜歡看的。


蘇木將離

不知道你對年輕人這個定義是什麼。

我作為九零後,看過兩遍百年孤獨。

第一遍是在大學時候,當時沒有看懂,尤其是裡面的人物名字的重複,讓我非常崩潰。但是還是硬著頭皮看下去。

第二遍是在工作以後,再看一遍時,突然發現看懂了很多問題。

關於百年孤獨為什麼這麼被人推崇,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慮,一是其實仔細想文本內容,只是一個家族的興盛與衰落史,但是作者用一種魔幻的手法寫了出來,造成了極為不可思議的效果。

二是馬爾克斯是在西方被極其推崇的作家,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能夠獲得成功,還有一個原因我覺得是充滿了異國情調的故事和發生在美洲大陸的那些匪夷所思的現實讓歐洲人驚豔了。

就像馬爾克斯一直在說,他寫的其實是事實,沒有誇張也沒有臆想。但是我們讀者卻總是覺得他寫的魔幻。

你又問為什麼受到老一輩推崇,其實現當代的很多作家都在模仿馬爾克斯,但是說實話,因為你有了本土經驗。你會發現接受他們的文本很難,有種心理上的牴觸,不適感。

嗯,這就是魔幻現實主義


青女440

肯定有啊,看了兩遍,第一次沒看懂,看完了人物分不清,然後又看了一次。《百年孤獨》魔幻與現實的結合,圍繞一個家族講了事實變遷,歷史的發展。愛恨情仇,宗教信仰等不同的當面來講了一個故事,以母親烏爾蘇拉為主線見證了從一個家族開始到一個家族的沒落,繁榮興衰,沒有跟從歷史的發展,在馬孔多這個小鎮上的變化一切都是註定的。《百年孤獨》是近期看的,一本不錯的小說,人物關係複雜,記不清。


壹伍得伍

有啊,但剛開始看著像記流水賬,後來再看終於發現確實是流水賬!開個玩笑,以我的理解能力,只能說這本書描述了一個在特殊背景下一個大家庭不斷的重複著同一個悲劇:親人一個個的離開,自然死亡的沒幾個。老一輩人推崇,有一部分老一輩人可能確實對自己即將走完的一生與書中所描述的產生共鳴;當然也有一部分是人云亦云,大家都說好,我不說好是不是不合群?作者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認為也並不完全是因為這個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