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的小米8屏下指紋?

女陶愛柚子

小米8探索版的屏下指紋技術,應該算是繼vivo之後第二個應用該技術的國產手機。

這款手機的命名也挺有意思。“探索版”,在炫酷領先的意涵之外,背後也有著技術不成熟的解讀。這也表明這款手機產量很可能較低,更多的作為一種廠家技術展示,提升品牌形象的目的。

這種技術搶跑的做法,小米第一代的mix手機就是典型。隱藏式聽筒,前置攝像頭下移,陶瓷機身等方案,在當時算是很驚豔的設計,但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多問題。到了第二代mix2時才逐步改善。即使如此,這種做法依然給小米帶來了不小的聲譽。使小米手機高性價比形象之外,更增加了技術前沿的形象。

這一點,就連號稱喬布斯二代的羅永浩在訪談中也提到了小米的這種做法,並表示了肯定。然後老羅也玩了一把“嚇尿褲子”的工作站產品,應該也是這個套路。不過不成功而已。


回到屏下指紋技術這個話題。

目前來說,能執這個行業技術之牛耳的廠家恐怕也只有三星和蘋果了。到目前為止,這兩個廠家都沒有推出帶有屏下指紋技術的手機,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這個技術方案還是不成熟的。

目前量產的屏下指紋手機(比如vivo)採用的是光電指紋識別技術。

這項技術通過放置在amoled屏幕下方的光學指紋傳感器,主動發射出不可見的紅外光(infrared light)來識別屏幕上的指紋紋路。因為TFT屏的厚度問題,使得紅外線穿透較低,傳感器無法收集足夠的信息。所以只能採用更薄的amoled屏,而目前能量產amoled屏的也只有三星和LG(LG主要提供amoled電視)。

vivo的屏下指紋手機,從用戶反饋來看,其識別率,速度方面和通用的指紋識別比還有是差距的。同時有用戶反應,屏幕在沾有水漬的時候,識別率會大大降低。


小米8探索版實際上也採用的是這種光學識別技術,只不過增加了壓感屏幕技術,來增加識別效率。具體效果如何,還是要得等到現貨手機到手後,專業的評測和用戶實際反饋。


綜上所述

我個人認為,這種技術搶跑更多的是一種行銷手段,提升產品形象的目的。真正到用戶手裡的數量應該不會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