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不是從此不吃含糖的東西不喝飲料就沒事了?

五區踏夢者

並非如此,要說含糖的東西,雖然甜點、甜飲中含糖量高,但主食也是含糖的食物,並不是說糖尿病就應該完全不吃主食了,主食提供身體活動和代謝所需要的最基礎的能量物質,如果完全不吃主食,不僅會損失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部分礦物質,而且身體還會常常有乏力的感覺。

一般人心中的糖類物質可能就是嚐起來感覺很甜的東西,但其實糖類的定義也是較廣泛的,甜點、零食、甜飲料中的糖分一般是蔗糖,屬於遊離糖部分,而主食、蔬菜、水果中也是含有糖分物質的,碳水化合物、澱粉、蔗糖都屬於糖分,它們只是同分異構體,最終都會分解為葡萄糖,而只要有葡萄糖進入血液的話,就會對血糖有所影響。所以,除了甜食、甜飲要注意以外,一些富含澱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應該儘量避免,比如不要攝入過量的主食。另外,蔬果中水果並不是能夠隨意吃的東西,水果富含糖分,有果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大部分可以被腸道、胃部吸收,對血糖影響較小,所以可以選擇果糖多、葡萄糖少的水果食用,這些水果比如:櫻桃、蘋果、草莓、獼猴桃、西瓜(雖然葡萄糖多,但可以少量吃,因為水分多,密度不高)等。

而且糖尿病的朋友需要低熱低脂的飲食,所以,除了含糖較高的食物,高脂高熱食物最好也不要攝入過多,日常飲食清淡為主,平時還應該加強運動,增強體質,消耗多餘糖分。


只有營養師知道

糖尿病不吃含糖的東西,不喝飲料就沒事?這位朋友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糖類,只要是含碳水化合物的東西,都屬於糖,而不僅僅是我們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糖果、巧克力、小零食之類。像我們平時吃的麵包、米飯、麵條,甚至一些蔬菜,比如土豆、芋頭、山藥等,裡面的澱粉都屬於糖類。從這層定義上上,除了少部分綠葉蔬菜以外,幾乎大多食物中都含有糖!

糖尿病人的飲食控制,並不是單單的不吃甜食,不喝甜飲那麼簡單,最重要的還是合理搭配,營養均衡。糖尿病患者必須進行總熱量的控制,一天所需熱量的多少,與患者的身高、體重、年齡、性別、勞動強度有密切關係,因人而異。絕不可認為只要不吃甜食,就可以放縱豪吃。

什麼是平衡膳食呢,要做到下面這幾點:

1.碳水化合物攝入合理。主食推薦粗細搭配,各種粗糧與細糧換著搭配食用,不僅能減緩升糖速度,還能彌補白米飯所缺失的營養素。

3.適量選擇優質蛋白質。乳、蛋、瘦肉、魚、蝦、豆類及其製品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選擇蛋白質時要儘量選擇低脂肪的肉類,如瘦牛肉、羊肉、瘦豬肉、淡水魚、海產品和無皮的禽肉。

4.採取高纖維飲食。糖尿病人增加每日攝入的膳食纖維含量,對控制血糖十分有益。全麥、大麥、燕麥、豆類、蔬菜、水果都是很好的膳食纖維來源,也可以提供充足的營養。

另外,糖友們飲食最好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戒菸限酒,這樣才能控制好血糖,遠離併發症。


糖人健康網

然而事實告訴您:您走進了糖尿病認識的誤區。就比如兩個人都喜歡吃甜食,其中一個得了糖尿病,而另一個怎麼吃血糖都不會高一樣,糖尿病的發生並不是簡單地吃糖多了就會得病。

糖尿病發生的根本是由於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受損,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面致使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導致血糖升高的一種綜合徵。胰島細胞受損的常見原因有:

遺傳因素 先天遺傳基因缺陷,胰島細胞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受損。

環境因素 空氣汙染重金屬吸入過多、微量元素缺乏等。


天天聽健康

這樣想就有點兒太樂觀了哦,不是想打擊你,而是當我們明白血糖為什麼高之後,你就能得到答案了。如果已經被確診過糖尿病了,那麼有一個比較殘忍的現實就是,一輩子也摘不掉糖尿病的帽子了——當然是在目前的醫學條件下。即使有的人說我不吃藥也不打針,血糖已經控制在正常範圍了,那也不代表糖尿病治好了,只能說控制好了而已。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還是世界難題,但是它的發病機制基本上清楚,那就是我們身體的胰腺這個器官上的胰島B細胞的分泌胰島素的功能發生了損壞,導致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去降低血糖,或者是分泌出來的胰島素作用減退,不足以降低血糖。而胰島素是我們身體內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因素,所以,一旦這個環節出現了問題,血糖就高了,超過了一定範圍,就是糖尿病了。

血糖從哪來呢?又去哪裡呢?

如果沒有血糖,豈不就不需要去降了?——呵呵,一個看似符合邏輯卻又比較愚蠢的問題。沒有血糖萬萬不可,因為就是血糖才為我們的身體活動包括新成代謝提供能量,沒有血糖,我們恐怕連睜開眼皮的力氣都沒有。

血糖來源好幾種方式,但是最重要的一種,就是食物的消化吸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每天吃飯的原因。還有其他的方式這裡就不講了,那些多是身體的機能活動,我們靠人為的意念幾乎無法左右。因此,吃東西成了血糖的最主要來源。

去哪裡?呼吸、運動、學習、工作,哪怕是躺著睡著了,我們的身體都在代謝著血糖。它維持著我們看得見的生命活動,也維持著我們看不見的基礎生理活動。

正常情況下,我們身體內的血糖是保持相對平衡的狀態的。

激素、神經、胰腺等器官,構成一個非常精密的血糖調節體系,除了遇見特殊的情況如大型創傷、疾病等,通常,都可以將我們的血糖維持在空腹2.8~6.1,餐後2.8~7.8之間這樣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既不易發生低血糖,也不會超出正常範圍。

一旦胰島素的水平或者作用發生的紊亂,血糖的平衡就被打破。

因為不清楚的原因導致胰島B細胞損壞,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或者因為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素的作用能力下降,那麼,胰島素就不能再很好的完成平衡血糖的任務了。從糖耐量異常開始,逐漸發展為糖尿病。

再回到問題——

相信通過上面的描述,大家應該知道了,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吃了糖,而是我們身體裡降糖的激素就是胰島素出了問題。所以現在就能回答了,不吃糖的東西、不喝飲料,不代表就沒事了。但是,不吃甜食、不喝含糖飲料確實是控糖飲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雖然我們說糖尿病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物,但是明確添加糖類的食物我們還是儘量不要觸碰。

建議大家多看看這方面的書,也可以來問我,我是一個糖病多年但自認為頂得上一個糖尿病教育護士的人,希望能為大家排憂解難!


小蝌蚪甜甜

糖尿病以肥胖病人居多,發病起因因人而異,病理類型千差萬別,情況很複雜,不好具體的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能列舉一些糖尿病類型特徵提供給大家參考。



1,非葡萄糖尿.如乳糖尿常見於哺乳.孕婦.幼嬰。果糖及戍糖尿偶見於進食大量水果後,為非常罕見的先天性病例。發現糖尿呈陽性時,應聯想臨床情況分析判斷,不宜立即定為糠尿病。2,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①飢餓性糖尿.當飢餓相當時日後忽進大量糖類食物,胰島素分泌一時不能適應,可產生糖尿及葡萄瑭耐量減低,鑑別時注意分析病情,注意飲食史..進食總量,空腹時血糖會達最低值,那些睡懶覺起床晚忽視早餐的人容易低血糖而發生暈倒,時間久了造成胰島素分泌失常發生糖尿病。②糖尿病發生於攝食大量糖類食物後血糖濃度升高暫時超過腎糖閾低下而發生糖尿。③腎性糖尿.由於腎小管再吸收糖的能力減低,腎糖閾低下,血糖量正常而有糖尿,多見於少數妊娠婦女有暫時性腎糖閾降低時。④神經性糖尿.常見於腦溢血.腦瘤.顱內骨折.窒息.麻醉時,有時血糖呈暫時性過高伴有糖尿。



3:繼發性糖尿病.由於胰腺炎.癌.胰大部分切除等應應結合病史綜合考慮。病員有色素沉著,肝脾腫大,糖尿病和鐵代謝紊亂等情況注意鑑別但少見。糖尿病患者情況複雜,一味的控糖決不是萬能的,血糖控制應該科學嚴謹,通過大夫辯證施治,治癒糖尿病不是神話。我個人水平有限,以上所述內客供你參考,謝謝提問!



xw希望的田野

首先我們先要弄明白糖尿病到底是怎麼回事?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而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其實我們吃的食物裡總會含有些小分子的單糖雙糖,在人體內吸收速度快,食後血糖很快就會升高,但如果因為這樣就摒棄一切糖類和加糖的甜飲料、水果以及甜食、點心等則有失偏頗;還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在做菜時一點糖都不敢添加,其實也沒有必要;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少量食糖,蔗糖提供的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一般糖尿病患者每日的總熱量大約在1400-1800千卡左右(熱量因人而異),因此,每日蔗糖的攝入量不宜超過100-120千卡,摺合每日蔗糖的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這樣,糖尿病患者在烹飪時添加一點白糖以調味是允許的,不建議採用紅燒、糖醋等烹調方法。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如果吃糖,一定要計算和包括在全天總熱量之內,吃了蔗糖就要相應地減少其他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主食。


問題百事通

肯定不是。糖尿病顧名思義,尿裡有糖不臊而甜,這是糖代謝紊亂,要恢復正常的糖代謝,身體必須有正常的胰島素水平。不吃含糖食品不喝飲料會有助於減輕血糖指標,對改善胰島素分泌沒有什麼作用,對糖尿病起不到根本作用。


勞動創造美


資料完善度低

不是,最起碼不吃含糖食物。



小上海小當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