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那是什麼?

鄧繼敏

這句話應該這麼說:決定孩子一生的,當然不只是學習成績。

決定人一生的因素和變量實在太多:

包括體貌特徵、性格、道德、家庭、機遇,等等等等。

在那麼多因素和變量當中,學習成績只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因素和變量之一。

以及,學習成績本身其實也是各種因素和變量所導致的結果——

孩子的學習成績取決於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智商、父母的教育、家庭的財力、學校的老師、周圍的同學,等等等等。

決定孩子一生的因素和變量實在是太多了。

而在這諸多因素和變量之中,學習成績對人的一生影響很大,但是並不代表就能決定他們的一生。

中國人說的中庸之道,就是凡事不能走極端。

完全無視學習成績對於人生的重要意義,這不妥;但是將學習成績視作影響人生的唯一要素,這更不妥。

孩子應該努力學習,明白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應該清楚地意識到,一個人的健康、品行、道德、性格等同樣重要,甚至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我認為這才是對學習成績在一個人一生中重要性的客觀理性的評價。

身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應該把這種價值觀傳遞給我們的孩子。

當孩子能合理地看待學習成績,他們就會擁有一個更為健康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壓力,而這有助於他們的學習,更有助於他們人格的健全。


吳清緣老師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他們比任何一位學校的老師陪伴在孩子周圍的時間都來得更早也更長。父母最有責任也最有義務教會孩子以下5種重要的能力,讓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活得開心、順暢,如魚得水,遊刃有餘。這,或許是我們能留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


讀書和學習的能力

現代社會是個學習型的社會,知識在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 任何人都必須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實現個人的提高和階級的突破。拒絕學習,就不會有所成長,便很難有所作為。

巴菲特之所以成為一代股神,成為令人難以企及的投資大師,正是因為堅持了一生的終生學習和讀書。

巴菲特每天都會按時起床,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沒有智能手機,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和一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六十年如一日,從一個富有活力和激情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

讓孩子讀書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讓孩子培養終身堅持、終生學習的好習慣,是為了給孩子以後的人生增加更多的可能性。正如龍應臺所說,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活得有尊嚴,有成就感。

讀書和終生學習,是孩子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識、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徑,最終的收穫和回報也會遠遠超出想象。

教養

睿媽始終認為,決定一個人起點的是成績和學歷,但是決定他能夠走多遠的,更多的是看他為人處世的教養。要是一個人沒有教養,哪怕長得再好看,再有實力,也是一錢不值。

睿爸公司有一年招實習生,一個女孩以最高分進入公司,人很聰明,也有能力,在最後的考核中卻沒有留下。

原因很簡單,很多同事都提到了她不止一次地欺負公司的保潔阿姨,經常頤指氣使地讓保潔阿姨給她清洗杯子,收拾辦公桌,還出口傷人:“你就是一打掃衛生的,你不做這種低賤的活誰做?”

雖然這個女孩能力不俗,但是公司不留她,沒有人願意和她做同事。

在家庭裡,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一張存摺、一輛車子或者一張房產證,而是立足社會的教養。品行與教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提升孩子立身於世、安身立命的能力。沒有教養的人,寸步難行。

與人相處的能力

睿媽的一位遠房親戚家的兒子,從小就是學霸,一路重點中學,最後被保送進了名牌大學。可是,大學畢業後的一年中,他卻連續失業了好幾次。屢次碰壁下,他便意志消沉,放棄了找工作,每天躲在家裡昏天暗地地打遊戲,和廢人沒有差別。

他的母親為了兒子的前途曾經去找過兒子單位的前領導,聽領導講,她兒子學歷是高,能力是不錯,但是不會為人處世。領導批評他一次,第二天就賭氣不上班;等電梯時遇見領導,也從來不相讓;見了同事不打招呼,意見相左時,毫不留情地當眾斥責同事,得理不饒人……

很多家長有一個錯誤思維:孩子成績好就是優秀,把孩子送進名校,自己就是成功的。成績是很重要,但絕對不是唯一的,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的最終標準。

孩子終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與這個社會周旋。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為他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血路。

自我保護的能力

對於家長來說,你可以不教會孩子變聰明,可以不教會孩子成功,但是你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這個世界有太多陰暗醜陋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做父母的,也不會時時刻刻都陪伴在他們身邊。

所以,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希望以下幾點,我們能從小就教給孩子:

1.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要位。與學習、財富、地位、愛情相比,人身安全要排在首要的位置,因為人身安全重大到對人生絕對有一票否決權。生命危急關頭,身外之物該舍就舍,請先保全自己的生命。

2.在任何情況下,切記不要激怒對方。無論何時何地都應學會避其鋒芒,學會委婉表達,學會慎言。講理論事可以,但是不要說惡話,不要出言羞辱。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敏感點,而有時候,一句話就可能引爆這個點,讓他做出瘋狂、喪失人性的事。

3.防人之心不可無。對陌生人要有防範意識,不要喝陌生人的飲料,不要吃陌生人的糖果,與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僅僅是陌生人,也要小心危險的熟人。有時候,熟人比陌生人更可怕。與熟人相處,要記住一個原則:保持真誠、友好,但要有距離。一段有距離的熟人關係,才是相對長久和安全的。

4.從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在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就要告訴孩子什麼叫隱私部位,有人摸了隱私部位,一定要回家告訴家長;讀小學階段的時候,要告知孩子隱私部位的準確學術名稱,並強調,絕對不允許任何人看和觸摸。如果有人有這種行為,一定要勇敢地說不,拒絕這種請求。


不輕言放棄的能力

睿媽很喜歡泰國的一則家庭教育公益短片《豆芽引發的夢想》,短片中的媽媽四年級就輟學了,幾乎不認得什麼字。但是她的教育方式讓我無比佩服,同時又深感慚愧。

小女孩跟著媽媽去菜市場,看到有很多人在買豆芽,於是問媽媽:“為什麼豆芽賣得這麼好?”

媽媽說:“因為只有那一個攤鋪在賣豆芽菜啊。”

小女孩突發奇想:“那我們可以自己培育後再賣嗎?”

媽媽點了點頭:“呃……我們可以試試!”

回家後,媽媽就和女兒一起動手種豆芽。沒想到,過了幾日後,豆芽全部枯死了。看著枯死的豆芽,母女兩個都有點沮喪,但是媽媽卻說:“沒事兒,我們再試一次。”

於是,母女兩個買了專業性的書籍,一起學習如何科學地種豆芽。但是因為她們忽略了豆芽需要早晚澆水,再一次失敗了。

坐在漏雨的房子裡,看著存摺上微小的數字,媽媽流下了一滴淚後,又對著女兒笑著說:“我們再試試。”

短片中小女孩的原型後來一路讀到了博士,拿到了獎學金,在瑞典進行學術研究。正是媽媽的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和那一句“我們試試”,就像是一劑神奇的養料,滋養著孩子的好奇之心和探索世界的精神,讓孩子的知識之樹生長得無限繁茂。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恩賜的一顆種子,種子是否日後能長成參天大樹,不在於種子的大小,美醜,關鍵在於它發芽的那刻起,根是否牢牢地紮在了土中。


所以,決定孩子一生髮展的,絕對不是長相,成績和家庭,而是他自身優秀的品質和獨立的人格。這是一個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

“985”、“211”等很多名校一開學,總能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在前面趾高氣昂地大步往前走,父母像騾子一樣肩上扛行李、手上拎大包地在後面跟著,但是臉上卻依然高掛著自豪的笑容。

試問:這樣的高智商孩子,以後在社會上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獨立自強,如何奮力拼搏?

80、90後優秀畢業生時常會面臨著就業難,被辭退,跳槽等現象,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也不是因為他們沒實力,而是在於他們本身不會為人處事,沒有實現真正的人格獨立,所以才會一遇到問題,就習慣性地選擇躲開和逃避。

他們往往到了一個新環境中,不知道如何與團隊的人相處。也許有些是獨生子女的緣故,一個人習慣了自私,習慣了獨享,習慣了霸道,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

對待工作,沒有認真嚴謹的態度,總是得過且過地以為自己百分百地完成了任務,其實這離工作目標還差得很遠。

如果這時,老闆稍微嚴苛一點兒,指責批評他們,那結果肯定是,要麼得到一個不屑一顧的表情,要麼就是老闆被炒魷魚。

試問:這樣的員工,就算有著愛因斯坦的智商,哪個老闆敢伺候得起?

種種現象背後的根源,其實都來自於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這其中小到“孔融讓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別人嘴軟,拿別人手短”,大到擁有“社會責任感”、勇於擔當、具有能辨是非的能力。

這樣,孩子才能從小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手能力,才會明白成績只是人生一個很小的組成部分,剩下的是需要自己腳踏實地,靠優秀的品質去完成和實現的。

所以,孩子的成績好壞只能決定他走得有多快,但孩子的優秀品質和獨立人格卻能助他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Danna俊

如果用決定孩子一生去搜書名,能搜出一大把。什麼媽媽決定孩子一生,爸爸決定孩子一生,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細節決定孩子一生,好心態決定孩子一生,進取心決定孩子一生,好人格決定孩子一生,敏感期決定孩子一生,四年級決定孩子一生......


其實無論看不看書,誰不知道怎樣是好的呢。但是,如果要問在決定孩子一生的因素中,哪個因素最有影響力,那恐怕需要一個很大的數據庫加之科學的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至於說學習成績,它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孩子智力的某些維度和情商的某些維度優秀的表現。具體來說,成績好的人通常來說語言智力、邏輯分析能力、記憶力、自控力、注意力都應該還是不錯的,這些能力和一個人未來的成功關係還是很大的。


記住,我們要用概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不是說成績好的人必然就會成功、就會幸福,但是他們理應會有更大概率比別人過得更好,因為他們在某些重要的能力方面還是很突出的。反過來講,我們也不能因為學習成績並不必然指向一個人一生的成功和幸福,並且很多成績不好的人都成了大富豪或者小日子過得不錯,就否認學習成績的重要性。


我認為對於一個孩子,在唸書的年齡,就應該儘可能去取得優異的成績。在這個過程中,你收穫的是思維能力的提升、知識的淵博、意志力的提升、優秀的習慣和自信心,那些鼓吹成績無用的人純屬是給弱者心理安慰,進而害了他們。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不學習,把時間用在別處,提高別的技能點怎樣?當然可以,問題是你有把握通過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走向人生巔峰嗎?韓寒當初寫小說成名,問題是,多少個文學愛好者中才會有一個韓寒。當然,如果你對自己的天賦有信心,那麼就前進吧。


當然,把學習成績看成唯一重要的事情也是絕對不對的。就如我說,學習成績可以體現一部分的智力和情商,也可以藉著學習這件事情,提升一部分的技能點。但是,還有很多能力不是通過學習就能提升的,而這些能力也會影響人的一生。比如,學習不管提升與人相處的能力,不管提升一個人的組織管理能力,不管提升一個人情緒管理的能力,不管提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不管提升一個人心性,不管提升一個人的動手操作能力,不管提升一個人的健康,不管提升一個人的藝術和體育特長......


學習成績固然有用,但也不是沒了學習成績,一個人就一無是處。每個人的先天能力點加成是不同的,雖然說後天環境能夠彌補很多先天的不足,但是的確有很多人無論怎樣努力學習都不靈,而這些人未必就不成功或者是過得不幸福。他們需要挖掘的是自身的潛質,成為最好的自己。


總之,學習成績不是決定人一生的唯一因素,但是的確是一個重要指標,此外,還有很多重要的因素,這些因素是需要你自己去思索的,如果要問別人,每個人都會告訴你一部分他認為重要的因素。


韓東燃

現代社會,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學習放在第一位,孩子考得好了,父母“喜笑顏開”。孩子考得差了,父母心急如焚,唉聲嘆氣,一切以“分數”為中心,以分數論英雄。在學校裡,學生學習好了“一白遮百醜”,自然而然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是同學羨慕的對象。殊不知,學習成績只是暫時的,它能決定孩子上什麼樣的大學,找什麼樣的工作,但決定不了孩子的一生。那麼決定孩子一生的是什麼呢?我非常認同北大校長蔡元培老先生的那句話: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分數,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什麼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我覺得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有一個好的性格。中國有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後天的教育和影響,讓孩子形成了不同的性格。良好的性格包括沉著冷靜、寬厚大度、善良平正等。舉個例子:我曾經教過一個“學霸”,天資聰穎,但是因為生活在單親家庭,性格有缺陷。初中的時候,就要退學去創業。老師們好言相勸,最後回到學校。高中三年,成績一直遙遙領先,但據老師們反應,依然沉不下心,想上課就上,不想上就走,老師看在他成績的份上,也沒那麼嚴格要求他。高中畢業他以全縣前幾名的成績考上了軍校,結果只上了一年多,因為不遵守學校的紀律,掛科等原因而被開除。實在是令人惋惜。究其原因,是因為沒有健全的人格修養,性格偏執,自律能力差,我行我素等原因造成的。現在很多孩子年紀輕輕,性格抑鬱,也是值得父母深思的問題。



其次:教會孩子珍愛生命。現在的孩子,生命意識十分淡漠,稍不如意跳樓輕生者不在少數,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教會孩子無論在各種情況下,堅強面對,很重要。我曾教過一個學霸,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沒多久,就在一次聚會中,因飲酒過量而離開人世。年級輕輕,遭此厄運,誰之過?當初的學習成績,在生命面前還有何意義?


所以,作為父母在注重孩子成績的同時,別忘了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修養,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生活能力和生活習慣,教會他們熱愛生命,樂觀快樂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靜等花開2579

當下的時代,不學習是不行的,學習成績好是很好的,但是學習成績絕不是人生的決定因素。

當年的學霸和狀元他們的人生都好嗎?

不知道題主是想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什麼,如果是成就,那可能學習成績一直特別好,在某個專業領域很可能會有一番成就;但如果是幸福,那未必見得。

我身邊很多人要麼是當年地方上考上名校的學霸要麼是狀元。在畢業之前,大家都處於學習階段,學習成績好成為這些人最重要的支撐,大家也都獲得了外界積極的評價和關注,那時候對於學習成績好的人來說,並無太大差異(有人內心也有,只是沒有進入社會,還沒有到接受考驗的時候);隨著而立之年的到來,上有老下有小,工作遇到瓶頸、還要保持較高的生活質量和人生狀態,維持自己所屬階層的地位,這時候再看這一批人,大家的人生狀態就千差萬別。

決定人生狀態的是什麼?

是什麼決定了不同的人生狀態,在我看來,是自我、觀念(認知能力)、性格和品質。在這些方面越優秀的家長,他們培養的孩子未來的一生會越幸福。

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包括是否自信、有沒有比較好的自尊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掌控感。一般來說,如果這個人從小有比較好的安全感,就會對“自我”有一個客觀積極的評價,覺得自己有價值有能力,從而會更自信、有自尊,會認為自己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命運,往往在人生的逆境中能很快的恢復並重新樂觀自信、積極進取的開始新的征程。而很多自我感差的人,就會消極悲觀,他們哪怕曾經有再好的成績,有再大的潛力和天賦,都無法發揮出來,他的人生就會出現拐點。

觀念,就是人們對自己、對人生、對事情的看法。近兩年比較流行“空心病”,是北大心理學家徐凱文教授提出來的。他發現很多北大的優秀生,成績優異那是無可厚非,但有一批這樣成績優秀的人卻無法繼續或不想繼續自己的人生。

觀念的重要性一方面是指你有沒有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這決定了你的心理靈活性。心理靈活性對事情的解決、人際關係的處理,人生困境的化解很有幫助。有心理學家指出,人一生最難的事情莫過於改變自己的觀念。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全在一念之間。很多人去看心理醫生,就是因為心理太缺乏靈活性了。另一方面是指你的觀念是否能與時俱進,是否有較高的格局,是否有高瞻遠矚的能力。這些會影響你人生的速度、高度和厚度。有人為了應對人生中年危機,提前就做好了相關的能力儲備;而另一些人可能在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中猛然發現危機已經在眼前。

性格和品質,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有感受。我們中學同學聚會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對另一個同學開玩笑說“當年他抄你的作業,怎麼現在成了你的老闆了。”那個學習成績不行的同學,他有非常好的其他方面的品質,比如他敢於嘗試、不怕失敗、做事特別堅韌、喜歡鑽研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雖然當年對學習怎麼都不感興趣,而且他的父母在高中畢業後還出錢讓他出國了一段時間,他都放棄了,但是他在商業上卻幹出了一番天地。


為人父母,有責任給孩子真正重要的東西,不能本末倒置。

對於孩子來說,更多的給孩子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幫助他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用父母的言傳身教告訴他什麼是“有意義的人生”,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有了這些前提,他可能自然就有好成績,哪怕沒有好的學習成績,也很可能會在其他方面發展得很好。


有料家庭教育

答題作者韓哥的生活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那是什麼呢?

我覺得學習成績所能體現的就是在學習階段的學習能力的強弱,對於知識儲備的大小,還有接受能力的強弱。學習成績是決定不了一生的,很多例子都可以說明,很多名人都是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的,這都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決定孩子一生的是孩子的父母,以及持續的學習能力。

首先是父母

父母在孩子得一生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影響著孩子得一生,從出生到父母離世這段時間父母的言行完全可以改變孩子的人生方向。這個影響有倆個方面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

1.物質方面

一個物質方面不愁的孩子能更好的學習自己想學的技能,不需要受到限制,師資力量也是最好的,他們能更好的激發自己的潛能,同樣他們的社會資源也會意想不到的寬廣,還有很多好處不一一類舉!

2精神方面

一個精神富足的孩子,他的心理問題會小很多,這樣的孩子會格外的開朗活潑,發展的機會也大大提高,精神的富足也讓孩子得德行不會有偏差太大的可能,這讓孩子也少走了很多彎路。


其次決定孩子一生的就是持續的學習能力

學習的成績只能是一時的,在學校時你得表現結果而已,那麼社會這場考試並不是以學習成績論成敗的,你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的不足,讓你自己不被社會淘汰,不被那些勤奮的人所淘汰,成績優秀驕傲自滿,最後一事無成的不在少數,所以我們要不斷的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來充實自己的人生。


決定一生的父母我們無法選擇,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豐富自己的人生,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充實,少一些遺憾,多一些精彩。

謝謝閱讀

我是韓哥的生活,用我獨特的視角和思維讓你從心理的岔路迴歸。這就是我得職責

韓哥的生活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和獨立自立的能力!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一遇到挫折就產生輕生的念頭),沒有夢想的能力(自己將來想做什麼都不知道),不懂得保護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農民拐賣),無法與別人共享(腰纏萬貫卻不快樂),大學生,卻不會使用煤氣等。那麼,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麼樣?  

那麼,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是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獨立自立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第—大關鍵如何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1.培養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2.正確引導孩子面對失敗和指導孩子處理生活中各種問題和矛盾

第二大關鍵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1、教育孩子善言善心善行

2.有愛心,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第三大關鍵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於正視失敗  

2、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視,用自信取代自卑  

3.總是責備孩子的失敗,孩子將會變得“無能”  

第四大關鍵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和自己保護意識

2、過分地保護,就等於“傷害”  

3、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容面對誘惑  第五大關鍵讓孩子敢於夢想 

1、有夢想才有創造,鼓勵他

2、孩子有夢想時,催促他向夢想邁進一步3、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善待孩子的興趣

第六大關鍵隨時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  1、懂得社交禮儀的孩子,能夠擁有好人緣  2、孩子善於談吐,最能引起別人的興趣和注意4、孩子勇於承認錯誤,合作能力比知識更重要3、懂得傾聽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王書霞520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首先,孩子的學習成績只能代表在他學習階段學習方面的表現。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是健全的人格。很多家長認為現在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在孩子會說話開始就叫他們背唐詩宋詞;上了幼兒園開始學英語,報興趣班;上了小學初中報輔導班,請家教。這些現象的出現都是在這個升學教育的影響下,社會就業形式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出現的。

這是眾多家長的失誤,我們不該為了更好的升學而控制孩子的自由,扼殺他們的興趣愛好。成績固然重要,但成績只代表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情況,學習成績不好並不代表他們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不行。

其次,學習成績不代表一切。

對於成績,我認為這是作為一個學生最起碼,也是最應該做好的一件事,可以說這是學生的責任。

但,成績能代表什麼?你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還是動手能力呢。當然,什麼都不能代表。只能是在學生時代或是一段時間的學習狀態。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正確看待。



最後,健全的人格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健全的人格是一個人在設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我相信所有的人都願意和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去交流聯繫,如果一個人學習成績再好,素質低下,那這樣的人註定是孤獨的,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上都是不受大家喜歡的。

因此,當今最該改變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觀念。那麼,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是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要成才,先成人。作為一名高中老師,這也是我教育學生的一個基本準則。希望所有的家長能夠重視這一點。


優學優考策略

我們習慣了標準答案式的問題,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大的,無法用一句兩句話給出準確無誤的回答。儘管如此低,我還是要明確一點:好品質奠定一個孩子人生的根基。善良、有愛、正直、誠實、有擔當等這些都是好品質的內容。

一個人的人生幸福與否,有兩個方面決定:

1, 物質世界;

物質世界有諸多影響因素:比如家庭積累、工作能力、生活生長環境、個人的魄力和膽識等,很多因素我們無法改變,只能努力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情。好成績更多的是屬於外在世界的部分,只是孩子上學時的好成績和孩子以及父母精神生活聯繫較為緊密而已,緊到很難區分開。

2,精神世界。

一般正常人的精神生活可以通過兒時家長家庭的養育影響孩子人格和品質來建立。很多童話和寓言故事所宣導的就是這些美好的品質,如《三把斧子》、《快樂王子》、《一隻眼,兩隻眼,三隻眼》等等,幾乎每一個能為人稱道的故事或者作品所傳遞出來的都是好品質的內容。

同樣現實生活中具有優秀品質的人也受到周圍人的祝福,在做起事來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好運氣,其實好運氣大凡也是因為他自身帶來的,用佛家說法,就是他在以前無意中為自己種下的福報。


天堂和地獄的故事正好說明了決定一個人生活的是什麼:

地獄中的所有人都拿著一雙極長極長的筷子,面對著豐盛的飯菜卻無法吃進肚子裡,他們為此抱怨、生氣、吵鬧;

天堂裡的所有人也同樣每個人都拿著一雙同樣長的筷子,他們確一個個吃的不亦樂乎,其原因是天堂裡的人用筷子夾起來的飯菜都是在努力放進其他人的口中,每個人都如此,自然他們都能吃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