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电影圈在流传一个消息: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

说的就是前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分党组书记张宏森。中国电影人都习惯亲切地叫他“森局”。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消息,3月21日上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中央关于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领导班子任职的决定,张宏森任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而在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中,电影工作已由中宣部管理,挂牌成立国家电影局

从2003年担任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开始,直至2018年,作为一位电影工作管理者,张宏森连续干了十五年。如今,他分管新的工作。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森局在电影局工作的这些年里,对中国电影的鼓与呼,让许多电影人印象深刻。中国电影年度票房从2003年的10亿元左右,跃升到2017年的559亿元,他也是一位深度见证者。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支持优秀国产电影创作

许多国产电影佳作能够顺利诞生,与观众见面,背后也有森局的指导护航。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当年冯小刚拍《唐山大地震》,森局鼓励他在题材和叙事方法上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别走好莱坞灾难片的道路。

森局在接受北京日报专访时,曾回忆了该片的创作过程:

地震题材一般会想是否要采取好莱坞灾难大片的模式,但我们最后一致认为,这部电影要走伦理、亲情、人性的路子,要直击心灵,不以大场面占据主流。这种行为确实太冒险,因为这些年我们看了太多的好莱坞大片。但我们还是鼓励冯小刚走自己的路子,这本身在中国电影中就是一种尝试。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总是节制自己的情感,所以这次我们对冯小刚说,干脆做一部直抵人心的电影,抒发酣畅淋漓的情感。

《唐山大地震》没有落入普通地震电影的俗套,而是把重点放在“余震”上,表达人性思考与亲情救赎。这离不开森局的悉心指导。

《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最终能立项拍摄和上映,其中也有森局的尽心尽力。

去年李安与冯小刚、贾樟柯有一场论坛,冯小刚便当着所有媒体的面,特意感谢森局,场面相当动情。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这样的电影能上映,电影局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和压力。我有一个电影,别人为我扛雷。像宏森这样的人,他写小说,能看到导演的初心,他能为大家扛一下,顶着很大的压力。所以我要说,我非常非常非常尊敬他们,感谢他们。为中国导演扛了这些雷。这就是一份担当。

——冯小刚

为中国电影鼓与呼

除了在各种场合为中国电影呼吁呐喊加油,作为一名朋友圈“资深玩家”,森局经常发朋友圈为国产片加油鼓劲,每逢五一、十一、春节等大档期,他还会发长文。

2017年4月30日凌晨,森局在朋友圈发表长文,逐一点评五一档上映的四部主力国产片《喜欢你》《拆弹专家》《记忆大师》《春娇救志明》。

这一年的五一档竞争空前激烈,数部国产片同时上阵,都没能抵挡住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8》的进攻。但其实,这四部国产片各有各的优点和突破,很值得一看。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2016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的一篇报道引发广泛关注,该报道批评豆瓣、猫眼等电影评分网站上的恶评,伤害电影产业,质疑了豆瓣评分以及猫眼专业评分的公信力,一时间引发大家对于电影评分的讨论。

当时,猫眼电影的专业评分悄然下架,豆瓣、猫眼被约谈的消息也在网上疯传。

随后,森局在个人朋友圈发布消息否认约谈豆瓣,既及时澄清了事实,又对创作与批评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多部优质国产片上映时,森局则在朋友圈里摇旗呐喊。

《红海行动》上映时,森局积极打call~~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破风》上映时,森局熟练使用各种网络用语……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郑保瑞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映时,森局也不吝惜溢美之词: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建军大业》上映时,森局朋友圈的长文娓娓道来该片拍摄过程和亮点所在。截图我就不贴了,非常长,足够写一篇影评了。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网上搜~~

《唐山大地震》上映时,他曾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数千字长文,力挺该片。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说到与媒体打交道,森局也表现出了开明有亲和力的一面。

只要条件许可,他大多欣然接受媒体采访,且言辞恳切。

这是接受我们北京日报的专访哦~~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接受电影频道采访,探秘广电总局放映室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这是森局曾经的办公桌,被他笑称“斯是陋室”: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有情怀的文艺青年

森局之所以这么了解和热爱电影,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是从一个文学青年、编剧逐渐成为一个电影大国的电影管理者,是真正热爱这一行。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森局的作品封面集锦

他是正经中文系的毕业生,曾经创作出版长篇小说《阳光与蛇》《狂鸟》《车间主任》《大法官》等作品,创作电视剧文学剧本《西部警察》等百余部集。

其中好些作品还获过大奖,比如长篇小说《车间主任》《大法官》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最高级别的两个电视奖金鹰奖金鸡奖,他都拿到过最佳编剧奖,而且不止一次。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森局编剧的电视剧《大法官》,豆瓣评分还挺高: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据森局的山东老乡兼多年文友刘培国透露,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还是个小伙子的森局就成立过文学社团,还主编过一份文学杂志《蓓蕾》。每周末夜晚,他还会在家举行文学沙龙,刘培国就是其中一位常客。

宏森过目成诵,王蒙的意识流小说连篇累牍面世,宏森每回都大段大段地背诵,从《离骚》到《战争与和平》,都是沙龙的话题。

刘培国还说,直到现在,森局每天晚上都会坚持数个小时的阅读,雷打不动,不管回家11点还是凌晨1点。这是森局最最震撼他的地方。

因为对文学的热爱,两人的友谊也一直持续到现在。刘培国说,森局一直鼓励他坚持创作,每当他有什么新作问世,森局是最早的一批读者,他会真诚地给出评论和建议。

听说,森局曾说自己退休后的理想是回山东老家开一家书院和继续写小说。这话我信,因为他确实是一个有情怀的文艺青年

森局不再分管电影了,但我们都会记得他发的朋友圈

最后想说一句,感谢森局这些年来对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

希望中国电影如您所愿,越来越好。

你有什么话想对森局说吗?

欢迎留言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