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山本》:天地不仁,有人命如草芥,有人任人宰割

贾平凹《山本》:天地不仁,有人命如草芥,有人任人宰割

贾平凹《山本》:天地不仁,有人命如草芥,有人任人宰割

今天的阅读评审团栏目,我们发布的是几位评审员对贾平凹的新书《山本》的书评。

新书《山本》依然将目光投注于贾平凹的家乡——陕西秦岭一带的乡村。书中所写,不是当下,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里,秦岭大山里一个叫涡镇的地方的跌宕命运。

贾平凹在后记里提到,秦岭是“一道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着黄河长江,统领了北方南方,它是中国最伟大的一座山,当然它更是最中国的一座山。”除了历史人性和形而上的思考,贾平凹还对秦岭一代的草木鸟兽作了详尽的描述,让这部小说同时带有秦岭地方志的意蕴。许多读者读完觉得心潮澎湃,那么《山本》到底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来看看各位评审员这么说。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贾平凹《山本》:天地不仁,有人命如草芥,有人任人宰割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山本》

贾平凹《山本》:天地不仁,有人命如草芥,有人任人宰割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4月

评审员

001

珍妮

(上学不闲散求索)

如果说《白鹿原》是一部时间级史诗,横跨了三代人的命运变迁,那《山本》,更像是一部空间级史诗。横亘在那里的秦岭,伟大壮阔的龙脉,茂密苍翠,俯视它脚下一切的繁华与悲凉,发生与毁灭。

在人物塑造上,贾老运用数量庞大却清晰的人物角色。整个儿涡镇的街里街坊,混战时的各路人等全都尽数活跃在纸张上。而情节的推动多数不在叙述,却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之间。一句斗嘴一句招呼,从皂角树下走过时掉下的两颗皂角,都足以给予读者一些不可言说的神秘暗示与想象。这便造就了这细节虽日常琐碎,但足以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又多少感到沉重,直至不免叹息。

《山本》之中的死亡很轻易,数目庞大,种类繁多,甚至无一重样,命如草芥,尤其在战争中。看似冷漠荒谬,实则无奈悲悯。因着是在那本就荒谬冷漠的年代,人们为着生存,为着权力,为着情义,一步一步走进自己生命的漩涡。这是否太过残忍?对于包罗万象,神秘丛生的秦岭来说,却可能已经见过太多次了。

不得不提的是,《山本》的初衷是一部秦岭的动物志和植物志,体现在小说中,便是麻县长出于对秦岭的敬慕,同时自己的政治抱负难纾,在书中担当起动植物介绍者和编纂者。书中动植物描写神秘而富有生机,暗合贾老写作本书的初衷。

整部作品的一线是由陆菊人和井宗秀互相的凝望串起的。对于主角陆菊人和井宗秀来说,他们的人物形象并没有被塑造成恋人,相反更像是相互依靠却有分寸感的知己。井宗秀也没有被塑造成为光辉的英雄豪杰,他渴望权力,得到权力,也毁于权力膨胀。陈先生洞察世事却眼不能见,宽展师父慈悲宽容却口不能言。这使得整部作品怀有一种哲宗色彩。

正如涡镇一半黑水一半白水,稍加搅动就如八卦图一般,汇集到涡镇的众人就似这投入水中的石子搅弄乾坤。而秦岭,作为人们的本,提供精神依靠,顺其自然,无为而为,屹立始终。这部作品同样也是我认为贾老对比以往作品中道教思想的一个升华,似随年华漫长而渐氤氲出的悠长底蕴。

阅读评分:9.5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2

夜郎斋主人

(深处湘西边鄙之地的高校老师,

渴慕着沈从文笔下的生命之美)

《山本》中,我们可以“看见”不同层面的叙述者发出的声音,他(她)们由于性别,社会身份,以及干预事件的意愿不同,在叙事文本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功能。可以说,《山本》中的每个叙事者是民间文化元素构成的不同代表,同时又是传达作家创作意图不同层面的叙事声音。这样,《山本》不同叙事者的叙事声音由于作者对日常细节的详尽描写,就呈现出众语喧哗的特色。其中主要人物形神兼具,个性鲜明。这些主要人物,彼此成对地发出叙事声音,在彼此建构着形象,传递出价值观念的同时,又消解着对象的形象和价值。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作者执着于民间立场历史叙事的客观性,对主流的历史叙事的主观性保持警惕,因此,在对英雄成长的叙事者的设置上尚显不足。例如,小说对井宗丞进入县中读书缺乏正面书写,对井宗丞参加红色革命的情形也语焉不详,井宗丞为了获得革命经费而对其父亲绑架的故事是通过阮天保的叙述声音完成的,这就多少对中国红色革命的世界背景有些隔膜,这与作者要表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历史的初衷形成了一定的冲突,显示出叙事者的苦恼。所以说,《山本》运用民间立场的历史叙事,充分调动想象,描绘精细的民间日常生活场景,利用多向度的叙事声音,竭力逼近历史的真相,建构着英雄也消解着英雄,显示着苦难也暴露着人性之恶。从一定程度完成了对过去正史的历史叙事的补充,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过去正史的历史叙事的一种解构。但因为叙事立场和视角的局限,这也只能理解为是历史叙事之一种吧。

事实上,就作者借《山本》要表达的写作抱负而言,《山本》的叙事空间无疑还是有些逼仄,因为自晚清以来,不管中国情愿与否,中国历史就进入了世界历史的大循环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就与世界文化的现代化交织在一起,它们相互建构,也相互解构。中国现代动乱纷扰的世界背景,在《山本》中还是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作者借秦岭写中国现代历史的愿望多少有点落了空。

阅读评分:8分(满分10分)

003

Laurastory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记得读过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贾平凹的小说是《秦腔》,大概是10年前吧,当时并不能理解,所以到现在提起《秦腔》只记得作者是贾平凹,其他的都没有印象了。但是一直比较喜欢贾平凹的散文,《自在独行》放在床头一读再读,贾平凹的文字平实但非常动人。

贾平凹先生说想写秦岭志,我以为会是一部很宏大的著作。看完《山本》,其中有战争年代的波诡云谲,更有人性人情的细节和秦岭的一草一木。以前看不懂或者说不爱看贾平凹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笔下的世界太残酷,他从不回避,就那么自然地、坦荡地将一些我们不愿直视的人世间的悲惨和人性的悲哀写出来。《山本》讲述的是战乱年代,军阀、土匪、游击队、国民党军队混战,人如草芥,各种各样的死法,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者对每个个体的描写又非常生动。陆菊人、井宗秀两位主角着墨较多,陆菊人美丽、善良、智慧,写得近乎神性、菩萨性,甚至觉得有一点假,但是作为一部秦岭志的女主角似乎也不为过,同时也和秦岭的神秘色彩契合。井宗秀很复杂,他聪明、有心计、能忍耐,一手建立并壮大了涡镇的武装力量,但是在权力壮大的过程中,也被权力所吞噬。个人认为,作者对井宗秀这个人物的塑造最成功,从成长、达到巅峰到最后毁灭,井宗秀的形象、性格变化写得非常细致且入木三分。陆菊人最后说,你们男人我不懂,也许是我害了你。权力和人性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值得深思。宽展师父、陈先生更多是从陆菊人与他们的关系中进行侧面描写,并没有太多笔墨,但是宽展师父的慈悲、陈先生的智慧跃然纸上。还有井宗丞、杨钟等形象都塑造得很立体,看完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涡镇群像。

小说中的感情描写也很动人,井宗秀和陆菊人互相扶持却又始终保持距离,杨钟死时陆菊人的心理描写看得人直掉泪,特别是文中有些情境用方言表达更打动人,就像乡亲拉家常一样,直戳人心窝子。

看完后记合上书,我只想说一句,先生,辛苦了。今后,只要您还写,我就一定会看下去。

004

汤纯

(读书自荐)

《山本》以井宗秀、井宗丞兄弟二人的行动为线索,串联起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发生着的极限生死运动。所谓“山本”即在人物的进退往来中展示秦岭山脉的神秘,以及其中生命力的激荡、盈溢乃至异化。

生存是本书人物行动的核心。一方面,是从难于生存,到自发求生。战争频繁,为故事人物营造了一个极端的生存环境。这意味着如果不做些什么,便只能被剥夺生存的权利,任人宰割。因此,如以井宗秀为代表的商人谋求由商而官,寻求可靠的政治保障,并力求获得更完备的武装支持,也有的进入政府或红军,如阮天保、井宗丞。

战争的年月里,有枪有炮即获得了生存的最大资本。枪、炮甚至是法规、权力的化身,可以轻易决定生死,因此无论是红军、土匪还是政府军都不惜性命地抢夺。杀戮由此展开。

在此过程中,尊严、仁慈、悔悟基本完全被无视。进而,人性退化为兽性,基于礼义廉耻的道德法则变为极度赤裸的丛林法则,人性出现了异化,这即为第二个层面。井宗秀的转变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他在小说开篇是一个白面书生,学习绘画,讲道义,也可以宽恕他人的错误,随着成为预备团的团长,与其他军团、逛山土匪争夺资源(粮食、枪、炮),他变了,先是仇恨进入涡镇的特务,将其活生生地砌入城墙中,再是将砸毁炮台的三猫剥皮制鼓,甚至要将仇人阮天保的族人全部坑杀。逐渐地,他以肉眼可见地变了:“没有了秀气,也不白净,发黑,像烟熏了一样。”成了赖筐子眼中吸血的“恶魔”。

从棣花村到商州再到整个秦岭,贾平凹的文学版图是扩大了,但呈现的并不是新鲜事,书中的许多人物几乎都能在其别的作品中找到类似的,如陆菊人之于带灯,井宗秀之于白朗,井宗丞之于夜霸槽,郎中陈先生之于善人……那么特别的是什么呢?是特殊的年代所能展开的人性深度,即剧烈动荡的时代使人物不由自主地往极端化的自私、冷漠、残酷、暴力上走。揽镜自照,让自己避开这样的“不由自主”便是值得深思的。

阅读评分:8.5分(满分10分)

005

喜洋洋

(河南省某高校老师)

贾先生没有辜负一个他忠实读者的期待。

就语言风格来讲,仍是幽默风趣,尤其地域风格一贯使然。可比较起《秦腔》来讲,那些特别浓厚的只有本地人能理解的土语少了许多,这样适合更多的人阅读,使作品走出了地域限制,阅读群体会极大地扩大。甚至这本书里出现了网络词,比如让一个人快速地过来,他用了“速度”这个词,但读起来也没有违和感,更没有讨好年轻读者之嫌,而同义词在陕西方言里是“赶紧”。贾老师也是与时俱进,追风而行的“老顽童”啊!虽不敢说贾老师是语言大师,但他确实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强,尤其擅长刻画人物内心,比如说阮天宝不愿意回涡镇,就说在外面混得再好,回到老家也是谁谁家儿子回来了,一句大实话,却也道出人的最为隐私的心理。每个人不管伪装的多么好,出人头地,做人上人的愿望却也根深蒂固,传统的狭隘的价值观在《山本》这部书里贯穿始终。乱世的秦岭,人生百态在一个小小的涡镇演绎发酵,似乎一切都是只要活着,也只为了活着。

就人物塑造来说,也是以小人物为主。《山本》人物众多,着力描绘的有陆菊人、井宗秀、陈先生。他们三个是这本书的灵魂。

井宗秀的人物性格最为复杂,很难用一句话或者是与非来定论他。或正或邪,却每一次的出场都有他的道理,他残忍、血腥,同时又有情有义,有礼有节。内心强大、能力超群,但他并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乱世让他成为涡镇人的“图腾”,也把他塑造成“涡镇”的魔鬼。贾先生也许要告诉我们的是再强大的个体若不能相遇安康和谐的时代,你也只是滚滚洪流中的一粒沙,渺小、无助,风可以刮跑你,水可以淹没你。但若你有幸相遇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那它也可以造就你,所以我们有幸相遇了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所以要懂得感恩!

陆菊人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中国妇女所有的美德她几乎都具备。隐忍、善良、能干、克制、专一、敬老、爱小,贾先生对她倾注了很多的笔墨,我也特别的喜欢她。再糟糕的事情,对于陆菊人都能够把它处理的妥妥切切,一副烂牌,也能让她打出花来,让人敬佩的女性!

其实贾先生对杨钟的描述并不太多,但这个人物很鲜活。生性好玩,性格单纯,不愿子承父业,还有好赌的毛病。他的死也还算“壮烈”,也可以说给杨家长了脸。所以,陆菊人说在杨钟死后才觉着他有很多的好,因此有好多他的描述是陆菊人回忆的,尤其回忆杨钟站在石磙上碾苇子那段特感人。月光下,杨钟站在石磙子上前后运动着,轻巧甚至还有点优美,把一个传统女性对丈夫的感情表现地淋漓尽致。

读到最后,涡镇遭受轰炸,陆菊人活着、陈先生活着、蚯蚓活着、剩剩活着,我的心里得到了几许宽慰,但宽展师傅死了,涡镇人的精神找不着支撑了,那个乱世终究会结束,新的时代终究会到来。因为还有像陈先生一样的智者,不逆时代的潮流,不悖自己的初心,坚韧而明白地活着!另外,井宗秀的护卫、蚯蚓忠诚憨厚,也有几分机灵,好像看到了《古炉》中的狗尿苔,也是一个可爱的人。

最后要说的是《山本》这部书也可以说是一部关于死亡的书。人生无常,而这本书把死亡写到了极致。也许作者的意图是没有彻底的死亡,就不会有完美的新生,所以,众多的人物基本都归于了尘土,有的刚出场就结束了生命,有的还没来得及绽放也归于沉寂,像漂亮而纯净的花生,令人唏嘘不已。并且作者对死亡的描述大多充满了恐怖与残忍,横死者较多,像井掌柜竟然掉入屎尿坑而死、杨掌柜被突然倒掉的大树砸死、自作聪明的吴掌柜气急攻心吐血而死、岳掌柜被土匪用土块砸死、更令人不敢想的是井宗丞竟然因不明的内斗被“自己人”踢入悬崖而死、连可爱的花生也因攻城的炮弹压入墙底而死,更不能想象的是英雄般的井宗秀也因黑枪而毙命……等等,等等。活着很艰难,而死亡却是那么的容易,也许这就是芸芸众生都逃不掉的劫吧!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贾平凹《山本》:天地不仁,有人命如草芥,有人任人宰割

终审

意见

贾平凹《山本》:天地不仁,有人命如草芥,有人任人宰割

综合几位评审员的打分,《山本》的得分为——8.6分(满分10分)。总得来看,大家对贾平凹的这部新书《山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个人与时代相比总是渺小而无力的,在《山本》里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叠,也能在其中发现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而我们又将如何去面对野蛮的时代、面对不可知的命运,是我们终将追寻的问题。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贾平凹《山本》:天地不仁,有人命如草芥,有人任人宰割

评审团

阅读需要主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