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星無票房,這部小成本臺灣片為何能擊敗《芳華》《戰狼2》?

4月15日,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大佛普拉斯》擊敗《戰狼2》《芳華》等一眾好手,加冕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論知名度和票房,《大佛普拉斯》似乎完全無法與其他幾部影片匹敵,但它以8.6分的豆瓣評分在口碑上領先。

無明星無票房,這部小成本臺灣片為何能擊敗《芳華》《戰狼2》?

這是導演黃信堯第一次拍劇情長片,這部處子作究竟魅力何在?

《大佛普拉斯》的主角是兩位社會底層人物。菜埔(莊益增 飾,菜埔的名字在臺灣很常見,是東南沿海地區方言裡鹹菜蘿蔔乾的意思)在一家雕塑廠當門衛大爺,而他的朋友肚財(陳竹昇 飾),是偌大城市裡普通的拾荒者。

某天,無聊的二人偶然觀看了雕塑廠老闆(戴立忍 飾)的行車記錄儀畫面,窺見了不一樣的有錢人世界……

無明星無票房,這部小成本臺灣片為何能擊敗《芳華》《戰狼2》?

雖然是個體量相對小的故事,但《大佛普拉斯》用其獨特的方式書寫“黑色幽默”四個大字,賦予了故事幾倍於本身的意義。

首先是旁白。在拍劇情長片之前,黃信堯都在拍廣告和紀錄片,因此他延用了紀錄片傳統,為影片設計了旁白。但《大佛普拉斯》的旁白不同於紀錄片的解說,在本片中他打破第四面牆,以導演身份不時與觀眾互動,與電影其他製作人員互動,甚至與片中角色互動。

同時,導演似乎故意要打擾觀眾發揮共情能力。它不刻意悲觀,不發力煽情,在很多時候都以一種“吊兒郎當”的態度,迎接本應氣氛凝重的場景,這種“四兩撥千斤”的處理非常抓人。

無明星無票房,這部小成本臺灣片為何能擊敗《芳華》《戰狼2》?

其次是行車記錄儀。作為現在有車一族的標配,行車記錄儀也能玩出花樣實在高明。不知各位車主是否想過,它本身是作為固定機位存在的,而且還是俯視廣角。

行車記錄儀一般只拍前方的路,不拍車裡的人,電影對行車記錄儀聲畫的大量使用,滿足了菜埔和肚財,以及銀幕前觀眾的窺私慾(在觀眾這裡,“私”是雙重的),但卻又因為車內關鍵畫面的缺失,引人浮想聯翩。

然後是畫面的黑白與彩色。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裡,畫面都是黑白的。其實除了黑白鏡頭具有獨特韻味,這種處理還有銅製大佛造價貴的原因,使用黑白鏡頭並加深對比能在較大程度上解決質感問題。

無明星無票房,這部小成本臺灣片為何能擊敗《芳華》《戰狼2》?

但偶爾,電影也會突然變成彩色,比如出現行車記錄儀畫面的時候。“有錢人的人生果然是彩色的”,這是在《大佛普拉斯》還是一部短片時就有的設計,在引人發笑的同時,也帶來了思考的沉默。

無明星無票房,這部小成本臺灣片為何能擊敗《芳華》《戰狼2》?

還有音樂。電影裡,每個人物擁有自己的主題曲,比如“帶點美國西部牛仔氣味”的電子樂器彈奏的《跟著董事長去衝浪》;由安詳的口哨和著篤定的吉他構成的《會面菜》,象徵著肚財的死亡。電影還擁有一首非常虛無的片尾曲,這首《有無》以佛經為歌詞,悠長的旋律唱出無盡唏噓。

最後是佛。去年的金馬獎基本就是本片和《血觀音》神仙打架,二者又不約而同地加入佛教元素,因此難免被拿來比較。其實兩部影片對佛都持一種點到即止,不願深究的態度。在這裡,佛是溝通情節的橋樑,是映射現實的鏡子。

中空的大佛裡頭究竟是什麼?把願望都寄託於“法相莊嚴”的大佛真有什麼用嗎?電影於無聲中拋出了兩個問題,卻沒有解答。

無明星無票房,這部小成本臺灣片為何能擊敗《芳華》《戰狼2》?

相比那些毫無論點的“小確幸”式的標準臺片,《大佛普拉斯》展現了臺灣新一代影人更大的野心。黃信堯說,這部電影其實就是自己在生活中收集來的故事。但就是這樣的社會日常,才能擺脫套路,觸及更深的議題。

由內而外,《大佛普拉斯》傳遞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在這個社會,階級被劃分得一清二楚。底層如菜埔和肚財,可能剛剛人到中年,就已帶著“了此殘生”的無奈活著。他們中有的人臺詞都比導演的旁白還少,因為人越活越不像人,而像動物,語言也變成了多餘的功能。

而上層如老闆,前腳被喊來警局問話,後腳就有副議長大罵:“這樣的大善人,你這樣糟蹋他。幹你孃嘞,要搞清楚社會規則。”

無明星無票房,這部小成本臺灣片為何能擊敗《芳華》《戰狼2》?

同時,在這個社會,人和人之間又忽遠忽近。肚財離開人世以後,菜埔才第一次來到他的住所,才第一次領略他的烏托邦。“人們可以登上月球,卻永遠無法探索人們內心的宇宙。”既敞開心扉,又有所保留,現代社會的每個人都是如此吧。

有人將《大佛普拉斯》稱為《一一》之後最重要的臺灣電影。的確,它獨特的黑色幽默手法和探究的深刻主題是近年來臺灣影壇極度缺乏的。

故事結尾,渾厚的敲擊聲從佛像裡傳出,聲聲入耳。其實,我們每個人不都正被封在大佛肚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