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氏的故事——福建莆田朱姓

海峽品牌雜誌社特約撰稿人:俞 傑

一、入閩肇基

朱氏入閩於唐代,主要有三支,皆為唐代宰相朱敬則之後。

一支是朱敬則的六世孫朱澥。字能科,尚書朱吉甫子,任袁州司馬(軍隊官吏),世居南陽。唐末,中原紛擾,朱澥攜子率族入閩至侯官(今福州),後遷仙邑香山裡黨田鄉,他剪除為害民間之惡僧,拆香山寺,蓋百家宮,頗有政聲。朱澥有三子,皆有官職。長子太府卿(太府寺長官,掌財稅庫藏)貽範,次子司勳員外郎(掌官員勳級,計算資歷等)貽遜,季子司門員外郎(掌門關出入及稽查違禁之物)貽業。朱有孫六人,分居侯官、莆仙等地,各為當地朱姓始祖。貽範子朱鈕為莆田石阜祖,貽遜子朱坑為仙遊烏墩祖;貽業有子四人:長子為紫陽祖,次子為上堞祖,季子為晉安祖,四子為道觀洋祖。

另一支是朱敬則七世孫朱玖,於唐末從河南固始入閩,居永泰縣毗坑(今永陽玉尺)。

第三支為朱敬則的八世孫朱璣,於唐末從河南固始遷入莆田居黃石琳井。

此外,還有一支是閩北朱熹世系,至宋代入閩,也是朱敬則之後。

二、傳衍莆田

莆田琳井朱璣世系 琳井始祖朱璣(841-907年),字仲齋,唐戶部尚書朱光啟之子,登唐鹹通年間(860-874年)進士。歷任臨安縣尉、會稽戶椽、防拒團練使(負責一方團練的軍事官職)。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嚴重衝擊唐王朝政權,席捲江南,朱璣受命組織團練兵勇,抗擊黃巢軍。危急時刻,他傾家蕩產,在所不惜。戰亂後,朝廷以功授朱璣為古田縣令。廣明年間,朱璣在莆田任職,喜歡莆之山水,遂選擇水南(今黃石)定居開族。天祐右四年(907年)朱璣攜子無苟回故里省親,逗留固始數月間,遇疾而卒。苟遵遺命葬父於祖墓旁邊。璣夫人蕭氏,生三子。長子無逸,遷居仙水(仙遊),次子山則,徙居臨漳(漳州)。三子無苟,曾任永嘉主簿,大理寺評事(大理寺屬官),後避難棄官還家。苟長子淮,淮子琰,官至郎中直秘閣(宋代文官名),守霄州(今廣東雷州)。次子漢,漢生三子:朱非、朱高、朱裔。非遷仙遊,生子榮,榮子端,端子紱,宋治平中以國學進士擢第,官至給事中(備顧問應對,討論政事)寶文閣待制(寶文閣四品文官)。琳井朱氏至第八世,分為大明、宗學、主簿、蔡嶺、瑞明、紫筠等二十五房。莆田境內,如黃石、笏石、龍橋,新度、東海、東朱、靈川、龍山、埭頭、北高、忠門等朱氏均是朱璣後裔。

楓亭朱寨朱姓系朱賞於宋宣和七年(1125年)從福州遷來開族,今住海賓、海安、和平、輝煌、淪溪等村。

百家姓氏的故事——福建莆田朱姓

莆田石阜朱世系 石阜始祖朱㺲,字從要,朱澥長孫,貽範之子,朱㺲,字從要,曾任浙右監司、都官郎中,後提舉石阜倉官,自仙遊烏墩遷莆田水南石阜村(今黃石鎮四腳亭至度尾一帶)定居開族,為石阜朱氏一世祖。後自仙遊烏墩遷來莆田水南石阜村定居開族。㺲為石阜朱氏一世祖,傳至第九世繁衍為十四房,即象峰、花園、龍坡、岸下、塘京、蓮塘、宮後、外廳、金柴、馬坊、梅莊、石亭、沙棠、吉巷。如今,聚族而居的大村,如黃石的金山、塘下,北高的澄江、岱峰,東嶠的前江、下房、頂房、先厝,以及城內英龍、鳳山、拱辰街道七步,黃石天馬,北高岱峰,笏石後鄭等均是石阜朱。

仙遊岐山朱氏世系 岐山朱氏始遷祖朱起潭為建陽朱熹第十四代孫,明萬曆末年,從建陽(潭州)遷仙遊縣三會開族,朱起潭生五子,第二子朱希強遷龍華溪頭村洋尾。三子朱希昌遷居賴店周宅村,後族裔居馬來西亞,四子朱希盛遷居榜頭芹山村。

據《重刊興化府志》載:“在興化衛、平海衛的軍戶中,亦有朱姓世襲軍職,子孫落籍傳衍莆田。

琳井朱氏遷晉江以及閩南等省內各地,也有遷廣東、廣西等省外,石阜朱氏播遷省內外以及東南亞南洋等地的人口,比莆田境內同支人口還多。

三、朱氏建築

顯濟廟 位於黃石鎮井埔村,始建於北宋,原稱“群仙書社”,宋高宗時,敕封朱璣八世孫朱默為彰烈嘉佑侯,理宗加封靈威嘉侯。廟內有朱繼祚題詞:“威靈護庇”,“崇德”等匾額,現為莆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楓亭朱寨朱氏宗祠 系朱璣第十六代文林郎(宋代文散官名)朱允中於元代始建宗祠,時稱“錢江祖祠”。

黃石井埔朱氏大宗祠 宗祠大門頂匾書“唐入莆始祖古田令朱氏大宗祠”,簡稱“古田祠”。係為紀念朱璣而建。祠內立三對石柱,兩邊牆以瓷磚書“忠孝廉節”四大字。堂後祖臺牆掛像分三帳,中帳掛古田令朱璣,唐二世祖大理寺評事朱無苟,宋四世祖觀察府判朱高;左帳掛宋朱紱,明朱繼祚;右帳為明右都御史朱金監,明廣州府同知朱千訓。祠中一對聯曰:“肇基黃石,躬耕龜嶼,尚留節廉紹祖德;掌教泉山,威鎮雁門,唯存忠孝傳嘉風”。

賴店玉墩朱氏宗祠 原建於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大理鴻臚司農朱宗奉旨為其先君少保朱紱擇葬建祠,朱紱,宋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初授王宮大小學教授。紹聖年間(1095-1098年)應皇帝召見答對,奏“正心、誠意、知人、安民”之說,升為王宮侍講,後升任給事中,忠直清正,不畏權勢。大觀二年(1108年),以左朝請大夫(備顧問應對的文散官),卒於家,皇上思其忠贈其“少保(太子東宮官職,榮譽稱號)”。建成三櫚廂三進廳堂,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犯境,上廳被焚,將及中座時,倭賊突見朱紱公像旁有倭酋隨侍,駭急滅火遁去。1996年在原址按原坐向重建為五木間廂上下座,建築面積450平方米。新建祠宇寬敞明亮,堅固壯觀。

龍華坑內朱氏宗祠 仙遊龍華坑內村朱氏宗祠座落於該村旗山書院之左側。祠宇始建之年不詳,現祠宇為20世紀90年代重建。規模宏大,潔靜明亮,為二進三天井,祖臺後牆繪七尊先祖像,神臺中間置一神龕,祀聖母媽祖。大門聯日:“旗峰新雨露,琳王井起蛟龍”。

黃石沙堤朱氏大宗祠

該祠坐落於黃石塘下朱厝自然村,始建於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明清時續建擴建,至民國31年(1942年)重修。1994年再次重修擴建。現祠宇主體為二進三間寬,祠堂門前埕兩側建文物牆,牆嵌莆田石阜朱氏始祖伯益墓碑一塊,“朱家園”石匾一方,以及朱淛著《天馬山賦》全文。朱淛,字必東,黃石沙堤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進士,授監察御史。後返桑梓。常與馬明衡、王鳳靈、張秉壺為山澤之遊,家居三十年後卒。著有《天馬山房》,收入《四庫全書》。

四、朱氏人物

莆田歷史上較著名人物有朱宗(曾任吏部員外郎,大理寺少卿,福建路轉運使,右朝散大夫,中散大夫)、朱飛(字希實,仙遊人。官授福州府通判,政上廉潔自律,任官30年,不營一金產,所得俸即購書籍,每部凡購三本,分遺三個兒子。子三人:朱兗、朱涓、朱溉,俱跟朱熹學,所居建“歸樂堂”)、朱泳(曾任海陽知縣)、朱首諒(曾任龍巖縣尉。當時長汀賊寇衝突,長官們均棄官奔逃,招捕使陳鏵喜朱首諒守職有膽識,悉以縣政事委之,諒感陳鏵知己之恩,身先士卒,奮死當報,盡擒賊黨,該縣賴以安居)、

朱穎之(曾任香山知縣)、朱文霆(字元道,莆田黃石人,少時刻苦求學,元泰定元年(1234年)進士。授建寧縣尹,施政有惠德,遷汀州推官、福建儒學提舉,瑞安知州、泉州路總管。朱文霆在治理州縣上多才廣識,在文賦方面尤為出色,撰有《葵山集》)、朱真(曾任秘書丞)、朱肅(明洪武四年(1371年)進士,曾任兵馬大使)、朱寬(字洪裕,莆田黃石人。明天順元年(1457年)進士,曾任南京禮科給事中,守官廉慎)、朱愷(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進士,曾任馬湖知府)、朱悌(明成化十四年(1371年)進士,曾任南京方東道監察御史,浙江按察司僉事)、朱隆(明永樂三年(1405年)舉人,官任灤州同知)、朱勝(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進士,官任浙江道御史)、朱學詩(曾任戈陽縣主簿)、
朱端明(曾任道州知州)、朱文科(曾任蘇州知府,雲南按察使)、朱純卿 (曾任餘干知縣)、朱洪(曾任棗強知縣)、朱守為(曾任麗水知縣)、朱鳴陽(曾任戶部給事中,禮部侍中,浙江右布政使)、朱可宗(曾任戶部郎中)、朱道瀾(曾任廣西參政)、朱儼(曾任廣東道御史)、硃卷(曾任戶部郎中)、朱天龍(曾任長興知縣)、朱翰春(曾任雲南臨安知府)、朱元春(曾任山東道御史)、朱大資(曾任宜城知縣)朱光祖(曾任金門鎮總兵)、
朱天貴(字立達,莆田城廂區龍橋西山村人,清閏陽總兵,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施琅奉命規復臺灣,翌年六月進攻澎湖,天貴率州部戰船300號參戰,為全軍主力,在海戰中陣亡。康熙帝收復臺灣後,命贈朱天貴為太子少保,諡“忠北”敕興化府建祠,地方官春秋致祭。)

莆田朱氏歷史上中進士者還有朱硅朱之臣朱顯文朱磷如朱大紱朱郎

莆田朱氏當代名人有朱維幹、朱成淦等。朱維幹,字柏青,黃石金山人。我國著名史學家和教育家,曾先後在閩、蘇、浙、桂、滬等地大中學校執教70年,倡建福建地方史研究室,培養教研人才,著《福建史稿》《莆田縣簡志》,旁徵博引,考證嚴密,觀點新穎,持論公允,獨樹一家之言。朱成淦,著名書畫家,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福建分會顧問。早年畫作《莆陽遠望》《九鯉飛瀑》入選全國美術年鑑。師習揚州八怪畫風,發掘漢字形象,用狂草、國畫和主題思想結合,描繪愛國愛民歷史人物,獲世界銅獎藝術家稱號。任中學美術教師50多年。一生樂善好施,創辦黃石南塘中學(今莆田八中)、小學(今黃石中心小學),捐資修廟建祠。深受群眾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